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明
船舶尤其是油輪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始終貫穿于公司各項工作和船舶各種狀態及各項活動(操作)之中。毋庸置疑,船舶一旦發生火災將直接威脅人命、船舶以及貨物的安全,甚至可能造成無法估量的環境破壞。為了保障船上人員生命安全和船舶的安全營運,在日常各項安全運行控制工作(活動)中加強船舶消防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誠然,船舶消防管理歷來就得到主權國政府以及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就國內外法律法規的要求、行業組織標準及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文件)而言,客觀地說是較為全面而具體的。國際海事組織(IMO)在制定《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時,對船舶消防硬件設施作了規定。同時在組織實施港口國檢查(PSC、FSC)時,將船舶消防管理列入重要的內容,船舶被檢查發現消防缺陷和問題均為高風險項目,都可能被開具“30”條款,作滯留處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國際石油公司在選擇船公司時,也有自己的標準和一系列要求,除了“石油公司國際海運論壇”的《船舶檢查提綱》(VIQ)作為檢查、評估并確定公司船舶的重要依據外,還要看船公司按照油輪自評估TMSA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完善和改進的進程和業績。當然,船舶消防管理以及對應的要求內容首當其沖,已成為必須的要素和條款。
就船公司而言,要保障油船正常的營運,不僅需要滿足《消防法》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61號令”)和《船舶消防管理和檢查技術規范》(JT/T440 — 2001)等國內的法規和標準,而且應符合并滿足國際海事組織的有關公約、修正案和議定書,更要滿足石油公司(顧客)等外部法規、行業標準的要求。因此,油輪公司所面臨的消防管理的形勢是嚴峻的、責任是重大的、任務是艱巨的。
從2011年度某公司船舶外部(PSC、FSC、石油公司、港口碼頭)檢查分析報告中獲悉,船舶消防管理檢查發現的問題多達79項,這說明公司岸基地在船舶消防管理上存在著問題,職責不清晰、相互關系不順暢、船岸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需要我們作進一步分析。
1.責任落實有待細化。
談到安全管理,首先是落實責任。船公司如何層層落實船舶消防管理責任?這是我們需要好好研究并著手解決的一個問題。大多數船公司體系文件《職責手冊》中對部門/崗位人員并未規定出船舶消防管理職責和相關的工作要求。目前各管船公司均按照一定比例配備了船舶主管(指導船長、指導輪機長等崗位),以打理船舶在營運中的各項事務,而在岸基地日常管理活動中,眾多的船舶主管將精力投放在船舶應對PSC、FSC以及石油公司檢查、船舶航行安全、碼頭貨油作業、船舶設備修理、船舶供應、代理銜接、人員安排以及惡劣天氣、防范海盜等風險控制工作中。當然,公司程序、須知文件不可能只對消防管理說得那樣清楚,但在“崗位說明書”里可將船舶消防管理職責和要求交待明白,至少可以認為已經將船舶消防管理的職責落實到了崗位。
2. 船舶現場存有痼疾。
通過近幾年岸基檢查監控、船舶自查,以及外部的各類檢查統計分析來看,我們發現船舶在文件資料、消防設備維護、船員消防培訓和訓練等方面存在著共性的缺陷或問題,已成為船舶消防的安全隱患,應引起船公司的高度重視。
第一,文件制度欠全面。《消防培訓手冊》、《防火安全操作手冊》、“防火控制圖”與本船實際不符,尤其是《消防培訓手冊》均為統一的模本,岸基地也未經過認真校核。“應急部署表”、“船舶消防檔案”等數據資料未能及時更新。廚房、配電間、油漆間、化學品庫、泵間、電焊間等特殊的也是重點防火場所以及對船舶非認可型電器管理常有標識不清、管理制度和操作規定缺失的情況。
第二,人員培訓走過場。對于新聘轉崗人員的管理,體系文件有明確的規定和做法要求,船舶對新上船員工也進行了消防救生方面的熟悉職責與熟悉系統設備和器具的訓練,但在效果上無法反映出來,往往是填寫規定的表格,簡單交待幾句,走一個過場。在船在崗人員的培訓組織,有關船舶消防的內容和含量就更少了,更有甚者,提供假記錄。至于消防演習,船舶存在著演習前無策劃,不按照年度演習計劃,拍腦袋組織演習,然后提供一份與前期內容相同的演習和講評記錄的通病。致使船舶在接受外部檢查實際操作時出現船員不熟悉應急時的職責和動作,不熟悉本船消防員裝備操作、EEBD的使用,不熟悉防火隔離閥位置等一系列這樣那樣的技能問題。
第三,設備維護有遺漏。船舶消防標識缺失、未按要求檢查維護消防員裝備、未按要求檢測感煙、感溫探頭,消防栓漏水,煙囪防火擋板控制系統漏氣,CO2系統部分瓶頭管路接頭松動,個別船舶甚至CO2氣瓶保險銷未移除,船舶防火門自閉器故障時有發生等問題。
給藥前,兩組患者心率、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給藥5 min時,對照組患者心率升高、平均動脈壓降低,且明顯高于/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岸基管理亟需跟進。
可以認為,船舶發現的任何問題都應追溯到岸基管理。不能將船舶消防管理概念化,更不能淡化,不能認為船舶消防管理的相關體系文件已經完備,且船舶至今未發生火災,就處之淡然了。事實上,要問及岸基地及有關船舶消防管理的五個“W”(誰、做什么、幾時做、哪兒做、為什么做)和一個“H”(如何做)的問題,難有幾人能夠說得清楚。管理,首先要管,才能進一步打理,進而強化岸基地對船舶消防管理。
4. 船員隊伍有待穩固。
