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初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發表重要講話,動員全黨全社會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講話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表明了黨和國家抓好科技改革發展的堅定決心和堅強信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吹響了我國在新起點上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號角,是我國科技改革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科技工作。新中國成立之初,制定實施了十二年科技規劃,取得了“兩彈一星”等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著力推進科技改革發展,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大幅增加科技投入,推動科技實現跨越發展。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已居世界第一,國際科技論文總量世界第二,發明專利授權量世界第三。在許多領域我國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轉變,有些領域正向“領跑者”轉變。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大國,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指出,必須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一以貫之、長期堅持,推動科技實力、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實現新的重大跨越。當前,科技創新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承擔了更加重要的歷史使命。在經濟建設中,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成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力量,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和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社會發展中,科技創新成為提高民生福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科技創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醫療健康和食品安全水平、提升防病防疫能力、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中堅力量。科技創新為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確保國家重大活動成功舉辦、支撐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家安全中,自主創新成為提升國防安全能力,實現國家重要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可以說,科技創新的作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突出,科技創新的使命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
我國依靠科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做到早見識、早部署、早行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伊始,中央就敏銳把握先機,果斷決策,把科技創新作為應對危機的措施之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能源、電動汽車、信息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密集部署,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為我國經濟率先回升向好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世界各國作出了良好表率。但總體來看,我國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還不高,主要依靠加大資源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科技體制中對資源共享、研發管理、人才培養、開放合作等方面的制約因素依然存在,科技創新能力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的要求。面對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新機遇新形勢,我們必須按照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轉變發展方式交匯的機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創新格局調整的機遇,牢牢把握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市場不斷擴大的機遇”,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撐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機遇稍縱即逝。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國面臨發達國家蓄勢占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雙重挑戰;另一方面,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了良好條件,科技創新的巨大成就為科技體制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歷次科技體制改革取得的重大進展,為新形勢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