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玲榮
(湖南瀟湘技師學院 湖南 永州 425000)
2009年以來,我國部分農產品的價格出現了大幅波動,既有主要的農產品,如大米、豬肉等,又有農副產品,如大蒜、綠豆等,“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現象此起彼伏,說明部分農產品價格已非常高起。而到了2011年又出現了部分農產品滯銷,如內蒙古的馬鈴薯,陜、冀、魯、淮、湘、豫等省份又遭遇了蔬菜難賣的寒流,新聞聯播曾對這些事件做了連續報道。農產品的價格的巨幅波動,讓農民苦不堪言,既影響了生產者,有影響了消費者,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發展特色農業是一條解決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實現農業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特色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獨特內涵、品質與風格,是事物區別與其他事物的特有屬性,本質是事物的差異性、獨特性和優勢性。特色農業是指在某一區域范圍內,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以效益為中心、以特色產品為龍頭、以骨干企業為依托,能充分發揮區域產品特色、高效優質的農業。特色農業關鍵在于其特色,特色就是資源優勢、比較優勢、適應優勢,是適應現代需求多層次、多樣性的必然結果。
特色農業的特色如何體現呢?主要是在于其區域的資源優勢,市場的特殊需求,產品的特殊品質,生產過程的獨特技術與風格。具有比較明顯的品質差異和不可替代性。
具有區域獨特的資源優勢是特色農業的基礎,正是由于各地地理、氣候、環境的不同,才造就了獨特的農產品。我市特色農產品如江永的香柚、香芋和香米,藍山的黑糊酒,道縣的瓜子、大鮮橙,零陵的異蛇酒,無一不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連,正是這樣的資源優勢才造就了產品的獨特性。
特殊品質是特色農產品的核心,其產品特色、工藝特色、營銷特色是其獨特的品質,這樣才能與其他的農產品有明顯的區別,同時應具有健康、綠色、環保、營養、外觀、口感上的優勢,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特色農業的特色要有明顯的差異化,才能滿足消費者的特定需求,將產品優勢與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消費心理相結合,才能有良好的效益,例如近幾年來時興的農產品“禮品消費”,就是適合了現代人們健康、環保、綠色的消費理念,如金浩茶油、江永香姜、道縣扎菜走俏永州,甚至全省,深受消費者喜愛,這就充分說明具有特色消費需求的特色農業才能有市場,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消費需求。
近幾年來,永州第一產業(農業)的比重高達30%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約10%,人口400萬,約占市總人口的70%。同時,永州又是一個農業弱市,農業基礎薄弱,農業技術落后,農民素質不高,就業門路不廣,增收困難,剩余勞動力問題突出,農業經濟效益低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差距擴大。2008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904元,低于湖南的平均水平4512.5元,這種只大不強的農業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永州農業要做強做大,一定要走特色發展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民富則永州富,農民強則永州強。
發展特色農業形成具有一定市場的特色農產品,可以改變農業以種糧為主的單一結構,利用當地多種有效的農業資源,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和農業龍頭企業的建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經濟區。例如,東安的十萬畝百合基地,種植戶達12000多戶,江永五萬畝香柚基地,形成了湖南的名牌農產品基地,農民增產增收,促進了當地的農業結構的調整。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提升,對優質的農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特色農業結合資源優勢、品質優勢而產生的農產品肯定會受到市場青睞,從而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
特色農業本身就是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環境的改善相輔相成,特色農業的健康、環保、無公害是可持續發展的的必然要求,從而能夠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
特色農業要發展,要壯大必須走產業化發展之路。既要適應市場的競爭又要有規模效益,為消費者提供具有一定品牌效益的農產品及加工制品,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的完整體系,建立良好的流通標準和流通鏈條,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
永州地處溫熱帶結合部,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境內溪河縱橫,河網密布,全年平均氣溫在17.6℃—18.6℃之間,全年平均降雨量在1290毫米—1900毫米之間,山林密布,有“天然大棚”之稱,是湖南的“氧吧”。
永州境內資源豐富,共有維管束植物232科、1003屬、2712種,有喬木樹種127科、429屬、1542種,野生動物有1000余種,其中魚類有153種。能夠為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農產品資源。
