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存鳳 葉金松
(1.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430;2.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430)
所謂廉政文化,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在特定的社會群體活動中形成并崇尚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反映了人們對制度約束力、紀律強制力的認同。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是遏制腐敗現象的需求,是優化發展環境的需要,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積極的推動作用。廉政文化是行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對約束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推進政府的責任建設和我黨的黨風廉政建設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廉政文化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基礎工程,是遏制腐敗現象的需要。在當前形勢下,建立以黨員干部為主體、同時面向全社會的廉政文化,拓寬反腐倡廉教育的領域,增強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提高廉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有利于消除和減少權力私有、宗法觀念、官僚主義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抵制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對黨員干部的侵蝕,從源頭上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線。
第二,廉政文化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迫切要求。當前,一些地方廉政典型遭遇尷尬,“貪官不臭”,“廉官不香”甚至“笑廉不笑貪”;有的地方揭露出的“集團腐敗”現象,就反映了部分社會群體的價值取向發生扭曲,形成不健康的文化觀念和社會心理。這種狀況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歸根結底,就是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創造廉政的社會環境。
第三,廉政文化建設是應付西方腐朽文化思想挑戰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擺脫了“極左”思潮忽視人文關懷、忽視個人利益的陰影,注意引導個人利益的實現和對個性價值的保護。與此同時,西方追求個性解放、張揚個人利益的文化理念,伴隨著開放的步伐進入我國而備受歡迎。在其影響下,一些黨員干部為一己私利而不惜放棄、破壞乃至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巧取豪奪、魚肉百姓,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過分膨脹的私欲,走上貪圖享樂、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的歧途。
第四,廉政文化建設是克服“市場經濟文化理念”對“廉政理念”消極影響的需要。市場經濟以競爭性、交換性、求利性的特點,實現由市場完成資源有效配置、保證經濟良性循環的目標。這些特點在經濟領域是積極的、理性的。但作為一柄“雙刃劍”,市場經濟所遵循的競爭性、交換性和求利性等“游戲規則”所折射出的文化理念,如果被運用到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則難免發生變異而給社會良性發展帶來挑戰。實踐中我們看到,隨著市場經濟這種文化理念向其他領域的逐步滲透,重個體利益輕集體利益、重局部利益輕整體利益、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的價值訴求不斷被強化,權力尋租、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在一些地方泛濫成災。
第一,廉政文化建設要找準一個切入點。首先應建立起廉政文化的理論體系。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廉潔和廉政文化問題深刻論述的研究上,充分利用中國歷史文化傳統中的廉政文化成果和中國共產黨在創造廉政文化的理論與實踐中形成的基本經驗,善于吸收和借鑒國外在廉政文化建設方面的有益做法,形成系統完善的廉政文化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同時應加強對廉政文化的宣傳,充分利用大眾媒體覆蓋面廣、群眾關注程度高的特點,經常刊發和播出關于廉政文化的影視作品和文藝節目,宣傳報道廉政文化建設的進展、成效、經驗和先進典型,形成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的社會輿論環境。
第二,打造廉潔的職業文化。一是深入開展廉政文化研究工作。通過舉辦廉政文化理論研討,組織廉政文化創作,充分挖掘廉政文化底蘊,提升廉政文化的理論層面,促進廉政文化逐步完善,構建起一個包括廉政觀念、意識、思想、理論、精神、文學、法規、風尚、作風在內的廉政文化學科框架,引導廉政文化建設邁向更高更新的平臺。二是積極發展廉政文化產業。制定廉政文化發展總體規劃,組織力量進行廉政文化創作與生產,大力扶持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從事廉政文化產業,推動廉政文化與市場機制結合,抗衡腐敗文化的侵蝕,實現廉政文化與經濟建設良性互動。
第三,努力創新廉政文化建設的工作體制。一是建立廉政文化建設的組織保障體系。建立由黨委統一領導,紀檢監察、組織、宣傳、傳媒、文藝等單位共同參加的組織協調制度,形成職責明確、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切實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到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之中,有效整合各種廉政文化資源,做到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落實,保證廉政文化建設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二是建立廉政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體系。應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全面規劃,精心設計,及時健全完善有關制度,制定新的管用的制度,努力形成制度配套體系,建立結構完整、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相互制約的反腐敗機制;三是建立廉政文化建設的現代技術保障體系。要運用互聯網等新型媒體構建廉政文化信息平臺,發布廉政信息,解惑釋疑,引導公眾關心、理解和支持黨風廉政建設的大政方針。
第四,廉政文化建設和廉政教育還必須特別注重吸收和借用先進國家的文化。西方近幾百年來文化發展中的優秀成果,值得我們認真對待,為我所用,要借鑒西方文化中的優秀思想理論成果。比如敬畏觀、善惡觀、原罪觀、生命觀、價值觀等,以先進思想理論為廉政文化發展奠基,“移新土,培新苗”。這里尤其要強調的是,必須從這種借鑒中切實地培育起人們公認的是非、善惡觀念,形成遵紀守法者為是、為善,能得到社會的褒揚、尊敬,為非為惡者受到社會的卑視、譴責,為此才能形成一種健康的法制社會的環境。
第五,要重視對廉政文化建設效果的評價。廉政文化建設不能僅僅停留在意識層面,要發揮廉政文化介入實踐活動的功能,而且這種介入與評價活動是不可分的。通過評價,對符合廉政文化價值取向的言行給予肯定和贊揚,公開給予支持,這就逐步形成一種支持、鼓勵廉政文化的力量;同時,對于那些不符合廉政要求的言行進行批評和譴責,形成抵制反廉政文化的力量。廉政文化的評價制度首先要進黨政機關,進入對公務人員評價考核體系;其次要進入社會成員信用評價體系。
[1]陳瑛.廉政建設需要廉政文化的支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7).
[2]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實事求是,2010(2).
[3]張鈴棗.構建廉政文化的路徑選擇[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