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保華
(南京嘉環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12)
當今,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整個世界。 無處不在的網絡,隨心所欲的溝通,移動互聯網正在將這一夢想變為現實。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極大地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轉瞬間便從概念變成了現實,并深刻地改變了個人、企業、政府等的習慣和行為。 在移動互聯網大潮的沖擊下,移動通信產業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其基本的業務模式、商業模式受到巨大沖擊。 產業之間、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壁壘已被打破,新的產業正在誕生,新的機遇正在出現,這其中不僅是基礎服務的改變,同時還對金融業等傳統行業產生了深刻的變革。
移動互聯網是寬帶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完美結合,帶來ICT 大融合,產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格局,是一場顛覆性的創新和變革。 移動互聯網業務量的快速增加,導致其對新技術的迫切需求,LTE 商用進程起步,TD-LTE 國際市場前景廣闊。
任何新事物的出現,都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不可估量的危機。 移動互聯網也是如此,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整個信息產業帶來了巨大的革命和創新,發展模式的創新與變革更是在不斷的改變著移動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方向。 但同時如何保證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安全等也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移動互聯網業務是移動運營商和業務服務提供商合作推出的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無線數據增值服務, 用戶通過手機接入移動互聯網,隨時隨地地享受互聯網的多項服務。
據CNNIC《第2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 年12 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 億,達到5.13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 億,占整體網民比例69.3%,較上年底增長了5285 萬人。我國已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是以移動網絡作為接入網絡的互聯網及服務。它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的兩大業務即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結合體;它正憑借著數億的用戶規模在開創信息通信業發展的新時代。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移動終端(尤其是智能終端)、移動網絡也開始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同時,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也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而正是移動終端、移動網絡、業務應用服務這三項,構成了移動互聯網的三要素。
移動互聯網發展勢頭強勁。 涉足移動互聯網的各個部分,包括移動終端廠商、
操作系統提供商、業務應用服務商、運營商、互聯網公司和終端渠道企業等都將在這其中分得一杯羹。 良好的利潤空間將促進移動互聯網更好地發展,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正在逐漸形成和逐步完善。
當前,網絡社會正在進入新的發展形態,傳統互聯網的內涵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而不斷延伸。一方面,互聯網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發展已勢不可擋。據尼爾森公司發布的中國手機市場研究報告稱, 中國的手機已經無處不在, 中國3G 商用進程的加速推進,使移動互聯網活躍度日漸提升。 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2009 年中國僅售出2100 萬部智能手機,而這個數字在2010 年幾乎增長了兩倍,達到6200 萬部,中國智能手機銷售量預計在今年將達到9500 萬部,接近億數部大關。 在技術進步、造價走低和業務匹配等因素的驅動下,有專家預計中國智能手機2013 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超過P C 和普通手機出貨量。 隨著用戶快速增長、智能終端日趨普及,移動互聯網內容、應用與服務日趨豐富。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多媒體終端的普及, 用戶的移動互聯趨勢越來越明顯,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潛在用戶規模日益龐大。
總體上來看,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發展有良好穩定的外部環境。 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步釋放,龐大的手機用戶群和人們對移動互聯網有著更加依賴的生活習慣,3G 手機的推廣普及將進一步激發客戶對移動互聯網的需求。 因此,未來幾年將是移動互聯網增長的黃金時期。
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有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移動互聯網發展角度來看,可以看到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在移動終端上開展業務的互聯網新興企業都取得了高速增長,比如騰訊、蘋果等公司增幅都超過了百分之百; 而傳統電信運營商相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增長較慢,增長普遍偏低,如AT&T、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都基本在百分之十左右或更低,電信運營商相比互聯網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中相對落后,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其移動互聯網的健康發展仍需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
1)掌控業務控制權
電信運營商最初開展數據增值業務的時候, 通過的WAP、短信等平臺開放出來數據增值業務掌控權在自己手中,CP/SP 通過分成的模式是與電信運營商結算的,如圖2 所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運營商已經很難像以前那樣掌控所有的數據增值業務, 移動互聯網運營商取代電信運營商與業務提供商分成結算。 而這部分業務在運營商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額正逐年上升,直逼傳統的語音業務。電信產業鏈發生變化使運營商產業鏈地位降低, 互聯網運營商在新業務服務提供上占據主動。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應該結合移動通信獨有的屬性,更好的發揮自身優勢,開展特色的業務,并掌握業務控制權,從而達到提升用戶體驗,提高用戶黏性的目的。
