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陳小慧
(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連云港 222007)
大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在消化道腫瘤中排第2位。50%~60%的直腸癌患者需做結腸造口術,即將排便出口移至腹部,給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疾病是壓力的來源,當疾病被當成是一種威脅令人不愉快,或者勢不可擋的時候,它將變成一種應激源,需要動員策略幫助病人去適應和應對[1]。Marquis的研究[2]表明,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造口專科護理以及與ET有良好的護患關系對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有重要作用。在我國,盡管社區護理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但是對造口的護理日漸加強,實現了從從院內到院外的轉變。本文通過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從醫院內到醫院外轉變的護理進行綜述,為今后的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Duchesne[3]認為出院后通過電話、造口門診、舉辦造口聯誼會等方式進行隨訪,經多因素分析顯示,其對于造口康復治療的加入可以降低造口并發癥。國內對院外延伸護理的研究如下:
1.1 隨訪 覃惠英[4]對出院1個月內的結腸造口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由有資格認證的ET以定期家訪和電話訪問的形式進行家庭護理干預,每周1次,每次30~60分鐘,持續時間為3個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認為由ET提供家庭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對造口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了軀體功能和認知功能的康復;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減輕了患者因使用造口產品引起的經濟負擔,能有效提高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
1.2 造口門診 在歐美許多國家已經設立門診,并有ET這個職業,使患者出院后的復查、健康咨詢、教育都能有針對性解決。患者出院后由社區護士對造口者進行隨訪和護理,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的較快。有研究報道,82.7%的腸造口遠期并發癥出現于術后一年內,這些并發癥的發生對造口患者的身心康復帶來了嚴重影響。因此,出院后對造口患者進行造口復診對預防及治療造口并發癥非常重要[5]。1985年,香港第1所醫院外造口護理診所成立。目前,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城市設有造口門診,對永久性腸造口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幫助。1.3 造口聯誼會 費淑偉等[6]對結腸造口患者定期組織造口聯誼會,會上由醫護人員進行造口知識講座,??谱o士介紹造口產品和傳授造口護理技術如怎樣更換造口袋、護理造口周圍皮膚等。安排造口時間較長者介紹自我護理經驗和體會?;颊咧g相互交流,并進行現場咨詢和體檢。使患者并發癥減少,幫助造口者重新建立自信心。
1.4 院外健康教育 賴俊莉等[7]對直腸癌結腸造口術患者從術后1個月起針對生活質量問題進行院外健康教育,采取口頭宣教、操作示范以及提供宣教資料等方式,病人術后生活質量提高顯著。吳玲等[8]的研究顯示,在術后3個月內,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對患者的疾病認識會已經產生了相對穩定的作用,提示醫護人員須抓緊術后3個月內的院外護理干預,使病人對疾病的認知盡早產生心理定位,有利于病人的康復。
2.1 全程分階段護理干預 戴曉冬,許勤[9]以Orem全補償護理系統和部分補償護理系統理論為基礎,對低位直腸癌Miles手術患者進行全程分階段護理干預。從術前造口定位,術后造口開放、佩帶造口袋的指導、出院前的教育到出院后由ET進行電話訪問和造口護理門診,干預后患者都能正確地選擇造口產品,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達到正常生活的圓滿狀態。
2.2 綜合護理干預 任維花[10]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出院后實施綜合護理干預,除給予造口術前定位、心理護理、造口袋的使用、飲食護理、重建規律排便的護理、加強生活指導等常規出院指導和定期復查外,由專業護士以電話訪問及上門家訪的形式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堅持6個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賀彩霞,邊蕓蕓[11]對直腸癌Miles手術后乙狀結腸造口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了解到病人術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比常規護理組好。通過護士與患者、家屬共同干預,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加快了患者回歸社會的能力和角色的功能的轉變,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徐芙蓉[12]對術后1個月以上已經出院的患者進行社區護理,提高了腸造口患者掌握相關知識的水平,有效減少并發癥,減輕經濟負擔,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陳蘇紅等[13]將造口者資料發放到所屬社區,并對社區醫護人員進行造口護理知識專題培訓,開展互動式護理的專題講座,組織造口聯誼會,結果在反映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諸項目中,尤以每日護理造口所需時間和造口自我護理能力方面優于對照組,并發癥也較少。術后社區護理服務能較好地滿足造口者的需求,促進患者康復。
目前對永久性造口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相關的護理較多,隨著腸造口治療學校的開設,ET的培養,國內造口事業發展迅速,但在下列方面仍需努力:
4.1 出院后的延續護理包括家庭隨訪、造口門診、造口聯渲會等方式,效果已得到肯定,然而由于許多條件的限制未廣泛普及,但將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
4.2 建立醫院-家庭-社區一體化康復護理模式,加強社區護理人員的造口知識培訓,對造口病人實施近距離、低消費的社區護理和家庭護理干預是今后造口護理的研究方向。
4.3 ET的培養。雖然我國已有了自己的造口治療學校,在全國多家大型綜合醫院都開設了ET造口門診,但是相對于我國來說,距離龐大的造口患者的護理需求,ET的數量還遠遠不夠,因此ET的培養十分迫切。
4.4 由于地域、經濟及教育差距等原因,農村及偏遠地區永久性造口患者術后得不到較好的護理,造口產品的供給缺乏使他們術后生活質量較差,應動員全社會予以幫助。
[1]Roberts BL,Fitzpatrick J.Margin in life among and hospitalized non-hospitalized elderly persons[J].Int J Nurs Stud,1994,31:573-582.
[2]Marquis P,Marrel A.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 s with stomas the montreux study[J].Ostomy Wound Manage,2003,49(2):48-55.
[3]Duchesne JC,Wang YZ,Weintraub SL,et al.Stoma complications:A multivariate analysis[J].Am Surg,2002,68:961-966.
[4]覃惠英,尤黎明,鄭美春,等.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腸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18-421.
[5]屠世良,葉再元,鄒壽椿,等.結腸造口并發癥與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3,6(3):157-160.
[6]費淑偉,陳蘇紅,杜偉麗.造口聯誼會在結腸造口術后延伸護理中的作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9):51-52.
[7]賴俊莉,李莉,趙慶華.直腸癌結腸造口術后院外健康教育對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5,19(4):598-600.
[8]吳玲,高國昀,王桂,等.健康教育對直腸癌結腸造口術后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現代護理,2008,14(4):425-427.
[9]戴曉冬,許勤.全程分階段護理干預提高造口患者生活質量[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7,3(l):39-40.
[10]任維花.綜合護理干預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9,l5(4):49-50.
[11]賀彩霞,邊蕓蕓.綜合護理方案提高腸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的評價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12):3251-3252.
[12]徐芙蓉.社區健康教育對提高結腸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1):1731-1732.
[13]陳蘇紅,杜偉麗,黃玉桃,等.直腸癌結腸造口術后延伸護理服務的研究[J].護理與康復,2008,7(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