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縣 劉智勇
(1.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 湖南 常德 415000;2.湖南文理學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在世界社會保障事業的大家庭中,美國社會保障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義。 首先,美國是當今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政治社會比較穩定的國家,其經濟社會制度對其他國家顯示出較強的影響力和示范作用;其次,美國是一個崇尚個人奮斗、提倡自由競爭的國家,相對于福利國家,較好地處理了公平與效率地關系;再次,美國的社會保障立法雖然晚于西歐諸國,但隨著美國經濟發展水平地提高,社會保障事業以超常速度發展起來,已經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種類齊全、范圍廣泛、水平較高的社會保障體系。 研究美國社會保障發展的原因和條件及其同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對于我國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正確處理社會保障發展同國民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將發揮重要的啟示作用。
美國的養老保障體系是一個包括政府、企業和個人參加的復合體系。 美國的退休養老保障體系基本上由三個部分收入組成,即以社會保障稅為基礎的公共養老保障收入、企業養老保障收入和以個人退休賬戶為基礎的個人儲蓄的退休收入。 政府社會保障制度只保障基本生活條件。 處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工人退休后,從社會統籌的社會保障計劃中得到的收入與貧困線標準相差無幾,維持原有生活質量還要靠企業提供的退休金和退休前的儲蓄與投資。 因此,私人養老金計劃成為美國普通百姓非常重要的退休收入來源,社會保險制度和私有退休金制度都不能單獨提供足夠的退休收入,這兩個制度相輔相成,相互彌補。
美國沒有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障項目,醫療保障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國家健康保險,主要由政府資助承辦;二是私人健康保險,主要由私人或社會組織承辦,可分為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兩種。 從各國公共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可以看出,在以市場為導向的美國,雖然醫療保健總支出占GDP 的比重最高,然而公共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卻只有42%,比其他發達國家低很多。 美國實施了范圍有限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和針對窮人的醫療救助制度,體現了效率前提下的兼顧公平。 從制度效果上來說,最好的制度是利用最少的資源,為最大數量人口提供醫療保障,使其達到最好的健康水平,并使醫療資源在所有人群中公平分配。
美國政府為了建立更為完善的失業保險制度,針對一些特殊的人群和特殊行業分別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失業保險方案。 美國的實踐經驗表明,失業補貼對于解決摩擦性、季節性失業人員的生活困難是有效的,但對于解決結構性失業則顯得力不從心,因而在失業保險制度中必須納入積極主動的就業促進措施,才能切實發揮失業保險制度應用的作用。
美國工傷保險既有與其他社會保險項目一樣的共性,也有特殊性。 其中,補償不究過失原則、個人不繳費用原則及保障與賠償相結合原則最為明顯。 工傷保險根據職業風險原則建立,具有補償性和保障性。
美國的住房保障措施有四個鮮明的特點:一是保障措施的法制化;二是房屋建造渠道多元化;三是房屋供應渠道的嚴格化;四是住房保障方式的多樣化。
借鑒美國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以下幾項我國社會保障應當堅持的基本思路:
3.1.1 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
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強調效率優先,既注重發揮市場的作用,又努力提升社會的功能。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 我國的經濟水平還難以支撐這種高福利的制度,而選擇以美國為代表的社會保險模式就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 目前的經濟水平走公平優先的福利國家之路有一定困難,而選擇以美國為代表的社會保險模式就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 因此,在基本原則上應當提出“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就是在模式的選擇、制度設計、項目政策等各方面優先考慮公平,同時兼顧效率。 而在具體項目設計中,美國的社會保障項目(醫療保障等)多數只考慮覆蓋弱勢群體,不體現廣泛覆蓋,我國的制度設計中就應當盡量避免,盡可能廣泛覆蓋;另外,在保障收益的分配上,美國的公共項目比較公平,但私人項目差異較大,我國應當也考慮公平為主。