近幾年來,公司運力擴張,新船集中出廠,船員提升過快,從而導致業務不精、經驗不足,出現管理水平低下現象。另外一個方面,船員市場的活躍,船員流動性增大,今天上這條船,明天去向還是未知數,船公司在定員上無法做到定船定人。因此,要加強人員管理和船員隊伍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的“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方針,不僅科學地說明了防火和滅火的辯證關系,也是我們工作的指導原則。船舶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并維護船舶良好的營運狀態,就要在消除船舶“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上做文章,重要的是在“管”字上下功夫。
1.嚴格落實法定責任。
按照公安部“61號令”“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船公司管船部門或單位應嚴格落實這一法定的責任。不僅要在(消防組織、消防安全責任書)形式上滿足規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將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層層落實下去。
船舶消防安全管理究竟管什么,這是一個必須明確的問題,我們不能總是將船舶消防管理概念化,關鍵是要有內容、有范圍并有深度。船舶人員的消防三級教育、培訓,崗前談話、熟悉職責、在崗訓練演習,船舶消防系統/設備及器材的配置、更新供應、維護檢測、船舶自查、組織專項檢查、提供支持跟蹤解決并驗證船舶各類外部檢查發現的缺陷和問題等等,都應該是管理的對象和內容。這樣,才能真正履行起船舶消防管理的責任。
3.強化員工宣傳教育。
組織學習國內外有關消防安全的法津,法規,增強船員的消防法制觀念和消防安全責任心,新進員工尤其是新招大學生,僅經過海事部門“油輪安全知識”和“油輪安全操作”學習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是不夠的,應結合本公司船舶消防特點和要求,一并納入“三級教育”,進行宣傳與教育,重要是培養員工消防意識和船員的防火責任感。船公司還可以將“安全生產年/月”、“119消防宣傳日”、“百日安全無事故”等活動作為載體,營造氛圍、營造聲勢,組織員工觀看由公安部消防局制作的《火災案例》光碟,有條件的船舶還可以出消防專欄,廣泛開展船舶消防宣傳、教育和培訓活動。
4. 培訓演練提升能力。
船舶應根據動態、人員和海況氣象等實際情況,策劃、組織實施好船舶月度消防訓練和演習,重點提高船員船舶消防技能、技戰術和自救能力。因此船舶在搞好火災預防的同時,應注意訓練船員掌握所有滅火設備和器材的位置、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練地掌握船舶發生火災時的撲救措施和疏散自救方法,按照油船應變部署表規定的要求,認真組織演練,并作好分析評價,找出不足,以提高船員的滅火技能。當然,岸基地跟蹤、核查與監控也是必須的。
5.及時治理消防隱患。
首先要善于發現船舶消防安全隱患,這就要求船舶認真做好例行月度安全自查,查消防管理到不到位、查設備存在的問題、查隱患的整改情況、查有沒有冒險違章操作的行為,對防火重點區域、消防設施、器材、監測報警裝置、非認可型電器進行全面的檢查、檢測,結合本單位本船的情況制定糾正措施,并認真組織實施,岸基船舶主管須對船舶上報的自查結果及糾正整改的情況進行核查和跟蹤,最大可能地提供支持,確保將查出的消防隱患及時整改與封閉。
6. 消防設施維護管理。
保持消防系統、設施和器材具有可靠性,并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是消防硬件管理的目標。油船消防設施(固定系統)和應急設施的好壞關系到油船自救關鍵的最后的一道防線,所以設施必須保持完好和處于即刻使用狀態。應該說,船舶消防硬件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對包括固定氣體/泡沫滅火系統、手提/移動式滅火器材、火災報警系統、消防員裝備、緊急逃生呼吸裝置、逃生時使用的應急照明、國際通岸接頭及必要的通訊設備、船舶通風系統,包括擋火閘和擋煙閘、風機及其控制,還有燃油供應及應急切斷,船舶眾多的防火門及其控制裝置,機艙天窗及關閉裝置等按要求進行定期的維護和檢測。從岸基地來說,一是要通過船岸之間的信息數據和各類報表,獲知并掌握船舶現有系統、設備及器材的技術狀況;二是督促并指導船舶對上述消防硬件進行周期性的維護與檢測;三是提供支持,對船舶上報的問題給予回復或解決。
7.船舶消防運行控制。
船公司應組織適當的消防專項檢查,以掌握管船單位/部門船舶消防管理的運行狀況,提升體系和消防管理的執行力,還應盡量避免陷入檢查——糾正的重復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怪圈。基于質量管理體系的思想和要求,油船公司應對船舶所有外部檢查的缺陷和問題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從中找到管理上的原因,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糾正和預防措施,并組織有效的實施,實現持續改進。
8. 完善消防管理文件。
船舶應結合本船實際,建立重點部位和特殊作業的防火管理制度,經船長批準后組織培訓學習,并在相關現場標識,尤其是要交給新聘轉崗及新上船員工學習。這些制度主要包括:明火作業制度、吸煙管理制度、電熱器具(非認可型電器)使用管理制度、電瓶間管理制度、油漆儲存間防火制度、電(氣)焊設備使用管理制度、廚房用火管理制度、機爐艙防火制度以及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管理制度等。這些防火管理制度和操作規定都是安全管理體系文件重要的補充內容,船舶在從事相關作業時必須以此為標準,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