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朋飛 楊瑤琛 李明哲
(鞏義市水務局 河南 鞏義 451200)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鞏義市的水利工作,始終堅持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和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思路,多渠道引進水利建設資金,扎實做好基礎水利工程建設,為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能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積極奉獻。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供水工作先進單位,獲得了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及 “河南省紅旗渠精神杯”獎,連續多年榮獲鄭州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中州杯”獎,2005至2008年,分別獲得鞏義市行風建設“十佳”單位和鞏義市“公仆杯”等多項榮譽稱號。近年來的主要工程建設如下:
近年來,鞏義市積極爭取國家水土保持項目資金,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伊洛河流域鞏義項目區(二期)工程屬于國家水土保持項目,建設總面積250km2,水土流失面積200km2。涉及涉村、大峪溝、北山口、站街、河洛、小關六個鎮和孝義、紫荊、杜甫三個街道辦事處的68個行政村。項目區共劃分為4個小流域(片),其中:沙魚溝小流域(片)33km2,東泗河小流域65km2,西泗河小流域55km2,后寺河小流域96km2。伊洛河流域鞏義項目區(二期)工程建設規模:新增綜合治理面積100km2,其中:梯田 1580公頃,喬木林 1530公頃,灌木林1869公頃,經濟林400公頃,封禁治理4665公頃,配套建設谷坊290座,新建骨干壩4座,新增骨干壩控制面積18平方公里。總投資2977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219萬元,地方投資1758萬元,建設期3年。
沙溝河壩系工程是黃河水利委員會2003年批準實施的項目,位于鞏義市伊洛河的支流之一沙溝河流域內,流域面積46平方公里,涉及魯莊、回郭鎮、西村三鎮,該工程規劃建設骨干壩7座,中型壩15座,小型壩16座,工程總投資1719萬元,建設期4年。
上述工程如今全部實施完成,促進了農村和農業的發展。
伊洛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部由鞏義市財政投資,資金來源于國家農發行貸款,包括五龍橡膠壩、伊洛河防洪工程及景觀工程、石河道治理工程等。工程概算總投資5.8億元。
五龍橡膠壩壩址位于河洛鎮五龍村南部的伊洛河上,距伊洛河入黃河口約10km,距黑石關鐵路橋約9km。工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橡膠壩、調節閘、水力發電站、測流明渠、船閘等,是一個集蓄水、發電、通航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水利樞紐工程。工程設計最高蓄水位110m,一次蓄水量1270萬m3,回水面積3km2,回水長度16km,攔蓄水面寬度平均可達300m,電站裝機容量為3×400kW。該工程于2006年元月開工建設,2007年五月主體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正常運行。
防洪工程的主要內容有: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涵閘改建、險工治理及新建橋梁等。堤防加固工程將兩岸堤防在原有基礎上加高加寬。左岸堤防采用以路代堤的形式,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堤頂寬度為7m,硬化路面為4m;右岸堤防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堤頂寬度為12m,硬化路面為7m。共完成堤防加固6km。河道整治包括河床整治和河道清淤;兩岸堤防上的7座涵閘、3座提灌站分別在原址上改建;對莊頭險工、二十里排洪渠和石河道入河口進行整修和加固,新建石河道橋一座。
景觀工程的主要內容有土方開挖與回填、景觀整形、廣場鋪裝、景觀小品、綠化種植工程與配套工程等。共建設天中水府、孝康廣場、入口廣場、紫荊三臺、東周古渡、踏雪問詩、博弈垂釣園、月影沉璧、五福園等大中型景觀節點24個。新修城市輔道5公里,種植草坪96萬m2,水生植物9萬m3,地被植物3萬m3,栽植普通喬灌木4萬棵,大樹1537棵。防洪工程和景觀工程于2007年10月開工建設,2010年6月完工。
