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熙
(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人民政府 福建 莆田 351144)
社會進步了,歷史的車輪已經進入了21世紀,鄉鎮干部的工作也水漲船高進入新的時期。那么,新的時期鄉鎮干部的工作策略又有哪些?找到答案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白:什么是鄉鎮干部?鄉鎮干部的工作特點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好一名優秀的鄉鎮干部?現在,我從四個方面來與大家共同討論學習:1)鄉鎮干部的工作特點和工作性質;2)鄉鎮干部面臨的問題;3)鄉鎮干部必須具備的品質;4)鄉鎮干部做好工作的策略。
首先,我們要了解鄉鎮的性質和特點。鄉鎮這一級組織是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黨和國家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鄉鎮黨委是直接領導農村的基層組織,是基層的戰斗堡壘,是鄉鎮的領導核心,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前沿指揮所。鄉鎮政府是我國五(四)級政權組織中最基層的政權組織,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基礎,是構成社會主義大廈的根基,是國家在農村各項工作的落腳點。鄉鎮干部的工作特點有五個:
鄉鎮干部處在廣大農村第一線,直接同農民接觸,管理轄區內的各項社會事務。鄉鎮干部的工作對象是廣大農民群眾,鄉鎮干部的工作最直接反映著人民群眾的要求和切身利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路線和各項工作任務,要靠鄉鎮干部直接和群眾見面,直接落實,并帶領群眾去完成。同時,人民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要通過鄉鎮組織直接行使,人民群眾的要求一般也要直接通過鄉鎮向上級反映。
上級黨委、政府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往往帶有原則性和廣泛性,不可能十分具體細致,在執行時必須化原則為具體,要抓住精神實質,結合當地實際,創造性地貫徹執行,工作不能呆板的原則化和籠統化,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鄉鎮來說,它所管理的范圍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在結構上,黨、政、武、企、群皆有;在行業上,農、工、商、運、建、服均存;在工作上,政治、經濟、法律、科技、教育、民政、衛生、綜治、計生、財稅、兩個文明俱全。因此,鄉鎮工作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和綜合性。
在鄉鎮,既有鄉鎮所屬的單位,又有許多垂直部門管理的單位,要做好各項工作,促進全面發展,必須處理好各方面關系,加強統一領導,搞好條塊結合。
鄉鎮處于基層,其工作的具體性、綜合性、執行性非常明顯,鄉鎮黨委、政府、人大、及其它組織,雖都有各自職能和任務,但在實際工作中,截然將其分開是不可能的,大多數工作需要全力以赴,一齊動手,統一運轉。這就決定了鄉鎮干部在工作中學會做多面手。
其次,我們要了解鄉鎮干部的工作性質。
鄉鎮干部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帶頭人,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是黨的領導干部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鄉鎮干部的工作性質也就是服務,要求鄉鎮干部對群眾要有真心、要有愛心、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服務要好,鄉鎮干部必須扮演三種角色:
1)“倒苦水的缸”:鄉鎮干部應當自覺地置身于村干部和廣大群眾之中,聆聽他們的苦衷,了解他們的想法,做廣大農民群眾的知心朋友。
2)“籬笆上的樁”:鄉鎮干部要了解村干部和農民群眾想什么,盼什么,還要千方百計為他們出謀劃策,為他們干實事。
