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華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處 河北 唐山 063000)
開發地震資源 發展旅游產業
——以唐山市地震資源的調查為例
唐 華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處 河北 唐山 063000)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唐山發展史上遭受到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地震給唐山人民帶來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傷痛記憶。但地震也留下了豐富的地震遺跡,其中既有特殊的自然景觀,也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不僅具有科研價值,在旅游業迅速發展的今天,這些地震遺跡還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成為旅游地學資源的一部分。筆者在唐山市地震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為例的基礎上,就唐山市地震遺跡的旅游開發問題提幾點意見和建議。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的里氏7.8級地震是20世紀十大災害之一。地震后唐山保存的地震遺址共有七處: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河北礦冶學院(現為河北聯合大學)圖書館樓、唐山十中、唐山鋼鐵公司俱樂部、唐山陶瓷廠辦公樓、唐柏路食品公司倉庫、吉祥路,前三處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保護開發上做了一定工作,效果較好。后四處地震遺址雖然都受到保護,但保護措施不力、知名度不高。
地震所產生的災害性旅游資源可分為震跡和震記兩種。震跡是破壞性地震,以突然爆發的形式,造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遺存景觀,可將其分為5種類型,即陷落型、古建筑遺址型、現代建筑遺址型、山地構造斷裂型和河流堰塞型,其旅游意義在于觀賞性和科考性。震記是為記載、紀念地震而保存下來的人文類碑記、石刻、紀念建筑物及展覽實物等,可分為3種類型,即碑刻型、紀念型、展覽型,其旅游價值在于地學觀覽和災史研究,某些碑刻還是書法藝術研究的實物資料。按以上分類方法,唐山市現擁有陷落型、古建筑遺址型、現代建筑遺址型三類震跡型旅游資源,擁有碑記型、紀念型、展覽型三類震記型旅游資源。
唐山地震無明顯前震,余震持續時間長,衰減過程起伏大,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唐山震后建設與成就同樣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英雄的唐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解放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和幫助下,不僅建起了一座新唐山,獲得了“聯合國人居榮譽獎”等,而且已經成為河北的經濟中心,在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中發揮著龍頭作用。唐山人“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人類戰勝自然災害的光輝典范,也是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的精神財富,值得大力繼承和弘揚。所以唐山地震旅游資源是唐山人的寶貴財富,具有深遠的紀念意義和科考價值。開發唐山地震旅游資源,不僅能促進社會防災事業的發展和民眾防災意識的提高;推動減災技術的發展,保障人民生活;還能教育和激發人們的創造精神和對災害的抗御能力,社會效益顯著。此外,以地震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旅游產業,還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為地震遺跡的保護和開發籌集資金。
近年來,唐山市圍繞地震資源的開發做了許多工作,特別是2010年電影《唐山大地震》的熱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唐山地震旅游業的發展。但是目前唐山地震資源開發主要突出宣傳教育功能,多屬政府行為,對地震旅游資源的其他因素比較忽視,致使對游客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從而影響資源利用價值和開發效果。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地震對于唐山人不僅是一場劫難,也是一筆財富,而且這筆財富可以為我們所利用,變成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激勵我們為振興唐山而奮斗。但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致使地震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影響了唐山地震旅游產業的發展。
在資源開發中僅認為地震遺址才是旅游資源,這其實是錯誤的。其實只要經歷過那場大地震,無論是震壞了的,還是沒有震壞的,都應該是遺址。震壞的要加以保護,沒有震壞的留下的也很少,更應加以保護。應當說,它們對于地震災害、震后重建乃至建筑的研究也具有極大的意義,其價值并不比震壞的東西低。另外唐山震后重建設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筆寶貴的財富,是可利用的地震旅游資源,可以保留震后10年、20年、30年的典型建筑來講述這座城市的發展歷史,也是人們認識唐山在重大自然災害后如何創造奇跡的素材和歷史資料。
目前,唐山市地震旅游資源僅停留在簡單保護的層面上,并沒有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于保護不力和宣傳教育的欠缺,很多遺址無人問津,處于衰敗甚至消亡的境地。唐山是一座震后新興的城市,但是保留下來的痕跡很少,較難反映唐山震后建設的發展歷程。比如,唐山市的街道、社區有很多雕塑,但關于地震這一唐山獨具特色內容的雕塑一個也沒有;唐山市近年來旅游開發利用的力度不斷加大,旅游收入連年增加,但對地震資源的開發利用效果不明顯,沒有形成規模和效益,尤其是電影《唐山大地震》熱映后地震旅游開發仍然沒有大的突破。