伊洛河綜合治理工程是集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城市防洪與景觀建設于一體的綜合工程。工程資金利用國家農發行貸款,鞏義市財政擔保還本付息,為水利建設資金來源開避了一個新的渠道。
鞏義市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十年九旱,水貴如油,常年降雨量偏少,水資源嚴重匱乏,人均水資源占用量僅為127m3,屬極度缺水區域。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形勢。是制約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面對嚴峻的形勢,綜合規劃,科學開發,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已成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務。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工業水、農業水、生活水、生態水,水已成為人類依賴生存的先決條件。面對全市嚴峻的缺水形勢,以科學規劃、因地制宜、事實求是、綜合治理為前提,堅持“充分利用過境水,積極攔蓄地表水,合理開發地下水,積極調度外來客水,努力搞好節約用水、計劃用水”的水資源開發保護思路。一是充分發掘現有工程潛力,發揮城市供水水源主管網便于向周邊輻射的優勢,實施了以黃河灘機井群聯網配套向城區集中供水,再由城區向東部五鎮缺水地區送水的“西水東調”工程。二是做好設備技術更新改造,挖掘現有水利設施潛能,使其能量得到充分發揮。市政府投資500萬元,對伊洛河沿岸電灌站及機井進行修復和改造,以次達到資源合理利用的效果。三是從網絡化供水上做文章,通過資源優化整合,城鄉供水管網聯通,最終實現水資源“豐欠”區域相互補充,城鄉供水一體化,資源得到合理配置。
以“世界水日”及“中國水周”為契機,加大法律法規宣傳投入,以電視臺播放主體宣傳標語口號為主題,以舉辦電影宣傳周為主線,進企業,走集鎮,串農村、制作幻燈片,播放影片巡回演出。并利用廣播、今日鞏義、懸掛過街橫幅,書寫固定標語,發放宣傳圖片、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從宣傳達到的效果看:全民的水法規意識提高了。節水意識增強了,對水事違法案件舉報的人多了,發案率降低了,基本取水戶交納水規費的意識得到了較大轉變。
鞏義市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發展迅速,連續九年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排列名次不斷前移,其綜合實力名列河南之首。但從另一側面看出,鞏義市水政、水資源及節水管理工作自己和自己比有了較快發展,自己和周邊縣(市)比相對滯后,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和已征收的水規費不成比例,針對工作中出現的薄弱環節、走出去學習找差距,借鑒外地作法,聯系工作實際,制訂工作方案,為來年工作的良好開局備足了后勁。
鞏義市地形復雜,集體、私營企業遍布城鄉,礦產資源豐富,煤礦,非煤礦山星羅棋布,給水利工作正常開展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水利局從長遠考慮,近處入手,進企業,深入礦山逐戶調查摸底,統計企業個數,擁有自備井數量,礦山座數,非煤礦山個數及座落位置,開采量。對城市規劃區企業采取定期召開座談會的方式,探討管理方式,研究節水措施,制訂節約用水方案,取得了明顯效果,通過面對面交流,使行政管理與用水戶達成了共識,依法強化管理手段,為企業科學管理,節約用水提供服務是行政管理的職責,企業依法納入管理,自覺接受監督,交納規費是應盡的義務,通過大量細致的工作,達到了以服務促管理的效果,同時也為科學管理水資源,掌握礦山開發依法管理的尺度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依據。
隨著“西水東調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區地下水資源開采量逐年減少,為緩解城區地下水下降態勢,市政府出臺文件,制訂措施,逐步封停市區自備井。五龍橡膠壩建成后,漏斗區水位將會逐漸回升。隨著供水體制的改革深化和地下水動態監測網點的不斷加密,供水保障率不斷提高,供水安全保障進一步加強。實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成主流,把加強用水管理作為工作的中心,大力開展節水工程,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挖掘節水潛力,強化節水監督檢查,堵塞水損漏洞,積極推廣節水技術和使用節水型器具,探討取、供、用各個環節的管理方法,力求降低供水成本和水資源損耗,走出了科技節水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