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革慧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林業局,貴州 銅仁554300)
古樹名木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征,被稱為“活的文物”、“祖母綠”和“綠化古董”,因此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具有對我國生物資源保護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雙重意義。同時,全面掌握和了解本地古樹名木的分布狀況、生長、衰老、死亡情況,如何復壯古樹,科學管樹,減少死亡,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古樹名木,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銅仁市碧江區位于貴州省的東部,有“黔東明珠”之稱,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面上,屬于低山丘陵地貌。地勢四周高,中間低,錦江河由西向東橫穿全市。境內海拔一般在250~850m。碧江區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在小氣候上又有熱量豐富、雨量充沛、云霧多、日照少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9℃,全年大于等于10℃的積溫為4600~5300℃,年降雨量1250~1400mm,日照時數1100~1200h,無霜期280d以上,非常適合植物的生長繁育,也因此造就了碧江區古大樹木數量繁多、品種豐富、分布廣的特點。
2000年,根據貴州省綠化委員會、林業廳的要求,按照《古樹名木調查建檔技術規定》,碧江區組織了12名林業技術人員,從城鎮到鄉村,從河邊到深山老林,對全區各個鄉(鎮、場)、街道辦事處及機關、廠礦、學校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調查。通過調查,全區共有古樹名木35科46屬71種80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17科20屬24種53株。在樹種組成上主要以楓木樹、銀杏樹、櫟木、櫸木、柏木等為主。全區的古樹名木有用材樹、經濟樹;有果樹、藥材;還有河邊、村旁的獨立木。其中有貴州省最大的桂花樹,胸徑(即樹干離地面1.3m處,樹干橫切面長度)達1.1m;南嶺黃檀,胸徑達1.2m。謝橋辦事處(原隸屬碧江區)寨桂村和石竹村的兩棵烏柿樹(別名:金彈子)胸徑均達1.75m,樹齡均在千年以上,還入選了全國綠化委辦公室2007年出版的《中華古樹名木》。
(1)位于銅仁市碧江區謝橋辦事處寨桂村的烏柿樹樹齡1000年,樹高25m,胸徑達1.75m,冠幅20m,枝繁葉茂,長勢旺盛。每到深秋,金黃色的果實掛滿枝頭,將古樹點綴得清香遠溢,沁人心脾。傳說當年楊六郎路經此地時,曾將他騎的駿馬栓在此樹上,當地老百姓便將這株古金彈子稱作是“楊六郎栓馬樁”。人們把它當作“神樹”供奉,希望楊六郎萬古流芳,保佑村寨風調雨順,人畜興旺,五谷豐登,安居樂業。
(2)位于銅仁市碧江區河西辦事處新莊村桂花組的兩棵桂花樹,樹齡在300年以上,樹高23m,胸徑0.92m,冠幅達22m,相傳為該村一在朝廷為官的大戶人家所植,并排植于家門口,每到八月桂花盛開的時候,十里聞香,滿樹開滿金黃的桂花,十分壯觀。
縱觀銅仁市碧江區古樹名木,差不多每一棵樹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都是一首歌,一首詩,一幅畫,她是歷史的見證,文明的標志,記載了銅仁人文歷史的輝煌篇章。
在調查中,發現古樹名木被損毀死亡或生長不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立地條件差。古樹周圍尤其是四旁的古樹周圍,由于人為活動頻繁,土地板結,根系裸露嚴重,影響了古樹的生長。
(2)受自然災害危害嚴重。古樹歷經百年甚至千年的風霜,斷枝、傾斜、中空等現象比較普遍,被雷擊時有發生。
(3)受病蟲的侵害。危害碧江區古樹的病蟲主要有白蟻、天牛、刺蛾、葉蟬等,尤其是年齡較長的古樹,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功能退化,受病蟲危害的影響更大。
(4)人為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如化工、印染廠等排放出的廢水廢氣,使古樹根系受到或輕或重的傷害,逐年衰敗枯死。同時由于保護意識淡薄,古樹被人為任意傷害。
(1)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利用會議、報紙、電視等廣泛深入地宣傳保護古樹名木的重要意義,自覺加以保護,減少人為破壞。
(2)建立健全的古樹名木檔案。對已調查的古樹進行登記造冊,掛牌保護,做到一樹(群)一牌一照一檔案。
(3)落實管護責任制。按就近歸屬的原則,對每一株古樹名木的管護工作責任到單位,責任到人。由各級政府頒發古樹名木管護委托責任書,給予一定的報酬,實行獎罰。
(4)對生長差、瀕臨死亡的珍稀名貴樹種,政府要撥專款,請專家會診,積極救治;對的確正常死亡的古大樹木,通過實地核查,上報省林業廳批準采伐。
(5)嚴格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砍伐、破壞、采挖古樹名木的違規違法行為。
(1)復壯措施。通過松土、覆土、覆沙等措施來改善樹根的通氣透水狀況。采用培土、石砌臺等措施來增加其根部的營養面積。同時還對根部采用打孔與換土的方法來徹底改變其根部的生長環境,對鄰近的樹木進行遷移與疏剪,拆遷遮擋其生長的建筑物以解決其光照與通風問題。
(2)修補措施。古樹空心現象較普遍,這容易引起腐爛和病蟲的侵害,應采取措施進行修補。首先對樹洞進行清理,然后用藥液消毒,涂保護劑,樹洞較大的用鐵絲網加泥沙漿修補,然后對外表進行修飾,使修補過的形狀、顏色與整株樹木一致。
(3)病蟲害防治。本區古樹數量眾多,地域分散,類型多樣,因此病蟲的危害也呈多樣性,不同的病蟲使用不同的藥劑進行防治。由于古樹一般較高大,防治方式主要采用打吊針的方法,這個辦法在實踐中效果較好。
[1] 孫益軍.張家港市古樹名木現狀與保護措施探析[J].江蘇林業科技,2003,30(1):46~48.
[2] 呂義坡,肖 義,劉德成,等.泌陽縣古樹名木保存利用現狀調查與保護措施探析[J].農技服務,2007,24(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