楚海音 王喜峰 宋東方 張大偉
(1.駐馬店市驛城區環境保護局 河南 駐馬店 463000;2.上蔡縣環境保護局 河南 上蔡 463800)
近年來驛城區高度重視環保工作,不斷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時,把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和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作為我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面臨的首要突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增強憂患風險意識,科學把握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環境管理規律,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和難題,進一步做好“十二五”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環境保護工作,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每一位環保工作者必須明確的戰略性思考。
全面貫徹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及構建和諧社會出發,統籌考慮和正確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把環境保護工作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大力提高環境意識,重視和加強環保機構建設,切實增強環境保護現場執法監督能力,確保環保部門依法行使職權,逐步增加環境保護投入,積極依靠科技進步,強化環境監督與管理,推動驛城區更快更好的發展。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有機聯系、密切相關的統一體,必須牢固樹立“發展為要、環境優先”的理念。尤其需要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在經濟發展戰略中,必須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指導方針,走經濟與環境協調一致、科學發展的道路。如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項目選擇不準,把關不嚴,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其結果將是災難性和不可逆轉的。因此,應該吸取發達地區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深刻教訓,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追求經濟的發展和GDP的增長,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走科學發展的道路不動搖。堅決糾正饑不擇食、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項目數量和經濟增長的政績觀,堅持科學發展觀,真正做到追求金山銀山與保護綠水青山的有機統一,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在加快經濟發展、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堅持以防為主的方針,防止產生新的污染。在新、擴、改建項目時,技術起點要高,環保設施要配套,盡量采用物耗能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并有可行治理方案的清潔工藝;我局在審批項目時嚴格把關,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的規定;積極推進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資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老企業的改、擴建要堅持“以新帶老”的原則,結合技術改造,做到“增產不增污,增產要減排”;要堅持引導和限制的原則,積極防治出現新的污染;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三廢”資源化,減少向環境排污;在吸引外商投資、引進產品和項目時,要注意引進高、新、尖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將逐年加大,勢必加重對環境的污染。目前仍有部分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愿在污染治理上投入資金;個別企業治污設施不能同時投入使用;有的雖然上了治污設施,但也存在偷排偷放的現象,因此加強污染事故和災害的預警和應急工作是必要和必須的。對于已經投產的企業,我局要求進行排污申報登記,對生產規模和污染物排放發生變化的,要求變更申報登記,并建立了相應的環境管理信息系統。
依法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在項目引進中,環境保護具有一票否決權,每一個項目在辦理營業執照之前,必須進行環境審查,對不符合產業結構或污染嚴重的項目,環保部門不予批準,工商管理部門不予辦理營業執照。要求項目設計方案必須包括環境保護篇章,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技術的措施,并且做到污染防治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項目投產前必須進行環境保護驗收,對污染物排放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要求限期整改,否則不允許正式投入生產。
開發區的產業結構還不盡合理,沒有形成比較完整地產業鏈,部分企業的產品和廢料不能很好地轉換成下游企業的原料,給今后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帶來一定難度。健全環境法制,強化環境管理,是控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有效手段。我局切實履行環境保護工作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能,嚴格環保執法,規范執法行為,完善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水平。各相關部門要支持環保管理部門執行國家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依法行使監督的職能,加強環境管理現場執法檢查力量,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
環境保護關系到全民族的生存、發展和國家的興旺發達,保護環境實質上就是保護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廣泛普及和宣傳環境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切實增強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自覺性是做好此項工作的前提。充分利用開發區與市環保局的網站和報紙等媒體宣傳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使人人了解環保,熱愛環保,支持環保。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定期舉辦法律培訓、技術培訓、標準培訓及企業的環保工作經驗交流,架起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將環境監測站開辟為中小學環境教育基地,把環境教育滲透到自然、化學等教學中。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機制在經濟生活中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強,企業經營機制也在發生相應變化。“經濟發展靠市場,環境管理靠政府”。要健全和強化環境管理體系,充實環保隊伍,加強環保第一線執法力量,強化監督管理。我局在新形勢下,振奮精神,轉變作風,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積極為開發區的經濟大發展服務,以監督帶服務,以服務促管理。
制定紀律,規范化管理,實行工作人員分工職責制,嚴格實行局長領導下的分工責任機制,明確職責和效績考核的獎懲機制,全體同志既當指揮員、又是戰斗員,體現一切為工作的管理體制;通過學習現代經濟、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識,來提高科學素質,促進工作上新臺階;通過發揮黨員戰斗堡壘和先進帶動作用,使干部職工的政治思想素質增強,行政效能顯著提高。在建立工作運行機制,我們經過科學論證和實踐探索,制定了符合驛城區實際的環境保護工作程序,使各個環節緊緊相扣,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