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田
(福建省順昌縣林業局,福建 順昌353200)
油茶是我國南方主要的經濟林木,與油棕、油橄欖、椰子齊名。從比較寬泛的意義上來講,油茶指山茶屬植物中種子含油率較高、并且有一定的栽培經營面積的樹種的統稱。油茶分布十分廣泛,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地區,湖南和江西等地是其主要集中產區。油茶的實用性比較廣,耐干旱,能在貧瘠薄弱的土壤條件中生長,因此,油茶也是我國南方丘陵紅壤地區的主要造林綠化樹種。早在明代時,徐光啟就已在《農政全書》中對油茶的選種、種子儲藏、育苗、整地和造林等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他在樹種將油茶的栽培技術分為種楂法和作油法兩種。書中還記載了油的使用方法,油茶與油棕混交栽植的優勢等。這是我國古代對油茶栽培經驗總結比較全面的著作之一。在目前國際石油能源日益緊張的時代,油茶又因其可用于替代能源而顯得愈發重要。
近年來,很多科研人員對油茶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論文數量呈波浪式增加趨勢。油茶研究論文文獻根據其研究的內容可分為栽培技術、加工利用、良種選育、病蟲害的防治、成分性質或分離和其他六大類[1]。據可靠統計,目前我國油茶林有366.67多萬hm2,占了全國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栽培面積的八成以上,其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浙、贛、湘、閩、皖、黔、桂、粵、滇、川、豫、蘇、陜、甘、瓊等18個省和自治區。2004年,我國油茶籽的年產量達到83.5萬t,折油達16.7萬t。
目前,我國木本食用油的人均占有量只有0.1kg,僅占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人均20kg的1/2000。在我國的油茶主要產區湖南、江西兩省,人均茶油占有量也不及1kg。經預測,到21世紀末我國年人均食用油需求達到6.5kg,總需求量81億kg,其中11億kg需要依靠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提供。提高油茶的總產量除了擴大種植面積以外,還可以提高現有的油茶林的單位產量。在當下耕地與建設用地矛盾的情況下,提高單產是一條極為可行的道路,因此,利用科學知識進行田間管理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提高產量的方法。
我國油茶栽培歷史久遠,但有不少地區的田間管理措施還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如:肥料的供應明顯不足。條件優越的地方會施用少量的有機肥,但在山地種植的油茶基本不施用肥料。這就導致部分地區的油茶在應處于盛果期的時候產量很低,油茶林提前老化,造成重大損失。另外,在油茶的修剪上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很少一部分油茶林會進行修剪整形,即便是進行了修剪的油茶林也并不系統和科學,并未達到修剪的目的[2]。
(1)種子繁殖,造成了林區品種雜亂,劣株多。
(2)許多油茶林不同林種的結構不合理,稀密不均,林相也不整齊。
(3)多代同堂,林分衰老,更新優化能力差。
(4)管理過于粗放,生長緩慢,以至出現了林地荒廢,養分缺乏,使油茶處于半野生狀態。
(5)產量低,加工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高,商品率不高等問題。這些地產現象大大削弱了農民發展油茶種植的積極性,制約了我國油茶產業的發展。
(1)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不充分,人民的收入水平有限,沒有樹立正確的營養觀。
(2)油茶樹生長時間長,投入大,產量低,農民缺乏種植油茶的積極性。
(3)缺乏好的發展模式,缺乏領頭企業的推動。
(4)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與引導。
(5)對油茶科研的研究深度不夠。
(6)良種的選育和推廣、低產園的改造進展緩慢。
(7)茶油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研發能力和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油茶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不強。
4.1.1 溫度要求
油茶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4~21℃的地區,最低月均溫0℃以上,最高月均溫31℃左右。開花期最適宜的溫度為14~18℃,極端最低溫度達-9~-12.3℃,如果持續時間短暫,對樹體枝葉不會造成太大損害,但可能造成越冬幼果脫落而引起減收或無收成。
4.1.2 濕度要求
相對濕度在74%~85%之間,年降雨量1000mm以上,年日照1800~2200h為宜。