2)改變運營商盈利困境
原有的電信網更多強調控制、運營和管理,而互聯網自發展之初就強調靈活、開放,移動互聯網可以說是兩個網絡融合交匯,兩個網絡的融合和交匯打破了電信運營商原有的圍墻花園模式,改變用戶傳統的信息溝通方式。 而伴隨著智能手機終端的逐步普及,電信運營商面臨的外部生態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由于終端的智能化使得運營商對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控制力逐漸削弱,而這部分業務在運營商的收入中所占的份額正逐年上升,直逼傳統的語音業務,電信運營商有淪為“管道”的風險。因此,運營商應積極轉型,創新和改變傳統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以保障企業盈利,實現移動互聯網的可持續發展。
3)信息安全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專家馬志剛博士在業內會議上表示:“2010 年我國網絡安全態勢總體平穩, 全國范圍內或省級行政區域內沒有發生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的重大安全事件, 基礎電信運營企業、 國內域名注冊管理和服務機構業務未發生重大網絡安全問題.”雖然如此,移動互聯網是由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融合而成的,它繼承了這兩種技術的優點,同時也表現出了他們的安全漏洞. 而且移動互聯網由于自身的特點,也導致安全問題的產生.主要有:由IP 引起的安全漏洞;智能終端引起的安全漏洞;運營模式引起的安全漏洞等等。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傳統互聯網在終端和業務上將逐步走向統一,在融合路徑上,移動互聯網將經歷借鑒、模仿、復制、務互通和深度融合幾個發展階段,對于運營商來說, 在席卷而來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浪潮中如何發展用戶,擴大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基礎成為擺在電信運營商面前首要的問題,它影響國內電信市場的競爭格局,我們需要對以下的幾個方面重點關注。
1)加強業務互聯互通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很多成功的互聯網業務提供商把業務向移動終端上轉移,互聯互通是最終實現用戶價值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如果移動互聯網的基礎業務假如能夠實現互聯通,例如,即時消息互聯互通能夠像當初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短信互通一樣。 它將產生巨大的影響,給用戶帶來良好體驗的同時, 也能為運營商帶來更好的利潤,雖然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但是互聯互通問題本身更多的是一個政策性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 因此,建議政府能夠有效督導業務在不同運營商間的互通,同時建議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各方能夠通過開放的心態去尋求合作得到共同發展,最終實現共贏。
2)加強監管和安全保證
移動互聯網與用戶緊密聯系, 用戶需要更安全的業務,在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和安全方面需要兩個方面努力,一是行業管理部門和運營商加強管理,提高移動互聯網絡本身的安全性,選擇高性能的網絡安全產品,建立統一的移動互聯網業務監管體系,規范運營商和SP 的業務經營;二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組織的共同努力,保護手機用戶的信息安全、加強互聯網門戶的監管和打擊不法分子。
3)新商業模式和積極轉型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數據業務取得快速發展,運營商如果想保持其原有的收益,不簡單淪為“管道商”,必須積極向提供數據業務提供商轉型,而移動互聯網應用,與電信應用和互聯網不同,很難簡單通過時間流量費或免費方式建立業務推廣和盈利模式。 電信運營商積極探討并做到運營商、平臺服務提供商、應用開發商等產業鏈合作伙伴共贏,建立新的商業模式,促使移動互聯網向著健康的方向的發展。
4)開展差異化合作
與日本、韓國運營商相比,歐美運營商由于缺乏較強勢的產業鏈地位和對新業務的開發能力,通常采取與傳統互聯網公司合作開展移動互聯網業務。該種方式在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初期,不僅能有效增加用戶基礎,而且成熟的業務模式對于新型移動互聯網業務的開發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性。對于國內運營商來說,與傳統互聯網公司合作開展移動互聯網業務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業務提供方式。 可針對不同的互聯網業務,與不同的互聯網公司國內運營商應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
5)建立適合網絡和支撐系統
從國際標準組織的技術發展目標來看,移動網絡正在向著扁平化,原有的網絡結構已經不適合于未來的全IP 化的要求。 在選擇設備的時候,需要考慮設備的后向演進和前向兼容,使網絡逐漸平滑向全IP 構架過渡。此外,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一個網絡融合的過程,融合后的資費管理模式與現有資費管理模式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融合通信業務提供給用戶一個集話音、視頻、數據、無線等為一體的通信,用戶用一個終端就可以享受順暢的通信方式。 為支持融合業務實施整合,運營商需要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現有市場、客戶群體以及增值業務和捆綁產品組合,需要建立合適的IT 支撐系統構架來更好的適應市場。
6)強化網絡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服務中的管理職責
建立健全著眼長遠的內部監控機制, 規范管理流程,壯大監管隊伍,針對一些不良信息、軟件和功能,配合相關管理部門及時進行過濾。 加強對內容服務商和平臺運營商的監管。 內容服務商提供和平臺運營商所集成的新聞、出版物、視聽內容等應用,應當經過相關部門的審批許可,確保應用提供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隨著移動互聯網業務、終端、網絡的不斷發展,實現技術、商業模式及參與主體的不斷多元化,移動互聯網上的應用將與互聯網上一樣豐富,移動互聯網的產業規模將會超過互聯網,電信運營商要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要有開發的心態,與產業鏈密切合作,創新商業模式,分析終端用戶的需求,構建適合自己的核心體系,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將真正走向融合,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1]張艷紅.網絡攻防模擬環境的設計與實現[J].網絡與通信技術,2005(12).
[2]肖志輝.移動互聯網研究綜述[J].電信科學,2009(10):30-36.
[3]魯維,胡山.我國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電信技術,2009(5):29-31.
[4]魏亮,伍國銳.移動互聯網安全探討[J].現代電信科技,2009,39(4):10-13.
[5]王永斌.移動互聯網安全探析[J].通信世界,2008(47):B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