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朝,李 芳
(1.貴州省都勻市科技局,貴州 都勻558000;2.中央民族大學,北京100081)
我國目前有科研改制部門248個,其中,由國家重點支持的科研院所89個。2004年被國家轉為企業的科研院所61個,都勻市現有人口48萬人,有科技管理機構(都勻市科學技術局)1個,內設辦公室、科技綜合業務科、科技情報所、生產力促進中心,人員編制16人。工作職責:貫徹執行國家、省、州、市有關科技發展和科技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政策和法規,擬訂地方性科技實施辦法,組織高新技術研究發展,指導農業、工業技術創新,適用技術成果、新品種試驗示范,科技成果轉化和實施;負責科技成果申報、鑒定、獎勵、推廣和科技保密工作管理技術市場,協調和指導民營科技工作;開展科技扶貧、科技軟科學研究工作;管理、監督使用科技三項經費和科技發展基金;指導和協調全市科技工作,協同有關部門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協調管理科技信息、科技情報、分析測試、計算技術、科學器材等方面的科技服務工作,指導科技第三產業發展;發展協調知識產權工作和專利工作;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提高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以推動都勻市科技進步,促進科技成果的申報、鑒定、獎勵和推廣。以上科技職能說明:科技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提高,關系著民族的興衰。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科技工作,近年來,都勻市科技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科技信息的搜集,科技成果的運用、轉化、宣傳、開發,更是形勢喜人。
為加快都勻市科技建設,都勻市市政府根據貴州省科技廳兩年一次科技進步考核要求,先后出臺了《都勻市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方案》、《都勻市科技特派員管理暫行辦法》、《都勻市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14項政策、法規和措施,經過2007~2008年兩年的努力,目前都勻市5個辦事處、10個鎮、8個鄉、109個村委會均設立了“科教文衛辦公室”,配備專職辦公人員15人,并明確一名副鄉(鎮)長、副主任主抓科技項目轉化工作。同時落實劃撥1062萬元市級“應用建設研究與開發項目”經費,其中,科技管理經費40萬元,由科技局掌握使用。經費的到位投入確保了科技工作順利開展,為都勻市科技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都勻市科技興農強市始終堅持加強科技信息資源的研究、開發和資源共享,按照中央提出的把握穩中求進工作基調的要求,即“口子不松、標準不降、產業支撐、程序規范”的原則,組織專家對申報的56個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材料進行論證、評審,立項44項,撥付項目資金1022萬元,市科技局與項目實施單位簽定項目《課題任務書》,組織《XK2420定梁式數控龍門鏜銑床研制》黔南州鍛壓機床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JL21-100氣動壓力機”升級轉化等16個項目申報省、州市科技項目,其中13個項目獲省、州立項。通過協調組織貴航東方機床有限公司申報國家發改委項目,通過產品立項轉化實現經濟效益已超過2億多元。
農業產業結構轉化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農村廣大群眾家庭聯產勞動的積極性,同時也影響到都勻市科技隊伍在種植戶、養殖戶、加工戶、經濟發展中的威信和地位。在申報全國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取得成功后,都勻市加大了對科技項目的轉化和投入:2009~2010年,全市共引進、消化、吸收、推廣轉化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成果16項,新品種試驗示范推廣95種,科技轉化92項,農業先進適用技術覆蓋率達96%以上。其成績來自兩個因素:
(1)實施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大力推動地方毛尖茶產業發展。按照黔南州一縣一業規劃,都勻市申報的《高品質都勻毛尖茶綜合技術推廣與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獲得財政部、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立項。項目實施以后,毛尖茶本地良種選育馴化技術、有機茶種植標準、茶樹遺傳與育種技術、茶樹生物技術、茶樹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管理技術等一大批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常規茶園無公害轉換示范基地建設、種苗基地建設、下派科技特派員等工作得到有序開展。都勻供銷茶葉公司所生產的有機茶分別在“中綠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獲金獎,目前全市茶園面積0.707萬hm2,其中有機茶園面積達到193.3hm2,常規茶園無公害轉化1333.3hm2,茶葉產業涉及農戶3萬多戶、農民10萬余人,茶葉年銷售收入上億元,都勻市也成為全國117個名茶基地縣市之一。
(2)廣泛推廣農村先進實用技術,提高全市農業科技發展水平。都勻市現在水稻規范化栽培面積1.1萬hm2。其中水稻良種覆蓋率96.7%,玉米良種覆蓋率達97.7%,小麥達97.4%,油菜籽達94.7%。通過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農村先進適用技術普及率逐年提升,全市農業進一步生態化。全市種植業產業化結構調整總面積達0.667萬hm2,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的突破和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助民增收完成4399萬元,貢獻率為42.6%。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展良好;畜牧業占整個農業產值比重已分別達到42.59%和44.74%,初步形成了0.707萬hm2都勻毛尖茶、0.667萬hm2蔬菜、0.09萬hm2中藥材、0.087萬hm2烤煙和30萬頭商品豬基地五大特色產業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70元,比上年增加482元,同比增長6.9%,農民增收效果明顯。以上科技興農強市在經濟轉化建設中的運用,即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擴大了都勻市科技局的影響,提高了都勻市在城鎮鄉、村科技運用轉化建設中的工作地位。
首先是有相當一部分領導對科技成果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認識不足,看不到科技轉化工作給都勻人民群眾帶來的社會效益和長遠的經濟效益,沒有把科技轉化建設擺在應有的位置上,在科技技術轉化投入方面,畏縮不前,怕人力財力投資一場空。為此,普遍存在“重基礎、輕運用、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在這種觀念的熏陶影響下,為了自身利益,在晉升職務、職稱時,只重視成果,不在乎鑒定結果是不是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只關心發表論文和獲得的成果獎項數量,而忽視成果的市場價值和商業價值,許多研發產出的科技成果盡管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由于缺乏市場意識和市場調研,造成大量的科技成果與市場嚴重脫節。
由于科技成果分枝較廣、較細,科研力量布局分散,科研項目較多,人均經費較少,往往只注重經費較少的分散小項目,缺乏與企業的合作開發研究,使得大部分研究處于基礎階段,多數科技成果處于樣品、禮品、展品的“三品”狀態,其成果多數是實驗室的小試產品,或者是技術型生產資料,很少最終將產品推向市場,導致科技成果不能及時向實現產業化、社會化、經濟效益化轉變。