3.1.2 突出權利和義務的對應性
美國的制度突出了國家和社會機制,注意了權利和義務的對應關系。 我國在設計社會保障制度時,應當以此為鑒,重視權利和義務的對應性, 突出社會機制在制度中的作用,特別是要盡可能地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確保保險資金中單位和個人繳費的主導地位。
3.1.3 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市場化運作的成分較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結合得較好。 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剛剛從完全依賴政府的社會主義國家采用的國家保障型模式轉型過來,市場化運作的項目規模小、品種少,尚不成氣候。 借鑒美國經驗,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大力發揮雇主年金、雇主醫療保險等市場化項目,可以實現減輕政府負擔、提高保障水平的良好效果。 因此,把握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發揮市場的作用應當成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基本思想。
3.2.1 加快我國社會保障的立法建設
美國積累了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許多經驗。 我國應實現社會保障制度法制化,將最多的人群納入了社會保障范圍。 我國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已有十多年時間,但是尚沒有出臺專門的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 僅靠政府文件建立起制度框架,約束力、公信力、系統性和統籌各種社會資源的能力都有一定局限性。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經過多年的改革實踐已經全面建立起基本框架,目前已經進入了制度完善階段,具備了建立全國性專門法律的條件,應當盡快開始立法。
3.2.2 提高我國的社會保障的統籌層次
美國的公共老年、遺屬和傷殘保障實行全國統籌,由聯邦政府統一籌集稅收、統一支付收益。 其他保障項目也多數在聯邦法律之下由各州制定保險計劃,實行州政府統籌。 提高統籌層次是建立全國統一、公平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必然要求。 在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后,應當考慮建立全國統籌的保障制度。
3.2.3 健全我國社會保障的稅收制度
美國在社會保險稅征收、使用與審核監管的機制上有兩點值得借鑒:一是美國社會安全稅由聯邦政府國稅局征收管理,由聯邦財政部門進行計劃監管,聯邦政府社會福利局進行審核并通過信托基金發放,形成環環相扣、各部門相互監督制約的高效機制。 二是美國實施社會保障號碼和社會保障卡制度,加強社會保障稅的繳納和社會保障金的領取,以及個人保障體系的管理非常有效,對于全社會的安全管理也很有幫助。 我國應當借鑒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盡快建立我國的社會保障稅費的征收監管體制。
3.3.1 發展養老保障項目
美國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是分別由政府、 雇主和個人作為行為主體實施的。 這種制度背后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包括養老在內地社會保障不是政府保障,不能由政府包攬一切,而是政府、雇主和個人的共同責任。 較之于美國的養老金制度,中國的養老金制度明顯缺乏層次性。 因此,我國應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鼓勵建立由不同行為主體組織實施的多層次養老金體系。
3.3.2 完善醫療保障體系
完善醫療保障體系要注意三點:首先,要建立一個政府主導的社會保險型醫療保障體系;其次,要建設一個多樣化、分層次、網絡化的醫療服務體系。 再次,要加強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醫療扶持。
3.3.3 加快失業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美國建立失業保險在失業保障方面的成功之處對于我們解決失業保險中存在的問題、 進一步完善我國失業保障制度有著積極意義。 首先,要加強失業保險的法制建設。 我國家要盡快制定和通過《失業保險法》及其配套法律,明確有關法律責任和處罰條款。 同時,要完善失業保險金支付制度。 從美國的經驗看,失業保險在經濟危機時延長給付時間,以幫助大批被動失業人員渡過難關, 減輕經濟危機對宏觀經濟和職工生活的沖擊。 我國也應當借鑒這一做法,在全國或部分地區經濟出現危機,特別是高失業率的情況下,應延長失業金的給付時間,維護失業職工的基本生活,缺口資金由各級財政承擔。S
[1]丁純.美國醫療保障制度現狀、問題與改革[J].財經論叢,2006(5).
[2]林堅,馮長春.美國的住房政策[J].國外城市規劃,2008(2).
[3]楊冠瓊.當代美國社會保障制度[M].法律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