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的,本質上屬于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文明,其成果為廣大人民所享用。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 它滲透在整個物質文明建設之中, 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具體內容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以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1]。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的性質和方向,更加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2.1 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教育干部和群眾,進一步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2 提倡共產主義道德,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五愛”為基本要求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以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2]。
2.3 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艱苦創業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的新一代的“四有”新人。
文化事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1 提高對發展教育和科學的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和幫助人們樹立科教興國的戰略意識, 建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上來。
3.2 宣傳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信念,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
3.3 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形成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大力扶持健康的文化產品,充分發揮其對人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積極影響,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者成為先進思想的傳播者、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和精神產品的生產者。
“四有”反映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對社會成員的思想意識、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的全面要求。 “四有”也集中體現了思想道德素質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的統一,正確規定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向,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性目標,也是兩個文明建設的最佳結合點,培育“四有”公民必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3]。
4.1 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堅定信念。
4.2 堅持依法治國,實行以德治國,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效結合,顯著提高公民的民主法治觀念,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目標的實現。
“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反映了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是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辟概括,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
5.1 認真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深入領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準確把握“八榮八恥”的基本要求, 將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作出努力。
5.2 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拿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努力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嚴格落實“八榮八恥”,營造踐行榮辱觀的良好氛圍。
5.3 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要善于發現和運用先進典型,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楷模,讓廣大人民群眾見賢思齊。 同時,還要特別強調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領導干部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要求轉化為個人的道德行為,常修為政之德,為全體人民做出榜樣。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搞好兩個文明建設的基本保證,在新形勢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各級黨委和政府都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用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各項任務和目標的完成。S
[1]劉林.生命關懷視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學,2009.
[2]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邢璇.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之研究[J].華章,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