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劍
阜新高等專科學校遠程教育中心,遼寧阜新 123000
近幾年,穿戴式計算機(Wearable Computer)在全球工業界與計算機學術界掀起一股熱潮,專家學者們紛紛把眼光關注這個來勢洶洶的技術成果。穿戴式計算機已經將初級產品面向市場,發展的勢頭很猛,能夠應用于各大領域,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因此研究其技術的人也越來越多。穿戴式計算機作為一種新興科技成果的代表,灌輸有“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雖然才剛剛處于起步的階段,但是其具備的方便易攜等特點已經得到眾人的青睞,可見未來技術進步后其具有的潛力[1]。穿戴式計算機憑借具有特色的硬件系統技術,開始應用于世界各國的不同領域,速度迅速,影響范圍廣,可以算是一場計算機與人類之間相互聯系的技術革命。
穿戴式計算機的特色十分明確地體現在其名字當中,即它能如同人類的衣服那般,方便地“穿戴”在身上,雖然其相較與普通計算機體積小,但是其功能卻毫不遜色,在不同的環境都能任意使用,并且能快速地為人們處理計算問題,是人們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得力助手[2]。也正因為其便攜特點,人們在使用時顯得更加得心應手,格外適宜在戶外或其他機動場合使用。更通俗易懂的說法來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到的移動電話、U盤、MP3以及 掌上電腦(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簡稱PDA)等,從廣義上定義都屬于穿戴式計算機,但是它們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穿戴式計算機,因為其只是穿戴式計算機部分功能的體現,例如:移動電話可以看做是一臺能夠便于攜帶并且具備處理功能的計算機;U盤可以看做是可穿戴計算機的CF機存儲器,而MP3則是可穿戴計算機存儲器和處理器的共同體現。
1.2.1 非獨占性
可穿戴計算機與其他虛擬現實技術不同的是,它不會阻隔斷絕外界的聯系,在應用可穿戴計算機是同時,還能夠去進行其他需要關注的事情,不會造成相互耽誤。可以這么理解,人們使用可穿戴計算機,但是“計算”并不是第一順位,因此不是全部精力要關注的事情,不具備獨占性,反而是具有其他感知能力,例如:故意增強或虛弱、適當調整等,更理想地可穿戴計算的感知能力則是可以直接提供增強作用。
1.2.2 非限制性
使用可穿戴計算機的用戶,不會因受到地域限制而導致信息計算無能,不論是在漫游、移動或是走動中應用可穿戴計算,都能夠保證其應用的價值,并且不干擾人們做其他的事情。
1.2.3 感知性
感知性主要是指可穿戴計算對環境的感知功能,其呈現出來的感知能力是多層次、多模式和多形態的。
1.2.4 可觀性
可觀性主要是指可穿戴計算在用戶同意的前提下,能被用戶夠連續關注,并且使用者可以保持輸出媒體可持續的感受。
1.2.5 交流性
可穿戴計算機實現了計算機和人類之間的互通有無,能使穿戴計算與使用者之間有良好的交流。
1.2.6 可控性
可控性主要是指可穿戴計算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進行自動化的操作運行,并且用戶可以選擇人為介入或是人為斷開,能夠自主地控制回路。
雖然可穿戴計算機具有許多優勢屬性,但是其處于發展中時期,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使可穿戴計算機硬件系統技術的發展,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有兩個方面,即人機交互的問題與COT器件的影響。
由于可穿戴計算機硬件技術還未成熟,只是處于起步階段,所以人們在使用時,穿戴計算機對人體的語音識別能力不算發達。另外,輸出設備(頭戴撤示器HMD)、輸入設備(鍵盤、鼠標等)、主機、電源等組成計算機系統的硬件設施,還有許多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可穿戴計算機運作的途徑是微型輸入設備→頭戴撤示器HMD→輸出設備(信息),人機互動的方式比較常見,但是由于輸入設備的速度不快,使用者在控制時會遇到操作遲鈍等缺陷;頭盔撤示器具有撤示器易發生抖動、使用者視角范圍小等弊端。因此,人機互動的過程不夠友好,如果使用者應用可穿戴計算機的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視覺壓力過大。
現有的可穿戴計算機所選用的COTS器件,并不是為可穿戴計算機量身打造的,而是使用于各種工控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的器件。因此,在體積大小、結構組成與功耗等問題上,并能與可穿戴計算機達成最理想的兼容與平衡。由此可見,可穿戴計算機的器件還是不夠先進,仍然需要進行深度的研發。
