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鮑 敏,王雅娟
1.山東省德州市水利局,山東德州 253014
2.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水務局,山東德州 251500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是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是農業發展的關鍵,小型水利體制建設更是保證項目可持續發展的重點。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呈現分布面廣的特點,因此,其管理體制、發展機制要實現投入的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化,服務要社會化,產權要透明化。對于現有的水利設施,要使其效益最大化,積極改善農村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其現代化步伐。所以,如何進行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就成為我們思考的重要問題。
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的發展,用水戶協會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已現雛形,1996年我市產生了第一個農村供水協會, 2001年在我市首次召開了全省用水戶灌溉管理研討會,自此,各類水利協會組織蓬勃發展,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截至目前,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272個,涉及11個縣市區,灌溉面積297.97萬畝,占有效灌溉面積45.4%。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農田水利工程的建管水平,確保了工程效益的長久發揮,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廣大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些群眾還是傳統的舊觀念,不了解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性質和任務,特別是中老年型的純農業經營者,他們既不從事個體私營,也沒有外出打工,認為自己灌溉器具齊全,用水隨心所欲,不接受新的水利改革模式。一些村干部認為水利體制改革后,用水問題自己說了不算了,對此也不持積極態度,有的甚至反對。
多數灌溉協會水利基礎薄弱,缺乏扶持資金,影響到協會的生存。協會中很多水利工程不配套,建筑物年久失修嚴重,工程效益不能正常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是非營利性的群眾性社團組織,沒有經濟利益,僅靠農戶的投資投勞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嚴重影響了協會的正常運作和生存。
由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情況來看,其體制改革形式有六種情況: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所處村委會在鄉鎮政府的協調管理下,會同水行政部門,組建用水協會,并通過民主協商,在“一事一議”的原則指導下制定用水管理制度,建立管理的機構,確定出用水的價格,所收取的管理費用等,并在國家政策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從管理費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維修費,并設專門賬戶。
工程所有者擁有工程所有權,他和承包經營者簽訂承包合同,在合同中明確雙方的權力和責任,以及利益關系,督促承包經營者按照合同的規定進行管理經營,并及時按照合同的約定向工程所有者繳納承包費用。在承包期內,農村水利工程的經營權和收益歸承包經營者,但是要負責對水利工程的看護、維修,以保證能夠正常使用。
租賃方式中,工程所有權仍然歸工程所有者。租賃通過招標的方法產生,工程所有者和承租人簽訂租賃合同,合同規定:在合同期限內,其生產經營由承租者自主進行,可獨立開發。在承租期內可以繼承承租權,如需轉讓,需要經過工程所有者同意,然后,工程所有者重新和新經營者簽訂租賃合同。承租者需按期繳納租金,租賃期滿后,承租者要保證重新核定的資產要達到合同中的規定,鄉鎮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規定,租賃期一般是五年,最長也不超過十五年。
可以對現有的小型水利工程以及新建的部分進行資產評估,然后進行股份劃分,把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出售,其經營管理和建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股東進行,合同協議或章程規定:入股股份包括資金、土地、勞務、技術和設備等。工程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歸股東所有,對工程股東要共同管理,風險共擔、共同投資、共同受益。其收益按照股份份額以及勞動付出進行分配,并預留公共基金用于工程的維修改造。
獨資形式要在水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劃下進行,投資者要取得開發利用水資源證,然后才能擁有工程的經營、收益權和所有權。其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范圍,也需要水行政部門批準。投資者需要獨自建設、管理、經營水利工程,也可以進行工程的轉讓,繼承和抵押,其行動要接受行業監督。
主要做到“三個統一”。一是統一工程管理;二是統一供水機手管理;三是統一財務管理。通過實行“三統一”管理,體現了公正性、民主性、服務性的特點,運行效果良好,確保了用水者協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實踐中堅持“積極穩妥,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先易后難,逐步推開”的路子,通過抓點樹標,一方面帶動和促進用水者協會的發展,起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另一方面積累和總結經驗,使水利體質改革發展少走彎路,減少失誤。
按照水利部提出的“三駕馬車”的要求,建立準公益性專業化服務隊伍,積極探索建設水利服務“110”,大力推廣服務承諾制,逐步形成咨詢服務方便化、應急服務快速化、政務信息公開化的服務新機制。
[1]向立云,姜付仁.水資源與水資源化芻議[J].中國水科院學報,2000(1).
[2]席家治.農田水利建設[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