3)“碾頑石的夯”:農民朋友碰到難題時,鄉鎮干部應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拿主意,必要的時候組織集中力量突破難關。
在鄉鎮雖然農民的法制意識不斷提高,但是推進依法行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不是每個農民群眾都具備運用法律、法規辦事的素質,有的人擁有一些法律知識,也是似懂非懂,往往只會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卻不懂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給他們的義務。例如,適齡育婦不僅有生育的權力,而且有節育的義務,但是有些農民就是沒有很好地貫徹計劃生育的法律和法規。所以,鄉鎮干部的工作面臨行政執法難的問題。
發展必須征用土地、征用土地必須拆遷房子。這必然產生群眾住房重新安置的問題,但個別群眾缺乏發展大局觀念,不服從安置。有的群眾仍然保持傳統的觀念,要求安置的住房要有天有地,不適應套房安置方式。有的群眾看不到小區的發展前景,因而拒絕拆遷,影響工作的開展。
有的群眾對鄉鎮干部有一種逆反心理,沒有保持一種融洽的環境,有人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鄉鎮干部的處境:“群眾沒事不理你;遇到麻煩要找你;處理不好要罵你”,遇事只能苦口婆心做群眾工作,遇到刁蠻不講理的更是束手無策,有的群眾稍不如愿就上訪,就鬧事。所以,鄉鎮干部的工作環境難。
鄉鎮干部的工作作風、思想觀念、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直接影響決策的大局。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職能的轉變也給鄉鎮基層干部帶來了新的考驗,基層干部的思想觀念一時難以轉變。主要表現在:第一,主動學習少,對提高自身整體綜合素質力度不足;第二,轉變工作方法難度大,在日常農村工作中依然存在著簡單、冷淡的現象;第三,服務意識淡薄,在思想上不能真正從過去靠行政命令去完成工作的框框中解脫出來,服務意識淡薄,給轉變政府職能帶來一定的難度;第四,工作效率不高,按部就班,主動性、創造性不足,無法在實際工作中真正統攬全局;第五,服務質量低,在工作中只注重安排、命令,不注重跟蹤落實,辦事有頭無尾,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不強。第六,缺乏較強的團隊精神。
當前鄉鎮干部面臨復雜而繁重的任務,如果沒有優秀的心理品質是無法完成工作任務的。那么應該具備怎樣的心理品質,才能勝任鄉鎮工作?應該具備三種品質:成就感的追求,堅強意志的追求,良好品德的追求。
鄉鎮干部要有強烈的成就感,要敢與追求事業的成功,要敢與承擔責任解決問題,要樹立自己的目標。要如張家港秦振華所說:“我就不服輸,要么不干,要干就爭第一,爭了全市第一,爭全省,爭了全省第一,爭全國,爭了全國第一,爭全世界領先。”
意志是有意識地支配、調節行動,克服困難,以達到預定目的心理過程。沒有堅強意志的人,不可能成為重要的領導人。鄉鎮干部要樹立堅強的意志,不但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性和果斷性;而且要培養自己的約束力和耐久力。
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品德高尚者更具權威性和攝服力,在面臨利益沖突、人際矛盾時,品德高尚的人,能體現品德魅力,容易化解矛盾。這就要求鄉鎮干部首先必須是踏實肯干,要有很強的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要有犧牲精神,要有腳踏實地、扎實工作的精神;其次,必須作風民主,善于溝通,善于理解人,善于聽取群眾意見;再次必須顧大局、識大體,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群眾。
鄉鎮干部的工作策略是什么?我在這里提4點策略,僅大家參考:1)搭好溝通的橋梁;2)把住“心、清、實、精、熱、熟、高、寬”八方面的技能;3)發揚團隊的整體效能;4)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
3.4.1 搭好溝通的橋梁
鄉鎮干部工作的對象是村干部和農民群眾,溝通是我們的基本工作,溝通得好,工作就好開展,溝通得不好工作就難以開展。怎么溝通呢?
