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潘宇倩
(廣西科技大學〈籌〉鹿山學院 廣西 柳州 545616)
執政資源,“是指執政黨在領導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中可資利用的人、財、物、信息等自然、社會因素的總和,主要包括政治資源、經濟資源、思想文化資源等”[1]。世界上一些政黨盛衰成敗的經驗教訓表明,誰擁有相對豐厚的執政資源,誰能夠優化配置和合理開發執政資源,誰能夠在歷史演進過程中批判地繼承傳統執政資源,科學借鑒和采用其他政黨積累的先進執政資源,自主研發和創造新型執政資源,誰就能夠鞏固執政地位,牢牢掌握國家權力。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黨執政黨執政的經濟資源已從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由黨和政府統一控制逐漸向社會轉移,形成了多元利益格局,尤其是非公企業有了較大發展。相對于計劃經濟時期國有企業的一統天下,黨執政的經濟資源呈現弱化的趨勢。除此以外,經濟的發展也使我們付出了環境高污染、資源高消耗的沉重代價,最終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權力運行缺乏有效監督,腐敗現象仍然嚴重。權力資源是執政黨特有的政治資源,權力能否正確有效運用,決定著黨的執政地位是否鞏固、執政使命能否完成。現實中,由于權力的運行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一些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自己謀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結果是損害了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使黨執政的權力資源面臨削弱的危險。其次,黨的基層組織面臨削弱。一方面,正如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到的“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不強,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各類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發展迅速,人民群眾可以通過其他組織獲得其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對黨組織的依存度減弱,黨的組織資源面臨削弱的危險。再次,民生問題突出,黨的群眾基礎遭到侵蝕。在當前的社會改革中,由于社會各階層收入差距拉大,社會公共服務不均衡,社會保障體系不盡完善,一些弱勢群體的合理利益未能保障。如若黨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保護這部分人的基本利益,勢必造成黨的群眾資源的流失,危及黨的群眾基礎。
隨著文化領域的開放與發展,黨對意識形態的控制能力有所減弱。在計劃經濟時代,黨和國家嚴格控制新聞部門和出版發行行業,在宣傳領域,黨的意識形態和黨的方針政策占據了所有的陣地。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人們的思想觀念呈多元化趨勢,各種思潮都在搶占宣傳陣地。尤其是隨著我國出版行業的改革以及網絡的出現,其他非主流思想的宣傳空間也在不斷擴大,這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帶來了嚴峻挑戰。
“在現代國家和社會中,任何居于統治地位的執政者,它的執政資源主要來自于‘經濟增長’和‘社會認同’兩個方面。只有實現了經濟增長,才能使執政者擁有日益增長的治理資源和治理能力,進而奠定治理國家和整合社會的現實基礎”。[2]因此必須加強黨的執政經濟資源建設。而且世界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的經驗教訓表明,只有解決好發展問題才能更好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我們黨要解決好發展問題,必須始終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具體地說,首先要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繼續推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深化分配體制的改革,創造既有利于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又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分配體制和機制。其次要充分調動新的經濟活力。黨要敏銳地把握當代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現狀,堅決沖破妨礙經濟發展的舊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只有做好這些工作,黨領導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才能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黨執政的經濟資源才能更加豐富,黨的執政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首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十七大報告作出“一條主線、五大建設”融為一體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總體布局,明確了反腐倡廉建設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要著力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其次,加強組織建設,鞏固黨的組織資源。一要,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能因為市場經濟的分散性而影響黨的整體戰斗力,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加強“兩新”組織黨的建設,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二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戰斗力的基礎,基礎穩固才能保證黨的整體有強大的戰斗力,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的考驗。再次,加強社會建設,鞏固黨的社會群眾基礎。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黨只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3]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鞏固和發展黨的群眾資源的必然選擇。只有準確把握人民群眾對社會秩序的新要求,準確把握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新特點,才能把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新興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和凝聚在自己的周圍,使黨的群眾資源繼續得到鞏固和發展。
“理論資源,是一個政黨必需的精神信念支柱。”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維護和擴展黨執政的思想文化資源。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此外,要大膽地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既要批判地繼承和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打下牢固的民族文化根基,又要以開放的眼光借鑒和吸收西方先進的文化成果,增強黨在理論上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最后要大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處理好文化多樣性的問題。深入貫徹“雙百”方針,讓文化多樣化發展。在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時,要正確處理好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關系。通過發揮主流文化的引領作用,把一切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的精神文化因素,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惡的精神文化因素,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精神文化因素,高度凝聚在社會主義的旗幟。
[1]周多剛.黨的執政資源:問題與對策[J].理論探索,2008(4).
[2]阮曉鶯,陳湘舸.中國共產黨執政資源的整合及路徑選擇[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5:125.
[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