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胡錦濤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在深刻論述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基礎上,強調指出,要堅持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胡主席的這一重要講話精神,適應群眾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特點,積極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對于發揚光大我軍優良傳統、有效履行我軍歷史使命有著重要意義。
我們黨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這就必然把群眾工作和服務人民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根本價值取向。群眾工作作為黨的思想工作和我軍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伴隨著我軍的創建和成長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對于密切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確保革命戰爭勝利,服務于整個國家的建設、改革和發展事業,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軍的神圣使命,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當今時代,盡管社會歷史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沒有變,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同舟共濟的血肉聯系不能變,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認真細致做好群眾工作的光榮傳統不能丟。為此,近年來胡主席多次強調,軍隊要大力發揚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積極參加和支援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勇于承擔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深入開展軍民共建與和諧創建活動,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群眾工作在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工作面臨著一系列全新的問題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深入領會黨中央、胡主席關于加強群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跟時代步伐,轉變思想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理念,創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益,以嶄新的姿態努力做好新形勢下黨和軍隊的群眾工作。
在思想政治建設中發揮軍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旗幟,對于我國的社會和諧、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至關重要。我軍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的人民軍隊,理應在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走在全社會的前列。從歷史上看,建設新中國的先進思想觀念、良好的道德風尚,都是在人民軍隊中萌生和發源,并不斷傳播、輻射到全社會的。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嶺精神、雷鋒精神等等,都是如此。軍隊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基本理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不斷引向深入,在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中,興學習之風,鑄創新之魂,立強軍之業。要把理論學習與軍事實踐相結合,與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需求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軍心民心。
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發揮我軍群眾工作的政治優勢和保證功能。當前,駐訓演習、隨著抗震救災、維穩處突等多樣化軍事行動的增多,對我軍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就要充分發揮我軍的戰斗隊、工作隊、宣傳隊的作用,在執行戰斗隊任務的同時,還要完成工作隊的任務;在擔當宣傳隊的同時,還要擔當播種機的職能,成為密切黨群關系的橋梁和紐帶,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過程中遵循黨的群眾工作路線和規律,彰顯黨的群眾工作精神。一要善于宣傳引導。充分發揮我軍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把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傳達給群眾,扎實有效地做好駐地群眾的思想工作,使理論與群眾相結合,煥發出巨大的物質力量,不斷增強我黨我軍群眾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要精心組織協調。非戰爭軍事任務具有突發性強、時間緊迫、涉及的面寬人多、參與力量多元、軍地協同度高等特點,這就要充分發揮軍隊群眾工作的組織協調功能,加強軍隊黨組織和地方黨委的相互協調,促進軍隊和人民群眾的及時溝通,在工作中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凝聚起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三要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比如,軍隊在駐訓演習、抗震救災、處理突發性事件等涉及群眾工作問題時,堅持以群眾利益為核心,以群眾意愿為指向,滿腔熱情地為群眾多做好事,多解難題,一切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標準,以此展示人民軍隊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贏得人民群眾對軍隊的真誠支持和對黨的衷心擁護。
在軍民共建和諧社會中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兵民是勝利之本。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既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雙擁工作的核心所在和永恒主題,更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到目前為止,全軍共建立軍民共建點3萬多個,軍地共學科學理論,共育“四有”新人,共樹文明新風,共創社會和諧。構建和諧社會,歸根結底是要把軍政、軍民關系統一于國家根本利益的基點之上。在新形勢下,軍隊應積極響應黨和國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和諧社會的號召,努力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在大力開展軍民共建和諧社會活動中把密切軍政軍民關系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一要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夯實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思想基礎。認真學習黨的領導集體關于做好群眾工作、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系的重要論述,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軍政、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重要意義,推進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良性互動。二要豐富共建內容,拓寬軍政軍民團結、共建和諧社會的有效平臺。軍隊要主動適應軍民共建的新形勢新需求,積極參加地方社會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要在社會管理中積極發揮作用,省軍區(警備區)系統的工作末端要延伸到鄉(鎮)、村、街道、社區,以及廠礦企事業單位,在這些機構和單位中普遍建立基層人武部或民兵預備役部隊連(營)。它們既是基層政權的重要組織部分,也是基層武裝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更是民兵預備役人員參與社會管理的主體。這些基層武裝干部身在基層、了解基層,是感知社會動態的前沿觸角,是社會管理的一線哨卡;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武部干部和預備役人員大多經過軍隊和地方各級選拔培養,具有良好的軍政素質,在社會管理中有著獨特優勢。因此,省軍區(警備區)系統應高度重視民兵預備役基層建設,配齊配強基層專職武裝干部,加強業務培訓,提高他們做好武裝工作和地方工作的“兩套本領”,充分發揮他們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穩定、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三要注重道德建設,增強軍政軍民團結的真情實感。軍民共建和諧社會必須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培養納入各項活動之中,弘揚社會正氣,抵制歪風邪氣,為促進整個社會和諧進步發揮帶頭作用。四要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和完善軍民共建和諧社會的體制和機制。建立健全軍政、軍民之間的定期會議制度、信息通報制度、協調協商制度、分工合作制度等,使雙擁共建步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和軍地兩用人才,不斷提高服務人民本領。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更好地服務人民,軍人必須具備過硬的素質和能力,這就要求軍隊這所“大學校”對軍人必須從難、從嚴、從實戰和實際出發,培育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和軍地兩用人才。一要緊跟時代變化和軍人實際,做好軍事人才培養規劃。依據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對軍事人才的需求,搞好軍事人才發展的短期、中期和長期培養規劃;依據軍事人才的不同興趣和專長,搞好軍事人才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規劃;依據不同職能部門,搞好頂層、中層和基層人才培養規劃。二要依據軍事人才培養規劃,全面提高軍人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使軍人牢固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理想道德和精神情操,具備獻身國防、服務人民、回報社會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提供堅強可靠的保證。三要注重軍人發展,大力培養軍地兩用人才。軍人來自于社會,且大量官兵還要回到社會中去,軍隊和社會的需要就是軍人努力的方向。必須拓展提高官兵能力的渠道,運用各種手段大興學習之風,運用工作平臺培養多種技能,運用多種機會參加社會實踐,既培養合格的當代軍人,又培養合格的新世紀公民。要認真貫徹落實胡主席關于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與時俱進地做好群眾工作,積極協調地方開展科技擁軍、智力擁軍、文化擁軍活動,推進軍地在人才、教育、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提供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