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杰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貫徹疏導方針,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并為思想理論界和廣大政治工作者所公認。但是,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對疏導方針的宣傳和應用,也時有曲解和失之偏頗之處。如何才能真正貫徹疏導方針?
一、疏導絕非“疏而不堵”。我們強調思想工作必須堅持疏導的方針,反對實行堵塞的方針,是指不能把堵塞作為解決思想問題的基本方法、主要措施,而并不是一概排斥堵塞。疏導方針源之于大禹治水。治水就是有疏有堵。開渠和清淤排障是疏通,修堤筑壩則是堵塞。這堵塞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導水往某一方向流而不往別的方向流。沒有堤壩怎么引導水流方向呢?思想政治工作也離不開必要的強制性禁止措施。這種措施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可以起到以下兩個方面的引導作用:一是利用強制性禁止措施堵塞某些腐朽錯誤思想傳播的渠道,可以引導人們更多地接觸和接受積極正確的思想影響。二是強制性地禁止和懲戒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可以引導人們防止和避免把錯誤有害的思想轉變為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疏導并非“疏而無度”?!岸取笔且欢ㄊ挛锉3制滟|量的界限,是事物的質保持其穩定性的量的幅度和范圍。掌握事物的度,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疏導也有一定的“度”,它只限于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和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它必須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廣開言路,廣開思路,廣開解決問題的門路;它必須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服務,保證打通思想,規范行動。那種認為廣開言路,暢所欲言,就意味著隨心所欲,信口開河,什么言論都可以不負責任,不分場合地隨意散布和發表,那就從根本上背離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只能導致思想混亂。掌握疏導的“度”,絕不是一般的方式方法問題,而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原則問題。掌握疏導的“度”還表現為,糾正錯誤意見和否定錯誤傾向時,不僅要弄清其錯誤的性質,還要掌握其錯誤的影響和程度,錯到什么程度就糾正到什么程度,不要不及,也不要過火;什么范圍的問題就在什么范圍解決,不要擴大,也不能縮小。同樣,在肯定正確的東西,包括肯定一種正確的思想主張以及路線方針政策時,也要掌握“度”,肯定不夠,不利于發揚其正確性;肯定過頭,難以令人信服,還會使真理失去意義。因此,“度”是疏導之本,離開了對“度”的把握,疏導方針就會無所適從,甚至適得其反,陷入迷津。
三、疏導不是“疏而不導”。疏通是為了引導,正確引導才是疏通的根本目的。應當看到,必要的理論灌輸和批評教育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疏導手段。通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來澄清是非利害,也是“引導”的中應有之義。堅持疏導方針并不是要放棄必要的批評。對錯誤思想不批評不斗爭甚至遷就姑息,是非不分、好壞不分,還怎么引導?思想政治工作是黨性很強的工作,是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同各種腐朽、錯誤的思想爭奪陣地的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存在著政治的、道德的和世界觀等多方面的思想矛盾和斗爭。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具有很強的原則性,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來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旗幟鮮明地堅持真理、糾正錯誤,分清是非、扶正祛邪,才能把群眾的思想引導到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