4.1.3 土壤要求
油茶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在貧瘠的紅壤中也可生長。但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pH值5.5~6.5的砂質壤土生長更旺盛[3]。
4.1.4日照要求
油茶屬于半陰半陽的樹種,幼苗時喜陰,成林后喜陽,南坡或東南坡、西南坡對油茶樹體的發育更加有利,結實多、產量高;而陰坡的日照時間少,極易遭霜凍危害,影響生長結實[4]。
4.2.1 播種育苗
(1)選種。油茶的種子是從生長健壯、產量高且穩定、樹齡30年左右的優良母樹上,挑選出果大、皮薄、色澤良好、充分成熟的果實,采回后攤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使其自然干燥,待外殼開裂后取出種子,用濕砂或濕木屑混合貯藏(種子與砂或木屑比例為1∶2),放在陰涼通風處,上面蓋一層濕稻草[5]。
(2)選地育種。選擇地勢平緩、光照充足的向陽坡、土壤偏酸性、灌溉方便的土壤進行育種。
4.2.2 嫁接育苗
(1)芽苗嫁接育苗:采種待其自然裂開后,用濕沙催芽,待胚芽深約3cm時,覆沙后稍加壓實,苗木長出2~3片葉時便可進行嫁接。
(2)嫁接選擇。一般在樹冠外圍中、上部葉芽飽滿的當年生木質化的春梢或半木質化的夏梢作接穗,因為3月中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春、夏、秋梢萌發前15~20d嫁接成活率高,萌發較快。因此處不是本文研究重點,對于嫁接的具體步驟便不再一一介紹。
征地施肥應在造林前1年或半年進行。整地方式要根據林地的立地條件,地形、坡度以及資金和勞力等具體條件,因地制宜進行選擇。
油茶優良品種的單株產量高,栽植密度以株距2~2.5m為宜,每畝90~120株為宜。
4.4.1 及時補植
一旦發現缺株或病株,要以同齡壯苗及時補植。
4.4.2 連續撫育
新的油茶林一般要撫育3年,可以以耕代撫,在新林間種植作物。
4.4.3 適當施肥
定植當年可以不施肥,但第2年起,要適時適度施肥。
4.4.4 定干整形
這是油茶林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將在成年林的科學修剪中詳細分析。
4.4.5 病蟲害防治
油茶修剪一年的任一季節都可進行,但在油茶收摘工作結束后至春梢萌發之前為最宜。因為在這個階段,樹體所需的養分水分相對較少,傷口容易愈合,氣溫低,空氣干燥,此時病菌不易從傷口侵入,這時所結果實尚小,不會因為修枝導致脫落。油茶的修剪應從品種、樹齡、林相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使用科學的技術,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6]。
對樹體進行整形和修枝,不僅能使油茶合理利用空間,增強光合作用,增強樹勢,可以有效地舍棄病蟲枝,達到減少蟲害發生的目的。科學進行油茶修剪,是促進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實踐表明,經過修剪的油茶植株,樹體結構合理、營養集中、通風好、光照足、樹形好、花蕾粗大、結果均勻、病蟲害少、產果量和出油率提高。修剪整形在果樹的栽培管理上已經廣泛應用,在油茶的種植上不防采取同樣舉措。
油茶林低產在油茶生產中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由于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一般的改造低產油茶林的方法,產量提高的幅度極其有限。所以要徹底提高油茶的產量和效益,不僅要加快良種繁育,還要從改良種質、遺傳分化的減少、變異規律研究的深入等方面著手解決。當然,還需要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并正確引導企業在科研上深入挖掘,延長和完善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把油茶產業朝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全面推進,促使我國油茶產業成為優勢產業,提高效益,實現可持續高效發展。
[1] 何 方,呂芳德,漆龍霖,等.湖南油茶栽培區劃及立地類型劃分的研究[J].經濟林研究,1986(4):7~29.
[2] 汪為民.油茶成林修剪生理效應初探[J].安徽林業,2005(6):30.
[3] 趙中華,郭曉敏,李發凱.不同施肥處理對油茶光和生理特征的影響[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7(4):
[4] 韋榮華.我國油茶產業期待做大做強[J].中國林業,2006(20):24~25.
[5] 潘曉杰,侯紅波,廖 芳,等.配方施肥對油茶中幼林營養生長的影響[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3(2):82~84.
[6] 伊 科.油茶的科學修剪[J].湖南林業科技,200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