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邃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 蚌埠 233041)
統計學是一門很古老的科學,迄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它起源于研究社會經濟問題,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統計學至少經歷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數”和“統計分析科學”三個發展階段。在第三個發展階段,統計學已經成為專門研究如何搜集數據、整理數據以及更有效的挖掘出統計數據中信息和數量規律性的一門方法論學科。從統計學的發展歷程看,其生命力就在于應用,應用為統計學的發展賦予活力。從社會經濟管理角度看,目前統計學主要應用領域包括社會發展與評價、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保護與利用、電子商務、保險精算、金融業數據庫建設與風險管理、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政府統計數據收集與質量保證等。從社會大環境看,政府、社會和老百姓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關注統計,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使用統計數據。現在,老百姓不僅熟知GDP、CPI,而且也關心 GNP、GNI、PPI、PMI等指標,甚至某些指標發布前就開始討論,一些指標的走向還影響股市或其他經濟活動,一些指標的數據引起社會的質疑和極大關注,經濟研究、管理決策、社會工作等對統計數據和統計方法的依賴越來越強烈[1]。統計學專業在我國高等院校創建已有60多年的歷史,為國家各領域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統計工作者。隨著時代的發展,統計學的地位不斷提升,20世紀90年代中期,教育部將統計學列為經濟學科的核心課程之一;2011年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8次會議將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至此,統計學完全從數學和經濟學中獨立出來,統計學理論與方法必將為眾多領域和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也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發揮重大作用。
統計教育是統計科學長期發展的戰略問題。經過高校統計教師多年的努力,在統計學課程建設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充分認識這門課程作用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也感到對于統計學課程的建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作為財經類高校本科生《統計學》課程的授課教師深感本科生的學習不能僅僅體現于交流由前輩人所積累的知識上,而要體現在個人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上,為學生進入職業生活做準備。由于統計科學的工具特征,其與實質學科的結合可謂具有廣泛性,本文僅就本科《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產生的一些想法,試圖通過梳理這些問題,對統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為普通高等院校的統計學的教學提供參考。
目前高校財經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統計課作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課程設置尚未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首先,非統計專業的本科統計學課程設置只有統計學原理,沒有結合不同專業開設相應的專業統計學,統計方法的應用領域沒有打開;授課內容主要是計算統計數據的平均數、百分數等,偏重于對統計數據的粗加工,忽視了挖掘數據中蘊含的規律性。可以說,授課內容的空泛源于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脫節,統計學授課教師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匱乏以及其他學科授課教師統計分析技術不過硬都是造成統計學難以在其他專業深入滲透的主要原因。
其次,課時安排不合理,授課內容難以全部完成。一方面,統計學原理理論知識的授課內容縮減了1/3,使得知識的系統性被破壞;另一方面,一些運算過程需要借助Excel、SPSS等統計軟件,由于沒有安排上機操作時間,數據處理的教授方法還停留在課堂的板書,使得學生難以體會到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統計分析方法的有效結合。
第三,案例教學在本科統計學課程安排中沒有的得到充分的重視。統計學的案例教學具有特殊性,統計學傳授的是處理統計數據的方法,而不論是金融、保險、企業管理還是財政、會計、國際貿易都會涉及數據處理與分析,統計案例教學的缺失讓學生難以體會到數據信息挖掘的意義,難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統計人才的需求。
統計學重在應用,從數據的采集技術、處理技術、挖掘技術到數據庫的建立,可謂是步步皆學問。可是目前的教學中主要介紹的都是一些淺顯的指標運算,應試導向十分明顯。而對如何從經濟問題出發建立模型、如何應用模型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卻討論得較少,學生在這些方面的練習也很不夠。學生知道了不少統計指標,但對具體問題進行評價時卻不知如何篩選;了解了許多估計和檢驗的方法,卻不明白是做什么用的;記住了統計數據收集的方法,卻不知道如何設計一份有效的調查問卷;能完全正確的進行指標運算,卻對計算結果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等。
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較少,教師忙于教學內容的傳授,學生忙于記錄,而忽略了對數據分析方法來龍去脈的把握,造成學生在自己作數據分析時不會選擇合適的方法。雖然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教師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促使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內容和體系,但是由于減少了板書時間,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的進度,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就容易加快教學進度,將教學內容在短時間內塞給學生,增加了學生思維的強度和負擔,導致學生無法及時理解教學內容,減弱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印象。
