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路鳳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東峽林場,青海 大通810100)
我國的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與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和劣勢并存,所以還要重視營林建設,全面了解和掌握整地造林的方法,不斷地發展森林的后備資源,使之為森林永續利用做出貢獻。
造林地的清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環境條件的一道主要工序。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條件,清除灌木、雜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時間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還可以改變小地形,使透光增加或減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和透水性,因而在白天地表層的溫度要比有植被覆蓋時上升得快。整地后改變了土壤的物理性,使土壤溫度狀況發生變化,因而,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前提,同時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質量。
林業產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造林工作是一項基本建設,造林施工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造林后的成活、成長和造林的發育。每一季造林結果后,都必須分小班(或地塊)認真測定面積,鑒定質量,進行驗收工作。
以往的造林驗收工作,只是從外部測定造林面積和栽植密度,對于各樹種的栽植質量問題沒有檢查規定和具體的驗收辦法,因而往往不能確保施工質量,致使大面積造林成活率下降。因此在造林質量驗收時,必須首先對造林地進行認真的解析鑒定,待達到質量要求后,才能測定密度,量算面積,予以結算。
在驗收造林時,應選取一定數量的標準地。根據規定,造林小班面積不到10hm2的,標準地面積應占小班面積的5%;小班面積在10hm2以上的,標準地面積酌情減少。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地形復雜,土壤不均,很容易出現稀、密不勻現象。因此,在山區標準地可以多抽些,面積比例大些,塊數多些;在平地株行距好掌握,土壤差別不大,易于作業,可以少抽些。
目前,采用的標準地形狀有兩種:一種是矩形,一種圓形。矩形標準地適用于平地,有易于挖方、測量、不改算的優點,面積以10m×6.67m為宜;圓形標準地,適用于山坡地,它有兩個優點:一是點多、面廣、代表性強;二是在山坡上直接圈出水平面積,可省去改算步驟。
圓形標準地的半徑是2m。以測者的右腳跟為圓心,右手將2m長的直竿向前水平拿起,一邊緊靠右腳的側方中線,即圓心,開始記一點,進行圈數。在圈山坡上部時,可將直干水平抬高;在圈山坡下部時,將水平放低。為了準確地圈定山坡下部,可在竿子外頭(2m處)吊一垂線。這樣就可把直徑為4m的圓形水平面積直接圈出來。
在山坡上采用矩形標準地,一方面不易挖方,另外還得改算水平,增加許多麻煩,多有不便。驗收標準地在小班內的分布,應用機械抽樣法設置。在造林小班內先作對角直線,或依小班的最長邊作以平行直線,然后在直線上每隔一定距離選一塊標準地。因為造林工作在操作中規定了一定的株行距,施工時按株行距進行栽植。在山坡上設置標準地,直線要通過山坡的上部和下部,并應照顧到地形復雜的地方。
(1)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墾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藤條、灌木、雜草以及采伐跡地上的枝丫樹頭、站干、倒木等清除掉,分為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和塊狀清理3種方式。清理方法可分為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化學藥劑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是機械,清理后歸堆和平鋪,并用火燒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噴灑化學除草劑,殺死灌木和雜草。
(2)整地的方式為全面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可分為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全面整地對象是翻墾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適用于平坦地區。局部整地是翻墾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
帶狀整地是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的土壤。山地地區的整地方法有:水平帶狀、水平階、水平溝、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區的整地方法有:犁溝、帶狀、高壟等。塊狀整地是呈塊狀的翻墾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應用的塊狀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平原應用的方法有:坑狀、塊狀、高臺等。
又稱直播造林,是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造林的方法。播種造林適用條件:適合種粒大、發芽容易、種源充足的樹種,如櫟類、核桃楸、紅松和山杏等大粒種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種災害較輕,對于邊遠山區且人煙稀少等地區更為適宜。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穴狀、縫插、條播和撒播等,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包括消毒、浸種和催芽等措施,對保證春播、早出芽,增強幼苗抗旱能力,減少鳥獸、危害極為重要。
又稱栽植造林、植樹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造林原料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對不良環境條件的抵抗力較強,生長穩定。因此,對造林地立地條件的要求相對地說不那么嚴格。但是,在造林時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損傷或擠壓變形和失水,栽植技術要求高,要先育優質壯苗。植樹造林法受樹種和造林地立地條件的限制較廣,是應用最廣泛,采取最多的一種造林方法。
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的地下莖作為材料直接進行的方法,其特點是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高,這種方法適用于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楊、柳等。
標準地圈(方)定后,作如下幾項工作:以線為界,查標準地內的總株數;查栽植不合格的株數;查合格苗地下部分。不管是插條或帶根苗木,都要從側方慢慢挖出。插條苗要查出苗的長度和粗度夠不夠,有無機械損傷,有無倒插和折苗現象。對帶根苗木,要查看植苗坑挖的大小、窩根的嚴重程度等。以上調查內容,均登入記載表。各項數據記載完后,把所挖出的苗木重新栽好。在標準地內,有一株苗有幾種不合格現象,只計算一次。例如一株柳干,長度不夠,粗度不夠,有機械損傷等,只計算粗度不夠。埋苗者一株算一株,折苗者,一個種植點一株。
根據造林小班標準地調查記載表,計算出每畝合格苗,不合格苗和毀苗株數,各占每畝栽植總株數的比率,加起來應等于100%。栽植不合格苗不應超過20%,否則造林質量就不高,對國家來說就沒有保存價值,應進行返工,糾正不合格部分。根據每畝合格苗株數,計算出全造林小班的株數。總造林株數按定額折算工日,計算報酬。如果有毀苗現象,應從這一部分工資中扣除。對于不合格苗,暫不付款,待秋季造林大檢查后再決定付多少,造林要以成活率為標準。
造林要以成活率為標準,但成活必須以造林質量為基礎。因此,造林驗收工作必須全面地、認真地進行。不但要檢查驗收造林的地上部分,而且要認真驗收造林的地下部分,才能不斷提高造林質量,確保造林成活率。
[1] 李黨軍.抗旱造林技術措施[J].陜西林業,2008(4):39.
[2] 林永信.林業實用大全[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88.
[3] 石家琛.造林學[M].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2.
[4] 田穎銳.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上、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