地震遺址是唐山大地震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明,也是最具文物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遺跡。但除了現有的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地震遺址采取了有效保護措施之外,其他地震遺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由于年久風雨侵蝕,保護不力,再加上人為的損壞,許多遺跡遺址已經失去原貌。資源保護名存實亡,使有些遺址已經不復存在;現存的幾處遺址,也沒有撥專款、專人進行保護和看管,沒有形成有效地管理機制和管理措施。如果長此下去,現存遺址也有毀滅的危險。
地震旅游資源的規劃與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門類、多學科的知識。目前從事這方面的人員缺乏,并且缺乏深厚的學科背景和專業知識,制約了唐山市地震旅游開發的深度,難以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外開放的發展,我國的旅游產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旅游業已經成為一項支柱產業,成為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不可缺乏的一部分。現代單純的自然風光旅游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休閑旅游中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因此需要提高旅游產品的科技和文化品位,這就為地震旅游資源的開發提供了契機。根據唐山市地震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地震旅游產業在唐山市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為發展唐山市的地震旅游產業,地震工作者和地震、文物部門應首先對我市現存的各種地震遺跡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對其旅游功能做出評估并制定開發利用規劃,為旅游部門提供更多有特色的地震旅游區和旅游線路,不斷增加地震旅游的品種。
必須提高對地震資源的保護意識,深入挖掘地震資源的開發利用價值,通過合理有效的開發,促進現有旅游資源的保護。首先要完善相關機構,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嚴格的保護,避免出現人為的破壞與損毀,緩解自然風化等帶來的損害。其次,對震后留下的震前建筑物要停止使用,不僅外表,包括室內及設施都要盡力恢復到震后初時的狀態,使人們在參觀時感受到的不僅是地震所帶來的沖擊,而且包括那個時代的物質與文化氣息。最后,要美化遺址和震后留下的震前建筑物周圍的環境,使之與遺址和震后留下的震前建筑物相協調。
通過宣傳和營銷,首先要讓廣大群眾對各處地震遺址的類型、保護地震遺址的意義、保護方法等有更加深入了解。其次讓國內外的廣大游客充分了解唐山地震旅游的內涵和特色,特別是唐山人民在抗震的過程中,形成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唐山人精神支柱,也是唐山文化的核心內容。電影《唐山大地震》的熱映是對唐山地震旅游的宣傳,更應該大力宣傳和弘揚這些精神,利用特定的日子7月28日進行宣傳和公關,吸引旅游者到唐山來增加抗震減災知識、體驗地震場景、參與新唐山的城市建設的熱情。
旅游部門要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地震旅游事業的發展,把地震旅游產業擺上議事日程。唐山地震遺址、唐山震后留下的震前建筑、唐山地震體驗館、唐山抗震紀念館、紀念碑等,構成了唐山地震的文化景觀,是唐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這一文化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的,具有壟斷性和不可替代性,他們成了唐山的一個標志、一個品牌。如果利用得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文化利益。因此開發“唐山地震之旅”精品旅游路線,并將旅游路線與京津、市內相關旅游景點聯結起來,使人們形成去京津旅游、到唐山旅游,必去參觀唐山“地震”文化景觀的觀念,充分開發地震旅游資源,充實旅游產品內容,增加旅游產品的體驗性與參與性,把這一旅游產品建成唐山旅游的精品旅游線路。可以考慮“唐山地震遺址一日文化游”以地震遺址公園、地震博物館為核心串連其他地震遺址,并與唐山工業遺址遺跡有機結合,開發唐山地震遺址一日文化游,這必將為唐山旅游增添新的亮點。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加大唐山本地高等院校旅游專業的扶植力度,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建設。特別是加強唐山地震旅游資源開發、規劃方面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的綜合培養,為唐山地震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闞興龍.汶川地震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熱帶地理,2008(5).
[2]伍長云.關于唐山地震旅游資源開發的思考[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6).
[3]王淑娟.開發唐山地震旅游資源應注重實用 [N].中國旅游報,2006-6-9.
[4]單之薔.中國國家地理:地震專輯[N].中國國家地理雜志,2008-5-16.
[5]孫黎.淺議四川地震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全國商情,2008(21).
[6]谷金明,趙景克.唐山市地震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世紀橋,2011(5).
唐華(1977.5—),女,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處副主任,文博館員。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