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沈 麗,譚天玲
(1.巫溪縣官山林場,重慶405800;2.巫溪縣林業局,重慶405800;3.巫溪縣林業局第三林業行政執法隊,重慶405800)
管理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壯大的靈魂和根基,作為企業生存的催化劑和原動力,需要企業給予高度重視。國有林場由于獨特的經營體制以及管理機制,需要有適合其自身規律和特點的管理創新。
我國的國有林場在政策性問題上有體制性障礙,經營管理比較粗放,沒有前進活力和后勁,甚至出現了虧損情況,背負起沉重的債務,不能有效適應新時期的林業發展。為了促進國有林場的發展壯大,應從社會主義經濟規律著手,在管理方面進行創新。下面先分析一下國有林場需要管理創新的內容。
國有林場體制上的創新需要從林場的運行機制、內部管理體制以及管理模式上進行改革創新,精簡人員和機構編制,使國有林場的管理層、決策層、執行層能夠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目標明確,協調運作,通過體制上的創新來提高國有林場的經驗管理水平。
國有林場方法上的創新是指變革分析、調研、決策、執行、溝通這些管理方法和領導方法,并且使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和辦公設備,保證國有林場經營決策的可執行性和正確性,使林場保持生機和活力。管理方法、領導方法需要做到五個轉變:單一方法向綜合方法的轉變、單向灌輸法向交流互動法的轉變、被動式方法向主動式方法的轉變、虛浮性方法向實際性方法的轉變、經驗性方法向科學性方法的轉變。
國有林場進行制度上的創新就需要淘汰落后的、傳統的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的符合現代林場形式發展的管理制度,通過監督約束機制和獎懲激勵制度,促進國有林場工作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從而提高國有林場的經濟效益。國有林場管理制度主要有理財制度、生產經營決策制度、產權制度、分配制度、用工制度、考勤制度、管物制度等。
國有林場進行理念上的創新需要林場經營領導者根據林場的實際情況與市場形式的變化進行變革,具有創新的生產經驗理念、發展目標以及營銷策略,樹立全新的市場競爭觀念、效益觀念、法制觀念、人才觀念、資本運行觀念。修正調整自己目前的發展戰略,使國有林場在生產經營戰略上得到強化和改善,在經營效益上得到提高。
國有林場的技術創新需要在材料設備、監控手段、生產工藝、辦公設備、成果推廣、科技開發這些方面進行改革創新,使新服務、新工藝、新產品推動產品與產量的提高,對國有林場的植物采種、培育、栽種方面也要進行改良與變革,提高國有林場所有人員的勞動生產率以及產品質量,改善國有林場的肥力、立地條件,加快生態建設和森林資源的步伐。
從國有林場設計到國民經濟三個產業的多個門類、具有很廣的涵蓋范圍,屬于國民經濟重要部分,這需要在國有林場的財產權或者資產權中明晰出來,現代社會的產權既有無形的資產產權,也有有形的資產產權,它作為所有制的主要內容,處于核心地位,屬于市場經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國有林場需要根據社會市場經濟的實際要求進行產權的改革,具體內容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在清產核資、維護生態安全、明晰產權的前提下,把國有林場的森林資源當成資本參股或者控股建立股份制企業;和鄉村林農進行股份合作林場或者發展聯營促進國有林場的工作人員進行家庭林場的興辦以及進行林地的承包管護;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兼并、租賃等方式進行國有林場的開發;在國有林場的林地管理權、所有權以及林地的性質不變前提下,把林地經營權的一部分流轉給提供資金的企業,對股份制進行改造。二是對國有林場,進行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讓地方政府行使資產出資人的職責,在授予了經營權的林場方面,明確并承認它對林場經營管理的擁有權,各級政府保證它能夠自負盈虧、自主經營,在林場依法使用自己的權利時不能干預。