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慧
(東阿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 山東 東阿 252201)
食品是一種對人類身體健康有著密切關系的特殊有形產品。長久以來,關于劣質食品的新聞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耳邊,如劣質大米、毒奶粉、假雞蛋、注水肉、假大米、蘇丹紅等,這些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嚴重的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而目前我國的的食品供應體系主要是圍繞著解決食品供給量問題,而缺少對生產原料、加工、生產環境、貯存、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管理。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必須引起重視。筆者在這里主要是探討了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存在的缺陷以及對如何加強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提了幾點簡單的建議。
食品的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食品的生產流通環節比較多,不進行規范化的質量安全管理,就很容易造成食品的安全衛生得不到保障,從而危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嚴重的可能危機到生命安全。做好了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能夠有效地防范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產生,這有助于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質量管理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的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比較高,一個國家內經濟發達地方的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比較高,一個地區競爭力強的企業的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比較高。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企業的經濟發展水平。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工業化結構的優化升級也要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以提高產品質量為核心。食品這種傳統產業在提升產業技術水平的同時更應該不斷提高質量安全管理水平。
我國進入WTO以后,加強食品質量管理有助于企業按國際通用標準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海關等部門也可以依照我國的質量安全法規對進出口食品質量和安全進行嚴格管理,能夠對我國人民的健康安全實行有效保護。
我國當前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標準,有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致使有些同類的產品執行的是不同的安全標準,而產品的流通卻又不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行業標準和國家的標準不配套、相互矛盾,也使食品企業執行起來有難度。
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權限分屬不同部門,多頭管理,權責不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職能錯位、缺位、越位和交叉分散現象,難以形成協調配合、運轉高效的管理體制。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龐大,不僅涉及生產條件、生產資料、生產過程、包裝標識、儲存運輸、經營銷售、使用消費等諸多環節,而且涉及標準制定、標準實施、檢測檢驗、認證鑒定、監督執法等諸多領域。在現行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權限分屬農業、經貿、衛生等多部門,各部門常因職責不清,管理上不夠協調,難以完成檢驗、監督、指導、服務的任務,辦事效率低下。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食品安全性問題越來越嚴峻。目前,我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只有1995全國人大通過的 《食品衛生法》。法律體系的不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相關部門具有的管理權限與所承擔的責任不對稱、不匹配問題突出,這極大地制約了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效能的發揮。
我國食品標準不完善主要表現在:農藥及獸藥殘留量標準體系不健全,并且相關的檢測方法也比較少;食品加工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監控標準比較缺乏;食品安全的標準的總量較少,覆蓋的范圍不夠全面,有的一種產品多種標準,有的涉及到沒有標準的情況;食品質量的技術指標水平也高低不一,參差不齊,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較低;執行標準差距大,有大量食品無標生產、無標上市、無標流通。
參照《國際食品法典》,從食品安全的生產流通全過程進行監控,把標準落實到食品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完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及時清理和修訂過時的標準,符合國際標準發展的要求。
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涉及到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海關總署等8個部門。這就要明確這8個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加強各部門間的配合和協調。并且可以考慮提高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級別,授權其協調相關各部委的責任,統一負責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工作。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同時對現有涉及食品的法律法規進行認真清理、補充和完善,將散存于各法律法規中有關食品安全的內容加以整合,盡可能減少和避免立法上的相互沖突,解決法律體系的混亂,保持法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我國的食品安全衛生檢驗監督技術人員與其它國家相比差距非常的明顯。日本的食品衛生管理人員所占人口比例是1:15800,荷蘭是1:22300,中國是1:40000。然而中國的中小企業、個體企業在食品企業中所占的比例較大,這就給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部門的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我國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采用了衛生監督和品質監督,他們分別歸屬不同的政府部門。這也造成了不少食品衛生、質量檢測監督部門因各種原因,難以完成對所有食品的執法檢查。
管理部門應建立和完善覆蓋面寬、時效性強的食品供求、交易、價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制度和監測抽檢預警網絡系統,搞好食品供求、衛生質量預測、預報和預警工作。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需要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快食品安全的宣傳工作,讓全社會、企業、公民都認識到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共同推進我國食品安全工作的開展。
食品對于人類來說具有獨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食品質量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及社會經濟。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具有重大的意義,保證產品的質量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是對廣大消費者負責的表現。
[1]中國食品質量管理面臨的形勢與對策[J].食品工業科技,2004(1):22-22.
[2]陳七.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07.
[3]楊輝.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的現狀和改革建議[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6,13(2):49-51,59.
[4]韓霖.淺析食品質量管理[J].企業技術開發:下半月,2011,30(5):73-73.
[5]王贊,張波,尉凱軍,等.質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6):337.
[6]孫美玲,孫同清.質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J].廣西輕工業,2007,23(5):11-12.
[7]王守翠.淺談進行食品質量管理的原因及具體實施過程[J].職業技術:下半月,200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