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朋
(貴州省遵義縣林業局,貴州 遵義563100)
遵義縣地處祖國大西南的貴州北部,位于東經106°17′22″~107°25′25″,北緯27°13′15″~28°03′03″之間。全縣東西長112.5km,南北寬89.3km,土地總面積3927 km2。縣域交通便利,川黔鐵路、210國道、貴遵高速公路貫通南北,326國道橫跨東西,黔渝高速公路從縣城直達重慶,遵義至茅臺高速公路已經通車,2012年即將通車的浙江杭州至云南瑞麗高速公路則會穿境而過。
遵義縣地貌以婁山山脈和南北向婁山支脈為骨架,與溝谷盆地等自然組合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西北高而東南低,最低點位于山盆鎮落爐,海拔489m,最高點位于山盆鎮的仙人山,海拔1849m。婁山山脈東南面為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地貌,海拔一般800~1000m,婁山山脈西北面為低中山峽谷地貌,海拔一般900~1300m。
遵義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4.7℃,終年溫涼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年均降水量1200mm,年均日照1146.9h,無霜期270d。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2%左右,年平均蒸發量1150mm。森林覆蓋率48.13%,境內土地肥沃,農業生產條件優越。
遵義縣轄28個鎮2個民族鄉,287個村(居、社區),6552個村(居)民組。2011年末全縣居住人口113.4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2.13萬人,非農業人口11.32萬人;城鎮人口25.53萬人;少數民族人口14081人,人口密度為277人/km2。
2011年,遵義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1.19億元,同比增長19.1%;人均生產總值達17695元,同比增長17.9%;鄉鎮企業增加值76億元,同比增長30.56%;稅收總收入16.89億元,同比增長27.6%;地方稅收收入8.22億元,同比增長29.4%;人均地方稅收收入910元,同比增長3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3億元,同比增長24%;城鎮化率達45.8%,同比增長1.8%;農村居民收入6215元,同比增長15%;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142.31億元,同比增長2.8%;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9.02億元,同比增長206.88%。
遵義縣境內生物多樣性豐富,野生動植物約有5000余種。目前發現有重要價值的種子植物77科250種,列為國家保護的植物有10余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野生動物80多種,其中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12種,省級保護動物有16種。豐富的自然資源,對現代林業的持續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力。近10年來,遵義縣通過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全縣林分面積達194001.93hm2,占國土總面積的50.64%,森林覆蓋率48.13%。其中用材林50658.86hm2,防護林94033.68hm2,薪炭林2660.59hm2,特用林2270.86hm2,經濟林4616.5hm2,竹林2084.65hm2。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原因,原生植被已破壞殆盡,現有的森林植被主要是天然的次生林、人工林,抗病性相對較弱,因此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尤其關鍵。
銀杏大蠶蛾對銀杏、胡桃、楸、楓楊、榆、李、梨、蘋果、三角楓等造成危害,是一種為害樹種廣泛的食葉害蟲,幼蟲食葉造成缺刻和孔洞,或吃光葉片,造成樹冠光禿,影響樹木正常生長甚至死亡。該蟲為害在遵義縣時有發生,根據銀杏大蠶蛾在我縣的發生特點,采取了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
銀杏大蠶蛾又名白果蠶,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幼蟲共6齡,老熟幼蟲體長75~95mm,頭黃褐色,體背全為白色,體毛全為白色長毛,毛瘤上的白色長毛早間有1~2根黑色長毛和4~6根黑色短刺狀剛毛。氣門下線以下至腹面黃綠色,間有不規則黃黑色斑,腹線白色。氣門下線的毛瘤周圍呈深黃色,氣門篩棕色。蛹黃褐色,雌蛹較大,長約45~50mm,重約3.6g;雄蛹長35~40mm,重約2.5g。繭長60~75mm,網狀,長橢圓形,黃褐色,結繭處常粘附寄主枝葉。
銀杏大蠶蛾在遵義縣一年發生一代,以卵越冬,越冬卵翌年4月底至5月初孵化,初孵幼蟲多棲息于繭內或樹干的樹皮裂縫間,日間溫暖爬上枝條取食,有群集性。1~2齡從葉緣咬食,使葉成缺刻狀,食量小;3~4齡較分散,食量漸增,近脫皮時常數頭集中在幾片葉上;5~6齡時分散為害,食量大增,被害狀顯現。幼蟲共6齡,歷期36~58d。5月底至6月底老熟幼蟲在枝條、葉叢間或下樹在雜草和灌木上綴葉結繭化蛹,蛹期3~5個月。成蟲于10月初至11月初羽化,羽化時間多在晚間或清晨。交尾后開始產卵(不交尾也可產卵,但遺腹卵多),卵產在樹皮縫隙中,聚集成堆。每雌蟲產卵量為200~300粒,成蟲有趨光性。
銀杏大蠶蛾在遵義縣大部分鎮(鄉)均有分布,發生程度不同,在高溫多雨年份易大面積暴發。如2012年為多雨年份,該縣平正(鄉)發生面積9.333hm2,蟲口密度較大。
在幼蟲為害期,應用振落法調查幼蟲數量,振擊樣地內寄主樹種,振落正在取食的幼蟲。推算單株幼蟲數量;噴藥擊落調查幼蟲數量,在林間樹下鋪塑料薄膜,噴灑農藥后收集擊落幼蟲數量,推算出單株蟲口數。
3.2.1 開展化學防治
銀杏大蠶蛾在低齡時有群集性,低齡期抵抗力弱,在5月上旬噴2.5%溴氰菊酯2500倍液,幼蟲期噴灑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或25%殺蟲雙500倍液,或魚藤精800倍液,防治效果均較好。在林間缺水的情況下,可用粉劑藥物,在晴朗天氣,使用大功率噴粉機進行噴粉作業防治。
3.2.2 人工摘除蟲繭
在5月底至6月底結繭期,準備麻袋、手套、口罩、剪刀等工具,人工摘除蟲繭移出林間,在空地集中燒毀。
3.2.3 燈光誘殺成蟲
成蟲趨光性及飛翔能力強,于10~11月份雌蛾產卵前,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具有較好的效果。
對遵義縣銀杏大蠶蛾生活習性以及發生分布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通過實施防治技術措施,以及加強預測預報,經過該縣廣大林業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有效地遏制了銀杏大蠶蛾的大面積為害,切實維護了該縣生態安全。
[1]遵義縣林業局.遵義縣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成果資料[R].遵義:遵義縣林業局,2006.
[2]蘇北建.貴州森林病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
[3]丁冬蓀,衷龍云,陳 華,等.銀杏大蠶蛾生物學及無公害防治[J].江西林業科技,2006(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