三是國有林場在有自主生產經營的基礎產權方面,需要確立出勞動力產權,根據國有林場的生產經驗管理人員、林場的工作人員、技術人員對國有林場的不同貢獻和努力,進行合理的、有差別的持股,把國有林場的利益、國家的利益同林場勞動人員合理科學地統一結合起來,形成集體、個人和國家的利益共同體。四是在國有林場地理位置相近的林場方面,可以根據自愿互利原則以及需要,進行聯合經營、兼并、股份制經營等多種方式,建成跨地區的林場聯合體,使生產經營到達一定的規模,使生產經驗的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提高。五是根據林主意愿,將相鄰的集中天然林經過協商劃到林場上進行管護,也可以把國有林場分散零星的地塊山頭通過承包、轉讓、租賃、協商、劃撥、拍賣等多種方式進行流轉。在國有林場資源向非公有制企業進行流轉時,注意不能使國有林場的利益受到損害,要做到提高國有林場的發展實力,做到科學化、合理化擴張。
國有林場進行管理創新的切入點是根據體制進行分類定位,這也是國有林場能夠良性發展的基本條件,在劃定林場類型方面,需要考慮到地位方面,例如國有林場的生態地位很重要并且生態很脆弱時,需要進行生態林的適度發展,可以發展成生態公益性的國有林場;對于基礎建設比較好、和城鎮很近的林場,可以發展商品林,形成商品經營性的國有林場。還要考慮到風險因素,當國家財政資金很困難時,國有林場不能光靠國家補助資金的支持,從自身方面需要把生態公益的比重做大,防治國家補助資金的不足。根據中央文件,把生態公益型的國有林場劃分成公益型的事業單位,所需資金由同級的政府部門來承擔;把商品經濟型的國有林場劃分成企業化的生產經營管理,根據社會主要市場運行機制,實行自負盈虧、自主經營。保護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發揮生態效益的同時,采取多方面的經營方式,最大限度開發出國有林場的生產經營潛力,提高林場的發展活力。通過隸屬部門的改革,使國有林場統一劃分到當地林業局管理,設立單獨的國有林場管理部門,實行政事分離,政出一門。在權利創新方面,生態公益型的國有林場需要享有林地管護權以及森林資源管護權。在部分荒山、林下經營使用權,不能影響生態效益和森林資源的生長,取得的經濟利益歸附到林場方面;商品經營型的國有林場需要有林地使用權證書、法定森林資源使用權證書,做到獨立核算、自主經營,上級部門多給予、少索取,鼓勵經營多種所有制商品林,在方式上國有林場經營者可以選擇合伙經營、股份制經營、租賃或承包經營、家庭林場式經營等多種方式,國有林場的林地使用權、資源使用權也可以合理流轉。
國有林場從根本上脫離落后的、傳統的計劃經濟影響,根據社會主義市場規律,激發出林場的發展活力,提高生產力,從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的培養保護方面,進行雙層的承包責任制,管片職工對場長負責、場長對上級部門負責,通過上級部門頒布的國有林場生產經營權證,讓國有林場職工、場長簽訂出森林資源培養責任書。在國有林場的場長選擇上,進行場外的聘選以及場內的普選,上級部門進行批準任命,制定出任職期限,到了任職期限可以根據業績進行連任。國有林場的工作人員根據工作的貢獻和作用劃分工資等級,組成報賬為主的績效掛鉤機制。在國有林場工作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方面,也要同當地的事業單位持平。定期召開職工代表大會,使職工的代表表達出國有林場所有員工的意愿,職工代表大會擁有監督權和表決權。還要有公開透明、清正廉明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資金保障制度。
國有林場應該根據國務院在林業發展中的規定,從我國的市場經濟規律出發,從國有林場的產權制度方面、管理制度方面進行改革,合理流轉,根據體制分類定位,促使國有林場走上更好、更快的發展道路。
[1] 黃宗華.“十二五”時期廣西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戰略思考[J].林業經濟,2011(4):40~42.
[2] 何 清.關于廣東省直屬國有林場改革“先行先試”的思考[J].林業經濟,2011(3):48~52.
[3] 王亞明,李建鋒.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問題思考[J].林業經濟,2010(1):46~49.
[4] 陳 鵬.我國國有林場的改革與可持續發展探討[J].北京農業,2011(1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