科技成果轉化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是社會進步的主導因素,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力量。目前各領域科研分類繁多,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缺乏有效結合,既懂科學研究又懂成果轉化的復合型人才較少。許多科技人員對市場不了解,結果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東西不符合國家審評標準,基本上是無功而返,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資金和人力物力。
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轉化,關鍵在于科技專業技術人員。然而現行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獎勵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科技成果的及時推廣應用。在科技專業人員工作業績上主要看其發表的論文數量,致使科技人員為了完成任務晉升職稱和享受相關待遇,不注重把科技成果投放市場,與企業研發對接脫節。另外,現行的獎勵政策也沒有明確可從成果轉化所獲得經濟效益中提成的比例。科技人員付出的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報酬,勢必影響其積極性,也必將成為制約科技成果推廣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技成果的研究、開發、轉化必須有相應的資金來支撐,正常投入比例為1∶10∶100。也就是說,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需要的資金支持是很大的。目前都勻市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經費相對偏少,一些大的科研活動難以進行,開發比較成熟的新產品成果的可能性很小,致使很多階段性成果由于缺少經費而不能深入地研究。同時企業因資金有限,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更是短缺。因而極大地制約了地方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以及與企業聯合開發產品的轉化建設。
科技成果轉化成新型經濟產品是科學技術生產力的結合,是其他任何一種方式都不能替代的,各級政府要提高認識,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建設的投入,制定本市(縣)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的長遠規劃,在館舍場地、設備、人員等方面給予保證,在經費上要根據財政收入情況核定科技成果轉化的預算,并隨經濟的增長而逐年遞增,以確保科技成果轉化建設的健康發展。
建立以科技為龍頭的科技成果轉化網,是今后都勻市科技轉化發展的方向。中國科學院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其方式措施:一是以國家目標與市場需求為引導,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研發活動;二是與大企業建立多渠道、多樣化合作,促進企業技術升級;三是以成果轉移轉化方式在企業形成生產力;四是與地方和企業共建研發機構;五是加大科技設施、科技平臺和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力度,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走進企業,推進院所投資企業股權社會化改革,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企業持續發展;六是引入規范風險投資機制和企業孕育機制,促進高技術產業規模發展;七是鼓勵科技人員帶著成果與社會資源結合創辦企業,允許科技人員在企業持股等。中國科學院以上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初步建立起了人員、企業、成果、資源、市場、轉化網絡。自2005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與地方部門和企業技術轉移轉化項目2434項,銷售收入414.2億元,同比增長15.4%;利稅76億元,同比增長12.3%。
提高科技管理人員的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管理人員隊伍,是辦好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保證。科技管理人員隊伍不穩定,整體素質偏低,直接影響著科技成果轉化事業的發展,要把提高科技管理人員隊伍的素質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建設的重點來抓,要任人為賢,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現有科技人員的研發能力,培養一批既有科研背景、又懂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成果轉化規律、勇于創業的人才,要促進科技人員秉承“科教興國、創新為民”的理念,增強市場觀念,掌握經營管理知識,自覺地把科技創新活動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自覺地推進知識與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移,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良好環境。
要密切與企事業單位的聯系,使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科研人員要注意向企業宣傳科技轉化是提高優化生產力的必經之路。要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使科技轉化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
都勻市科技部門在政策管理方面存在行政、事業層面不分,科技管理人員工作上多數運作于行政工作,科技管理基本處于行政管理階段,在研發企業成果和轉化方面沒有真正引進經營性、市場化的管理方法,缺乏合理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從而在成果轉化服務研究方面基本處于淡化狀態。因此,必須要建立起相應的科技創新評價機制,建立完善公正的科技評價指標體系,如:出臺政策設立“成果轉化獎”和“成果推廣獎”等。對幫助都勻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專業技術人員實行重獎;對從事基礎研究的專業技術人員,在職稱評定即業績考核中,側重于科技論文的發表數量和質量;對從事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科研人員,在職稱評定即業績考核中,重點考核其成果的經濟效益即企業的評價。把成果轉化和推廣作為考核指標納入職稱晉升和年終成果獎項之中,以此來調動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確保都勻市國企、民營企業以及工農業各方面科技成果轉化正常運轉。
服務是推動經濟動力的生命。科技部門要把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科學致富、解決企業“盈利難、搞成果轉化更難”的問題作為科技工作的重點來抓。樹立“為企業找科技、為科技找轉化”的服務宗旨,開展優質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將科學技術成果與投資孵化之間建立長期互動平臺、構建科技中介全方位服務體系、建立統一的科學技術市場網絡化結合起來。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經營的技術貿易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致富之路。以此擴大科技成果轉化在國營民營企業、在科技工作中的影響,提高都勻市科技局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的地位。
[1] 張景勇,李亞杰.我國248個部門所屬公益類科研機構進行改制[N].云南日報,2004-02-11.
[2] 都勻市人民政府.貴州省都勻市2007~2008年科技進步考核資料[R].都勻:都勻市人民政府,2009.
[3] 易蓉蓉.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EB/OL].[2006-12-14].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16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