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河南省科協聯合民建河南省委、平頂山市政協、平頂山學院,在平頂山市共同舉辦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國際論壇”,來自美國、韓國、英國、荷蘭、孟加拉國及臺灣地區40多家大學和科研機構的11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華夏歷史文明的傳承與創新開展了交流與研討。河南省科協副主席梁留科,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張曉林,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鞏國順,平頂山市政府副市長鄭茂杰,平頂山市政協副主席潘民中等出席論壇開幕式。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把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確定為中原經濟區戰略定位之一。河南省第九次黨代會要求“建設中原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并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
梁留科在開幕式的講話中說,建設中華文明傳承創新區,彰顯了中原優勢,集聚了發展動力,是河南承擔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歷史機遇。與會的各位專家都是在華夏文明研究與地域文明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學者,期望通過這次國際論壇,全方位、多層面挖掘和整理古老深邃的中華文化寶藏,探究華夏文化的傳播與演變,增強河南文化創新能力,推動從文化資源大省到文化強省的跨越,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做出貢獻。
開幕式后,大會進行了主題發言。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光以《我對華夏文明的思考》,韓國西江大學柳東春以《從甲骨文語序上觀察到的殷商時期語言類型痕跡》,美國達慕思大學邢文以《中國古代文獻的關聯性背景》,平頂山學院校長文禎中以《中原定則國家安,中原興則國家昌》,臺灣宜蘭河南同鄉會會長高雙印以《憶伏牛山區抗戰歌聲》,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趙林以《古代親屬研究更上一層樓的構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歐陽健以《伯夷文化考說》,平頂山學院陶瓷研究所所長梅國建以《關于唐花瓷復仿制技術的幾個問題》,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樊星以《中原文學之魂》,鄭州輕工業學院副院長陳江風以《關于中原文化建設的思考》,鄭州大學中原文化研究中心羅家湘以《政治視角中的“中原”》,河南大學地方戲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張大新以《中原文化與民族戲曲的形成和發展》,平頂山市政協副主席潘民中以《<論語>“葉公三章”的思想價值和深遠影響》,平頂山學院黨委副書記、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張清廉以《論許昌是四朝故都七國故地》,分別進行了發言。
專題發言后進行了分組交流討論。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華夏文明傳承與中原文化建設相關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交流。論壇共收到論文60余篇,編輯出版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國際論壇”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