統計學的教學要從應試導向轉換為應用導向,要求學生在面對各種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時候,可以利用在校學習的統計理論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在講解理論和方法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做出調整,對于一些較難的數理推導可以適當刪減,注重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培養學生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預測與推算等統計實踐活動。
2.1.1 重視統計學案例教學。傳統的統計學教學只告訴學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內容在實踐中可能不實用,且非常乏味無趣,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而案例教學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創造,使得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而且案例教學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發表見解。通過案例教學.強化了學生對統計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出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學生需要去查閱各種他認為必要的理論知識.這無形中使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從而提升了應用知識的能力。另外,案例具有時代性,不是一成不變的。緊跟實際步伐的案例對任課教師來說是一件很富挑戰性的工作,需要任課教師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更新知識體系,使得教學相長。
2.1.2 重視統計學任課教師專業素養。統計學是是研究如何搜集數據、分析數據、以便從中作出正確推斷的認識方法論科學。從學科體系看,統計學與實質性學科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實質性學科研究的是該領域現象的本質關系和發展變化規律;而統計學則是為研究認識這些關系和規律提供適當的方法,特別是數量分析的方法。如果將實質性學科看作是縱向的學科,則統計學就是一門橫向的學科。實質性學科為統計學的應用提供了基地,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作為統計學的任課教師,在講解統計學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時,應注重和學生的專業結合在一起,多舉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案例,充分發揮統計學的專業基礎性作用。
2.1.3 重視模擬實驗法教學[2]。模擬訓練法側重于對操作技能和反應敏捷的培訓,它把參加者置于模擬的現實工作環境中,讓參加者反復操作裝置,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為進入實際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模擬實驗法教學安排可放到大四階段,這時學生已基本完成了本科專業課程的學習,需要加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學生自己的職業設計,自選相關案例,利用計算機模擬統計工作的全過程,讓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加工的演練,實際上這屬于一項綜合的訓練活動,不僅涉及對實際問題背景的判斷以及統計方法的選擇與運用,還涉及對相關統計軟件的操作以及對所得計算結果的理解與分析。
現代經濟管理領域涉及大量數據的處理,從數據的采集、初步整理、分析乃至數據存儲、建立數據庫都不能脫離計算機的使用。對于經管類專業的本科生而言,加工處理數據的最基本的軟件就是Excel,Excel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制表功能以及數據庫管理功能,在管理、會計、統計、財政、金融等諸多領域被廣泛使用。如果學生能熟練運用該軟件處理統計工作中遇到的某些實際問題,將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部分院校受課時安排所迫或者其它原因,對于Excel軟件的應用未給予充分的重視,許多教材在每章結束部分都有該章內容如何應用Excel軟件操作的內容,但基本是學生自學,課堂上不做講解,而且也沒有專門的上機練習時間。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傳授,不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而如果讓學生結合本專業的相關知識設計案例,通過親自操作軟件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對統計產生興趣,在興趣中掌握統計方法和Excel的使用。
統計學內容講授結束以后,讓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和現實經濟熱點問題,運用統計方法寫一篇課程論文,培養其綜合運用統計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相關理論知識、必須思考現實問題、必須搜集相關經驗資料,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加快自己的專業成長。許多學生的課程論文經修改后發展成為質量較高的畢業論文,科研能力有明顯提高。另外,教師精選一些課程論文,讓部分學生就其所用方法、主要觀點、可借鑒之處和存在不足進行講解,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和發表看法,而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3]。
其他如合適教材的選擇、網絡資源平臺的建設等也是統計學教學改革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總之,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廣泛的方法論科學,教師如何才能做到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傳授書本基礎知識的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靈活運用這種工具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是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希望本文的探討性分析能夠對從事統計學授課的教師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共同推動統計學的教學改革。
[1]袁衛.機遇與挑戰:寫在統計學成為一級學科之際[J].統計研究,2011,11:3-10.
[2]王郁彬.加強統計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4:64-65.
[3]鄭兵云.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0,6: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