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文
山東省中孚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山東煙臺 264000
在我國,建筑行業一直處于人員傷亡事故多發狀態,事故發生率和人員傷亡人數長期位居我國生產性行業第二位。
我國建筑產品的固定性和生產的流動性及受外部環境影響因素多促使建筑施工生產具有一次性、復雜性、連續性、分工性、露天高處作業多、勞動力密集等熱點,從而要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面廣、具有動態性、協調性與嚴謹性。
從我國傷亡事故統計資料分析看,近年來,雖然總體施工傷亡事故和人數呈現下降趨勢,但年均死亡數仍然有千人左右。
建筑施工傷亡事故的主要類型基本劃分為高處墜落事故、施工坍塌事故、物體打擊事故、觸電事故和機具傷害事故五大類別。
建筑行業中存在的施工安全問題,不僅在我國形式嚴峻,而且在發達國家依然很突出。從事故發生類型與特點來看,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和一致性。
在我國建筑施工安全問題頻繁發生,其根本在于安全生產管理體制問題嚴重,部分原因在于施工項目自身特點。
工程建設主體的安全責任難以有效落實,而個人安全生產責任的落實不好操作。生產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責任不夠明確,責任不能到人,只是紙上談兵,缺乏實踐到位。
一些施工單位在資金的投入方面厚此薄彼,對安全進行投入不多,甚至挪用擠占安全生產費用以減少生產成本,使設備得不到及時維護更新和保養,安全人員得不到教育和培訓,造成安全隱患居高不下,時有發生。此外,缺少必要的訓練和救援設備,發生事故時,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應對。
安全生產方法缺乏多樣化與有效性,局限于安全制度書面規定,不能真正落實現場安全管理措施。受各種因素影響,在實際管理中,個別監督執法人員的思想業務素質不高,不能正確履行職責,有的甚至玩忽職守,在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中,對事故隱患查處不力, 存在走過場的情況,埋下了隱患是種子。
目前我國建筑安全生產法規的數量雖然不少,但是隨著建筑施工生產的發展,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問題。具體適用到施工階段的法規太少,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不強,相對應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健全,且存在重復和交叉現象,容易造成相互扯皮與無人管理。
造成建筑事故的原因,除了與建筑業的高空、露天、勞動力密集型、復雜性有關,受氣候、溫度、地形條件影響,還與施工機械質量不合格、勞動者文化素質低、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教育滯后、施工操作不當等因素有關。
建立安全責任制是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實施的重要保證,需將重點放在安全責任的落實上,增強管理人員的責任心,針對安全監管的薄弱環節,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實。注重并進行全面檢查,實施獎懲制度,進行認真總結,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從而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轉變管理者錯誤理念,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其安全意識,使其明確安全責任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從而制定安全生產目標,加大安全投入,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施工安全應急預案。
加強政府與社會監督力度,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加大對安全事故責任的追究力度,管理者應針對本工程施工特點進行分析,并根據具體情況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確定可行性方案,從而確保安全生產順利進行。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制定內容齊全、針對性強,體現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企業安全生產制度,并積極貫徹執行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強化責任追究,嚴格治理,提高事故防范的能力。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建筑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增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操作技能,并鼓勵技術工人參加技術等級培訓。注重安全教育的實效,嚴格持證上崗制度,并根據工程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施工方案,認真貫徹落實安全保證,提高施工質量,進而提高施工總體安全水平。
施工中的安全維系到工人的生命安全,關乎建筑企業的經濟利益,并關系到改革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穩定大局。加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我國目前施工中首要而又緊迫的任務,只有堅持安全生產與工程效益并重,才能確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的順利進行,從而有利于人民的生命與國家財產安全,進而為社會穩定和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1]蔣忠偉.建筑施工與安全管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張宇.建筑市場安全施工調查分析[M].建筑科技出版社,2007.
[3]任宏.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4]江見鯨.建筑工程事故分析與處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5]葉剛.淺談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