永州地處湘南,連接兩廣,湘桂線、洛湛線橫貫其間,322與207國道、衡棗高速、邵永高速、二廣高速、衡昆高速縱橫交織,交通十分便利。廣州、南寧在其半天經濟圈內,長沙等省內大中城市在其三小時經濟圈內,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優越的交通環境,為永州通向全省、全國,對接東南亞創造了條件,隨著永州移動、聯通、電信的快速發展,永州也步入了信息發展的快車道,為永州特色農業的運輸、銷售、信息發布提供了通訊保障。
經過多年的發展,永州的特色農業有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如江永的香柚、香姜、香芋,祁陽的優質稻、茶油,道縣的紅瓜子、扎肉,零陵的異蛇產品,東安的百果、銀杏在省內都具有很高的美譽度,也涌現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具有一定品牌效應的農產品,如金浩茶油、宗元異蛇酒、千家峒特色農產品,天龍牌優質米、金牛黑糊酒、熙可食品等,永州特色農業品牌的樹立,為提升永州農業品質,促進永州農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走進永州各縣區,都有當地特色農產品專營店,品種多樣、富有特色,很多農產品都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體系,相當多的產品加入了ISO9000質量體系。
永州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人均工資是廣東的50%—60%,廣西的70%—80%,是整個湖南省平均水平的85%左右,用地、用水、用電價格相對低廉,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的改善,永州低成本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我市相當多的干部和群眾缺乏市場營銷觀念和品牌意識,認為搞特色農業就是增加產量,抓市場就是建農貿市場,缺乏現代營銷觀念,不懂品牌營銷。
我市農業技術表現為“四多、四少”即常規技術多,重大關鍵技術和高新技術少;增產技術多,提質技術少;生產技術多,加工技術少;知識形態技術多,轉換為現實生產力的技術少。整體水平較低,農業推廣網絡不健全,與農民聯系不太緊密。
我市農業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約為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9%,農業開發資金與其他專項資金難以配套,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老化,農村交通條件差,信息化水平不高。
主要表現為:龍頭企業少、規模普遍小;名牌產品少、大路貨多;加工產品科技含量低、粗加工多;農產品市場體系不健全,產、供、銷沒有很好銜接。
特色農業就是發展具有特色的農產品產業,其優良的品質、特定的風格以及供給的稀缺性,要求發展特色農產品要有特色的資源、特色的技術、特色的營銷優勢。
要發展特色農業,首先要有正確的特色農業的發展理念,充分認識到特色農業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是從永州實際出發,立足本地的資源優勢、區域優勢、技術優勢、營銷優勢,從有市場、有前途的產品上尋求突破,形成專業化的布局和有特色的農業產業。
對于特色農產品的技術服務,要改變原有建立在政府主導下的自上而下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形成全新的圍繞農戶的需求自下而上開展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制。解決有效需求與有效供給之間的矛盾,充分發揮各主體的效能,加速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
在特色農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要當好特色農業生產的引導者,在政策上創造寬松環境,積極推動當地特色農業的發展。在資金支持上,通過創設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投資農業,推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要完善市場體系,搞好特色農產品交流。加強產品分級、分類及儲運、保鮮、包裝和信息服務等市場配套建設;加快農村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和質量監督體系建設;積極培育代理商、中間商及各種形式的農協會,推廣“訂單農業”、“合同農業”;開辟“綠色通道”,促進優質特色農產品順利、暢通打入國內市場。
要創建和發展特色農產品品牌,就必須要產品有特色,讓消費者能滿足其特殊的需求,如品質、營養、口味等方面的需求。其次還必須要有比較大的經營規模才能形成品牌效益和較大的社會影響力,應著重選擇那些自然資源獨特、市場需求明顯、產品特色優越的特色農業。
產品的特色和質量決定著產品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產品的標準化是產品特色和質量的保證,應加速推進特色農業生產經營的標準化,加強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和食品安全體系的認證。
[1]何解定,陳建國,李竹青,馮偉林.加快發展永州特色產業對策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11).
[2]宋崢嶸.打造永州農業強市的SWOT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09(5).
[3]周修亭,陳大志.特色能產品發展策略初探[J].經營管理,2010(11).
[4]陳轉青.河南特色農業營銷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