從可穿戴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形態給其進行分類,可以分成兩種,分別是分布式(主機)可穿戴計算機與集中式(主機)可穿戴計算機[3]。兩種可穿戴計算機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各自的優勢。
分布式(主機)可穿戴計算機與集中式(主機)可穿戴計算機都是以耗能最低、微型化、嵌入式的COTS器件為基礎,以此為其他主要的部件搭建平臺。這種模式是優點在與節省成本,縮短研發時間等,但是缺陷是不能保證可穿戴計算機的穩定性,導致其降低應用價值,進而給推廣帶來影響,不利于可穿戴計算機面向市場進行大范圍的普及。
分布式(主機)可穿戴計算機主要應用身體總線與身體網絡進行相互連接,不同的部件都以合理的方式分布于身體的不同位置,通過線的連接形成一個完整計算機系統。
集中式(主機)可穿戴計算機指的是,排除例如鼠標、HMD、電池、鍵盤這些有分離必要的部件之外,其他例如無線通信、Memory、CPU、GPS、Chipset等有壓縮必要的部件,必須集中放置在機殼中,最大限度地濃縮于一個主機系統之內,形成一個具有微型性和緊湊性的主機系統。
可穿戴計算機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不論是從理念,還是尸體操作控制,可穿戴計算機都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就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應用,舉例分析可穿戴計算機的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1)可穿戴計算機硬件在軍事方面的應用
可穿戴計算機還被應用到軍事領域中。早在1991年,美國就提出了“陸地勇士”的概念,借助可穿戴計算機,訓練出計算機和戰士共同結合的新興勇士。美國預計花費15年(2001年~2014年)時間,投資近20億美元進行研發。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時間消耗,都是為了將高新科技結合到小型武器中,從而增強在地面實戰中的軍事實力。例如:美國陸軍專門使用的導航儀就有利用到可穿戴計算機硬件技術。
2)可穿戴計算機硬件在生活方面應用
可穿戴計算機主要包含有單握式鍵盤、目鏡顯示器、多功能攝像頭、便攜主機等多個部件,具有重量輕、功能強大、方便易攜的特殊性能。韓國利用可穿戴計算機進行時裝活動現場,曾在二零零六年,韓國開展過以“可穿戴計算機”為主題的時裝秀,借以表達其對未來的概念。從服裝秀的主題到服裝的詮釋,都不難發現人們對可穿戴計算機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從側面反應出可穿戴計算機作用開始受到人們的肯定。在二零零三年的日本東京,舉辦過一場探討可穿戴計算機發展前景的“媒體服裝時尚展”,人們利用構成可穿戴計算機的器件,或是由可穿戴計算機硬件技術作用下的產品作為創作元素,展現可穿戴計算機在人們生活中的積極作用。
具有“以人為本”先進理念支持的可穿戴計算機(Wearable Computing),在新的形勢下,既面臨著挑戰,也恰逢著機遇。可穿戴計算機主要面臨的挑戰,在于其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并沒有完善的理論和技術作為支持,還沒有機會徹底發揮其存在的應用價值,所以,在商業價值方面還沒有達到最有效益的體現,在市場普及方面還沒有達到最理想的狀態[4]。但是,也正因為亟待處理的技術問題,讓可穿戴計算機具有時代機遇。如今,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速度是日新月異,就算可穿戴計算機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展現,但是其所具備的潛在實力卻逐漸被人們挖掘和認同,特別是在硬件技術上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只要假以時日,給予可穿戴計算機技術研發足夠的時間和資金支持,可穿戴計算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會達到一個質的飛躍。到那時,人們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大范圍、多層次、多角度地應用可穿戴式計算機,使得可穿戴式計算機可以在許多特殊領域中發揮其積極作用,真正實現計算機與人類生之間的相互聯合,體現可穿戴式計算機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1]李明輝.可穿戴計算機電池供電系統設計及低功耗的研究與實現[D].西北大學,2010.
[2]喬龍.基于FPGA的可穿戴計算機的處理器設計[D].西北大學,2010.
[3]陳亞瓊.藍牙和Wi-Fi在可穿戴計算機中的應用研究與設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6):123-124.
[4]張坤,王達,崔蕊.可穿戴式計算機與無線網絡技術要點分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9(2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