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慶喜
(富錦市水務局 黑龍江 富錦 156100)
安全可靠的飲用水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據全國農村飲水安全現狀調查評估結果,全國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有3.2億人,占農村人口的34%,飲用水不安全,給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帶來許多困難。農村水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于農業生產方式不合理,鄉鎮企業環保措施不足及人們的環保意識薄弱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原因導致的。《環境公報》表明,我國年廢水的排放量為670多億,在七大水系的407個監測斷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滿足飲用水的要求。而28個重點湖庫,只有7個符合飲水要求,比例為25%。跟據對我國44個城市的地下水調查表明,其中42個被污染,并檢查出數百種有毒的有機物。以往水質超標大多表現為物理和細菌指標方面,而現在是化學和毒理學指標不合格。我國農業生產的化肥用量超過3,600萬噸,而農藥的用量超過100萬噸,畜禽養殖業的糞便及廢水的排放顯著增多,對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部分地區的農民飲用水水質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導致骨骼變形甚至癱瘓,還可導致皮膚病、癌癥、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質疾病問題。調查表明,飲用高氟水的人口為5,085萬,飲用高砷水的人口為289萬,飲用苦咸水的人口為3,855萬。而主要分布區域為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西北地區以及黃淮海地區。本文從分析農村水環境污染的原因入手,并建議性提出有效的防治對策。
我國農村有機肥料施用的大幅度減少和氮、磷、鉀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學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長,其結果導致氮磷鉀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結、耕作質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營養化。農藥對水體的污染主要來自于:直接向水體施藥;農藥通過雨水或灌溉水由農田向水體遷移;農藥生產、加工企業廢水的排放;大氣中殘留農藥隨降雨進入水體;農藥使用過程中,霧滴或粉塵微粒隨風漂移沉降進入水體;施藥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藥附著在農作物上,而80%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另外,由于大量未經處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質超標、灌溉面積盲目發展,已經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經成為我國農村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著灌溉區的飲水安全。
我國生活垃圾數量巨大,同工業垃圾一樣,生活垃圾利用率極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鄉村存放,不僅占用了大片的可耕地,還可能傳播病毒細菌,其滲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大量生活垃圾的產生和累積,加劇了農村生態環境的惡化。
改革開放帶來了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農村小城鎮的復蘇和興起。由于鄉鎮企業具有布局分散、規模小和經營粗放等特征,使得周邊環境嚴重污染,鄉鎮企業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許多鄉鎮企業,主要集中在造紙、印染、電鍍、化工、冶煉、礦產、機械加工、建材等行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向河溝、水庫和農田,大量雜亂堆放的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又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產生了二次污染。特別是近年來,城市實行對環境污染的嚴厲制裁后,許多污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郊區或小城鎮,一些電子、機械廢舊垃圾性物品也轉移到農村,進一步加劇了農村水環境的污染。
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類消費需求增大,消費種類也從豬向牛、羊、禽等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我國畜禽養殖業得到迅速發展,各地在城鎮郊區附近建立了一大批養殖場,由原來農村的分散養殖變為集中養殖,由此帶來了畜禽糞便廢棄物的排放處理和污染問題。
在有條件的地方加快建設和普及用沼氣,加大規模化養殖場沼氣工程示范建設力度,支持養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實施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積極推廣不同區域農村的能源生態模式,通過沼氣池建設帶動農村改廚、改廁、改圈。
肥料中心是實現廢物資源化的樞紐,通過收購各豬場經過干化處理的豬糞,形成收集、加工、生產和銷售一體化的運轉網絡,為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提供優質無污染肥料。根據養殖業發展現狀,鼓勵有條件的養殖場率先開展豬糞資源化利用工作。
做好鄉鎮企業布局規劃,重點是抓好工業結構、能源結構、技術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規劃。把鄉鎮企業納入城市、農村區劃和建設規劃。在國務院、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設施;建設其他設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限期治理。
基于農民和鄉鎮企業主環境保護意識的淡漠和對水污染防治知識的欠缺,應對他們開展生態安全的警示教育,讓廣大農民了解落后生產、生活方式和短期行為的弊端和危害。通過宣傳教育、普及科學知識,喚醒人們的生態良知,倡導生態道德,讓越來越多的人承擔起人類保護生態的責任。
從現階段來看,農村的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已成為當前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的重要環節。但環境污染治理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復雜性和規律性,在決策污水處理站的規劃、建設、選擇處理程度、處理工藝、處理規模以及再生回用標準時,總感到缺少政策依據、處理規范和技術指導。如有些單位沒有摸清農村排水系統與污水處理間的密切關系,在安排建設時忽略了給水和排水管網系統建設,造成污水處理設施浪費;還有的公司在設計污水站時,只考慮污水的處理,卻忽略了污泥的處理,結果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農村污水處理必須選擇經濟、高效、可行的污染防治技術路線、技術原則和技術措施;必須結合農村的實際特點,并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出適合農村特點的農村水污染防治規范和技術政策,以此來指導農村的水污染綜合治理,對農村污染防治將起到積極的技術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我國非常重視農村飲用水的安全,目前,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改善以及興建水處理設備工程,著力提高農村飲用水的水質,因此,我們必須形成上下合力,保護好我們的水資源,防止飲用水的水源污染。
[1]唐思堯.淺析農村水污染的現狀及其治理措施[J].中國科技縱橫,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