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工程學報》2011年11月報道,利用地下水作為冷源,根據冷輻射原理,研發了一種應用于母豬小群飼養的新型降溫裝置,該裝置稱為水冷式豬床。
水冷式豬床是母豬小群飼養新工藝模式的一個關鍵裝置,可在高溫季節有效地降低豬舍內躺臥區的局部環境溫度,特別適用于我國農村開放式豬舍的母豬養殖模式,對緩減炎熱氣候母豬的熱應激反應效果顯著。
此研究報告刊登于《農業工程學報》2011年27卷第11期,題為“夏季水冷式豬床的降溫效果及其對母豬躺臥行為的影響”,第一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李偉博士生。通信作者為李保明教授。
由于豬的汗腺不發達,散熱能力較差,致使豬容易在夏季高溫炎熱天氣引發熱應激反應。而熱應激對母豬的生產和繁殖性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延遲或阻止其發情,同時還可以降低受精率,減少哺乳母豬產奶量等。因此,夏季母豬的降溫是非常必要的。
水冷式降溫豬床按照母豬群體大小設置床位數,一般設4-8個床位。豬床上設有鍍鋅水管,管徑為2厘米,母豬床高在80厘米以上、寬60ˉ70厘米、長150厘米,豬床冷水管縱向布置間距為25厘米。
豬床頂部為三角形蓋板,蓋有鐵皮及保溫材料,豬床之間由距地面30厘米鐵皮相隔,豬床單元地面鋪設高于舍內地面5厘米的混凝土。
每個豬床單元之間的地面設排水溝,使豬躺臥區干燥。豬床前端為20厘米采食區,采食時豬床兼做限位隔欄。
研究者對24頭剛斷奶的健康經產空懷母豬進行實驗研究,分3批進行,每批8頭,隨機進入對照組和試驗組,每圈欄(組)4頭。實驗組豬通過豬床設置,分為采食與躺臥區、排泄區、玩耍區等不同功能區。
結果表明:舍溫31.3℃、降溫豬床進水溫度21.5℃,豬床內的黑球溫度較床外低2.7℃;
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母豬的皮膚溫度和呼吸頻率顯著降低;
舍溫23~27℃時,77%的豬選擇在舍外運動場上躺臥;
舍溫在27~31℃時,有50%的豬躺臥在降溫豬床內;
舍溫>31℃時,選擇在豬床內躺臥的比例達到75%。
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躺臥在降溫豬床內豬的頭數增多。
這種降溫模式保障了母豬的健康和高溫期的正常生產。
由于地下水溫度比較恒定,水冷式豬床不僅夏季可有效降溫,在冬季又可升高局部的環境溫度,同時,地下水被豬床利用后,繼續被用于豬場的生活或生產,降溫豬床本身不需要耗水,節省水資源。因此,水冷式豬床的應用為母豬的小群飼養提供了一種新的飼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