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萍
(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2012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的重要一年。隨著國家和19省市對口援疆各項工作的不斷推進,大批工業項目,特別是高耗能項目開始密集實施,能源消費量不減反增。目前看,全區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2.09%的目標繼續面臨較大壓力。
2012年,按照國家和自治區“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目標要求,自治區采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開展了“節能減排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審計”、“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和“節能宣傳周”等節能減排工作,但成效不容樂觀。1-5月,新疆、海南和寧夏3省區能源消費量位居全國前列,與“十二五”節能進度要求對應比較,預警等級仍為一級。
1-8月自治區原煤、原油、水泥和鋼材等高載能資源產品生產及加工量大幅提高,拉動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能源消費大幅上升。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增長17.20%;其中電力消費量同比增長32.20%。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GDP能耗較上半年增長15.2%;萬元GDP電耗較上半年增長19.74%。全區六大高耗能行業總能耗占全區工業總能耗的80%。煤炭、原油和天然氣消費總量分別為5893.63萬噸、1615.71萬噸和56.71億立方米。
今年以來,新疆工業領域能耗仍居高不下,能源消費量繼續攀升。
2-8月6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耗3741.32萬噸標準煤,增長19.99%,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耗79.92%。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綜合能耗增度均高于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的增速。同時,高耗能產業電力消費持續增長。全區6大高耗能行業電力消費量增長30.74%,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電耗81.52%。
2012年受益于國家差別化產業政策扶持,自治區80%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上半年自治區能源、化工等行業的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全疆萬家企業336家能源消費量占全區工業能源消費量85%,占全區能源消費總量60%。
2012年自治區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年初啟動了 “項目促進周”活動,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和建設進度,水泥、鋼鐵、煤電煤化工和制造業等高耗能項目能源消費直接上升。1-8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7%,全區民生、能源和工業三大類項目占投資完成總額的86%。同時,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對口援疆項目大規模開工建設,對能源需求的剛性增長也不可避免。
隨著19省市對口援疆資金進入,各地掀起了新一輪建設高潮,重復建設、無序競爭的苗頭開始顯現,鋼鐵、水泥和鐵合金等高耗能行業無序競爭,低水平重復建設、產業集中度低和產能過剩等問題弊端凸顯。同時,新疆部分在產企業管理水平低、生產經營粗放,節能改造資金投入少,科技含量低,傳統生產工藝高能耗現象短期內難以改變,也是導致自治區工業能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疆作為全國石油、天然氣開采和加工基地、煤炭開發儲備和煤層氣開發利用基地以及國家其他急需礦產資源儲備及加工基地,承擔著源頭開發和產品加工過程中初級高耗能負擔。初級原料及產品出疆,造成能源消耗較大的生產留在新疆,附加值高的加工過程在內地。長期以來,這種靠資源輸出和初級產品加工給新疆經濟帶來微薄利益的不合理局面,為新疆GDP能耗下降增加了難度。
新疆是典型的資源型省區,尚處于工業化發展初級階段,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經濟發展主要依賴第二產業拉動的現狀在短期內無法改變。新疆第二產業比重多數月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工業能源消耗占新疆總能耗近70%。第二產業占GDP比重逐年上升的趨勢,導致新疆單位GDP能耗降幅不大。
由于節能法規體系不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政策措施、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夠完善,目前一些列入國家淘汰目錄的設備逐步淘汰還需一定過程。同時,在目前節能工作在推進中,還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推進難度增大、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能力建設滯后和監管不力不強等困難和問題。節能評估審查、能源計量統計、節能監測等環節工作還很薄弱。
要突出抓好336家(包括兵團)自治區萬家企業節能工作,保障萬家企業“十二五”節能量完成,是我區實現“十二五”單位GDP能耗降低10%目標任務的重要支撐。自治區各級領導、各部門,應全力負責抓好此項工作的組織協調,統籌推進本地區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力爭到“十二五”末,萬家企業實現節能量267.2萬噸標準煤。
自治區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從粗放型發展轉變為集約型發展。要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加快開發和推廣應用先進高效的能源節約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自治區要切實加強高耗能企業能源消費監督管理,對重點高耗能企業開展掛牌督辦。應盡快將節能重點延伸到整個工業領域,從行業和企業內部節能向產業鏈延伸,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建筑領域要全面按照新建居住建筑節能65%的設計標準,交通運輸領域要積極調整優化運力結構,降低空載率,鼓勵購買小排量汽車。推動政府節能采購,加大辦公樓及相關用能設備節能改造,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辦公設施、設備。
自治區應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進一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節能、環保、土地和安全等指標約束,依法嚴格節能評估審查。對產品單耗過高企業實行電力加價。對能源消費量居高不下的生產高耗能企業,強制性開展能源消費審計。要加快開發利用水能、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煤層氣勘查開發利用,積極推進煤礦瓦斯抽采利用和分布式發電,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自治區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的監管力度,確保新上項目單位產品能耗達到國家或自治區限額標準。加強節能評估評審工作,從源頭上杜絕能源浪費,嚴把準入關。加快能源審計工作,建立能源消費總量預測預警機制。加強自治區節能監察局、節能評估中心和技術監督部門的能力建設。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考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