1)把情感作為一種力量
“好語一句三冬暖”,這是鄉鎮干部同群眾交流思想的第一點,情感的力量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法國著名的寓言作家拉封丹有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較看誰能把一個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風呼呼猛刮,行路人緊緊裹住大衣,北風無奈于他。南風徐徐吹動,風和日麗,行路人解開衣扣,脫衣而行,南風獲勝。人的情感就像這個寓言的南風,雖不如行政手段果斷強硬,但內化于心的力量卻更加柔韌、充實。
2)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
“有德者,必有辭”,鄉鎮干部必須掌握溝通的技巧,必須具有一定的演講技巧。這是體現鄉鎮干部的一個顯性才能。每個干部都必須有組織村兩委會議的能力,要學會開會,要學會開群眾座談會;要敢講會講而不亂講。
3.4.2 把握住“心、清、實、精、熱、熟、高、寬”八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1)“心”就是高度的責任心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高低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有沒有責任心”,有高度的責任心他才會想方設法把事情辦成,辦好。做一名鄉鎮干部也一樣,要熱愛本職工作,不要妄自菲薄,要用心來工作。
2)“清”就是工作思路要清晰
無論是處理農村工作還是引導農民發展經濟,都要有的放矢,思路清晰,盡可能在行動前多思考,把問題想復雜點,把辦法想多一點,各項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杜絕“朝令夕改“的現象發生。才能真正為群眾辦實事,才能辦成事。
3)“實”就是工作要務實
工作務實,必須深入實際,要在工作實踐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充實自己。要通過實際工作,去發現、去掌握、去應用,通過各種實踐,來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
4)“精”就是要精一門專長
因為農村工作復雜,鄉鎮干部的接觸面也廣,上至領導下至農民,這是要求鄉鎮干部的知識面要寬,當然不可能做到樣樣精通,但新時期的干部,至少要“精”一門專長。只有這樣,才能獨擋一面,才能談的上為人民服務。
5)“熱”就是對工作、對群眾態度要熱情
要求鄉鎮干部對自己的本職工作要充滿熱情。因為干什么事情,只要你有了熱情,就有了沖勁兒,就算是有再大的困難他也不再畏懼,就有信心和決心將它做好。而且,對待群眾態度要熱情周到,要善待每個群眾,應該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杯開水相送,一把椅子相讓,一聲問候相慰”。
6)“熟”就是對自己的工作熟
農村鄉鎮干部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鄉鎮干部不僅要了解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要精通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要了解各種農村適用技術、法律法規和條例等。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才能提升為人民服務水平。
7)“高”就是綜合素質高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我們要立足于社會,立足于崗位,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充實,不斷的與時俱進,不斷的開拓創新,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真正立足于社會服務于群眾。
8)“寬”就是知識面要寬
身為鄉鎮干部,做復雜多樣的農村工作,要求我們每一位鄉鎮干部既要懂國家方針政策,又要懂農村經濟結構;既要懂農業技術,又要懂法律法規條例;既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既要懂傳統知識,又要了解社會前沿性的知識。
3.4.3 發揚團隊的整體效能
團隊是一種品質,是一種智慧。團隊就是力量,獨木難成林。只有發揚團隊的整體效能,才能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1)維護團隊的精神做到“五要五不要”
一要,謀事不謀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不要把思想放在琢磨人上。二要,容人不能怨人,堅持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堅持容人之長、容人之短,堅持光明磊落,胸懷坦蕩,堅持為人老實,不文過飾非。三要,兼聽不要偏聽,因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遇事要多調查、多分析、多比較,切不可偏聽偏信,一意孤行。四要,補臺不要拆臺。重事業興衰,輕個人進退,同志之間要心胸開闊,互相學習,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尊重別人,關心他人,不計得失。五要,盡職不謀私,要時時處處以黨的事業為重,盡職盡責。
2)維護團隊精神,做到“五個講”
一是,講大局。一切要服從大局,千萬不要因個人利益、個人恩怨、在思想上和工作上產生分歧,要有大局觀念、集體意識。二要,講度量。要牢記“宰相肚里能行船”的古訓。要有容人容事的度量。三要,講友誼。要認識到在一起共事是歷史給予的機緣,要珍惜彼此間的友誼。四要,講責任,少講個人的名利得失。五要,講奉獻。要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要求真務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3.4.4 堅持依法行政的原則
現在是法治的時代,依法行政是潮流,是國家的根本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村民自治逐步發展,農民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鄉鎮干部在落實農村工作中既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自覺依法辦事,規范自己的行政行為,又要靈活變通,杜絕以權代法,以權侵法等現象的發生。必須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必須加強群眾的道德品質教育,提高群眾的道德水準,提高群眾的法制意識,教育群眾自覺守法,把法治與德治有機結合起來。
綜上所述,鄉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在大發展的今天,鄉鎮干部應當努力拼搏,奮發圖強,以滿腔的熱情去開拓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