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遠
(洛陽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 河南 洛陽 471000)
公共就業服務是指由政府出資,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勞動者提供的公益性服務,是政府調控市場和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公共就業服務的主要載體是政府設立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它的宗旨、性質和擔負的任務與社會職業中介機構和服務有著本質的區別。目前,我國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主要包括原勞動保障部門和人事部門設立的,以促進就業為根本宗旨的事業單位,即:勞動就業服務機構和人才交流服務機構以及下屬的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
近年來,我國為建立健全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要求各地各級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與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合二為一進行整合,整合后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建立,實行專業化分工、一體化運作。這一決策的實現對全面貫徹落實《就業促進法》,開發人力資源,減少資源浪費,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依據法律,我國的公共就業服務具有四個基本要素:一是以促進就業為目的;二是以提供公益服務來定性;三是以政府服務公眾的職能來定位;四是由公共政策、公共財政給予保障和支持。
目前公共就業服務承擔著五項主要任務:一是對用人單位用人提供通用性服務;二是對城鄉具有勞動能力和求職愿望的人員提供基本的就業服務;三是對就業愿望迫切且求職困難群體提供援助性就業服務;四是對不同時期重點群體提供專題的就業服務;五是承擔就業政策的具體實施,對就業與失業進行社會化管理,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提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務代理服務等。
公共就業服務不僅涉及民生問題,也事關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社會的進步對公共就業服務的發展勢必提出更高的要求。
1.1 服務民生的地位要提升。民生問題涵蓋了勞動就業、社會保險、基礎教育、住房保障、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領域,其中勞動就業的地位尤為重要。在社會發展時期,群眾期待的就業服務呈現上升趨勢,目前,靈活就業比例居高不下,勞動者頻繁更換崗位必然對公共就業服務的依賴性不斷增加。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雙方期望值不斷提高,要求公共就業服務應適應時代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和穩定性強的就業崗位。
1.2 服務經濟的效能要提高。公共就業服務不僅是一項社會服務事業,也是一項包含市場運營和價值規律的經濟工作,其發展必然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崗位流失帶來大量低端勞動力的釋放將不可避免。公共就業服務將通過職業介紹上崗一批,失業認定保障一批,公益性崗位幫扶一批,技能培訓延緩一批,創業指導扶持一批,使經濟產業鏈中的低端勞動力因素在市場機制中維持正常運轉,保障基本生活,形成內需的拉動,進一步促進就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1.3 促進服務均等化要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發展程度的加深是一種必然趨勢。在服務對象上,由部分人群的重點服務向社會公眾的規范服務發展,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資源均衡配置、發展機會均等;在政策享受上,勞動者將由在一定區域內享受的扶持政策向全國各地區發展,為廣大民眾提供綜合配套的就業服務更加完善;在服務手段上,國家對公共服務領域將實施一批保障政策,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健全統一的服務網絡,為民眾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就業服務。
1.4 服務內容范圍要拓寬。為適應就業形勢的發展,公共就業服務的領域和范圍不僅涵蓋城市區,更包含縣以下的鄉鎮和社區。順應群眾的期待,公共就業服務的重心將繼續下沉,服務端口將繼續前移,逐步發展成窗口式、一站式服務。就業服務內容進一步拓展,在集政策咨詢、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創業扶持、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多項內容為一體的基礎上,還將完善城鎮失業率調查統計,健全失業監測預警,開展就業需求預測,更好地為勞動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歷史在前進,時代在發展,我國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隨著時代進步正在逐步完善,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的公共就業服務,無論是服務手段、功能、效率還是隊伍素質,都難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客觀形勢對公共就業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需要各級政府強化工作落實,使公共就業服務的作用在就業促進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2.1 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全面實施中央就業優先戰略,迫切需要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將公共就業服務和人力資源市場管理統籌到大就業格局當中,突出公共就業服務促進就業的職責,重點推進公共服務政策實施和服務流程、服務體系的統一,以利于統籌組織指導各類公共就業服務實體開展服務活動。在就業服務中加快落實統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消除勞動者就業的城鄉差別和就業歧視。在重點做好三大群體就業的同時,統籌做好婦女就業、復轉軍人就業和殘疾人就業工作。
2.2 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效率。“十二五”期間,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招工難”與“就業難”現象普遍存在,迫切需要公共就業服務的及時有力跟進。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推行公共就業服務功能多元化,拓展服務領域,充實服務項目,完善服務功能,細化服務內容,滿足各類群體的就業服務需求。要制定服務標準,全面規范服務操作,建設優質高效的服務窗口,實行一站式服務。要全面增強人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對機構管理人員、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人員、職業信息分析人員和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要提出明確的要求,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從而提升公共就業的服務效率。
2.3 加強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一是全面推進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按照"金保工程"建設總體要求,實行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建立健全以城市為核心、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實現信息聯網和業務經辦信息化,并逐步建立覆蓋全國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二是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信息服務制度,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基本信息的收集、匯總和發布,并以此為基礎,擴展就業信息覆蓋范圍,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廣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三是當前要盡快建成以城市為單位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實行統一的信息采集、分析和發布,為社會提供及時有效的市場信息服務。建立健全招聘信息全國聯網工作機制 ,依托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實現就業失業實名制管理,實現單位用工信息全國范圍內統一查詢。在現有基礎上,打造就業失業信息監測、招聘求職公共服務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管理信息三大平臺。
2.4 創新公共就業服務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巨大轉變,對勞動者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對公共就業服務工作提出更大挑戰。一是強化滿意化服務理念,營造溫馨服務氛圍。首先從優化服務環境入手,把“微笑服務”貫穿于日常工作的全過程,努力營造溫馨的服務氛圍,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實現由“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的角色轉變。通過滿意化服務理念的提升和服務行為的進一步規范,服務環境得到全面優化,服務氛圍更加濃厚,讓所有服務對象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二是建立“滿意化服務”考核評價機制,對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服務窗口定期進行考核評價;通過邀請社會監督員、開通監督電話等方式,定期組織開展社會測評;在服務窗口設置服務評價器,安裝辦理業務短信評價系統,對工作人員進行即時服務評價,主動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不斷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水平。三是拓展服務形式。完善各類服務形式,擴展就業信息覆蓋范圍,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廣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滿足各類人員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促進資源優化配置。
展望 “十二五”時期,完成“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就業任務,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面臨很大壓力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努力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滿足公眾多層次的就業需求。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需要各級政府不斷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不斷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在政府促進就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