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峰
(柘城縣農業局,河南-柘城-476200)
優質強筋小麥具有籽粒蛋白質含量高,面團穩定時間長,容重高,出粉率高等特點,適合加工精粉、掛面、糕點、方便面等食品,其市場價格高出普通小麥5%~10%。近幾年柘城縣在加強技術宣傳與推廣基礎上,通過實施良種補貼和開展高產創建,優質強筋小麥累計推廣面積達23.3萬公頃次(350萬畝次),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其主要高產栽培技術措施如下。
選用鄭麥9023、鄭麥366、新麥18、西農979、濟麥20、舜麥1718等優質強筋小麥品種,以便發揮其品質特性。
整地前每公頃用3%辛硫磷顆粒劑30~45kg,拌細土200~300kg,均勻撒于地面,隨肥料耕翻入土。
通過精細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地力,提高出苗質量,擴大根系吸收范圍,從而促進小麥生長發育,有利于優質高產。要求深耕深翻,打破犁底層;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無明暗坷垃,無架空暗垡,上虛下實。
增施肥料,培肥地力,充分滿足小麥對養分的需要,是實現小麥優質高產的一項主要栽培措施。
有機肥養分完全、性質穩定、肥效長,可以源源不斷供給小麥各個生育時期利用,使小麥穩健生長,改善品質。還可以培養地力,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肥抗旱能力。一般每公頃需施45-000~75-000kg廄肥或15000kg腐熟雞糞。秸稈還田也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有效手段之一。
每公頃施純氮215~280kg、P2O5施105~150kg、K2O施120kg、硼鋅肥15~20kg。磷鉀肥和硼鋅肥作底肥一次施入,氮肥分兩次施用,第一次每公頃底施180~210kg,第二次在拔節期追施35~70kg。
預防地下害蟲可用75%的3911乳劑或40%甲基異柳磷,按藥∶水∶種子=1∶50∶500比例拌種;預防紋枯病、白粉病、全蝕病,可用20%三唑酮200mL+全蝕凈200mL+水適量,可拌種100kg。
適期播種,精量播種。柘城縣小麥適播期為10月10~20日;播量150~180kg/hm2。提倡實行機播,以達到苗齊、苗勻、苗壯。
一是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缺,疏密補稀,補后踏實澆水;二是深耘斷根,既起到斷老根、促新根、深扎根、促進根系發育的作用,又能先控后促,防止群體過大,提高根系活力,延緩根系衰老,促進養分吸收,增加穗粒數,提高千粒重,改善品質;三是澆越冬水,越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推遲年后澆水時間,以便實施氮肥后移,有利于改善籽粒品質。根據墑情,澆水時間掌握在12月5~15日為宜。澆過冬水,墑情適宜時及時劃鋤,破除板結,疏松土壤,鋤草保墑,促進根系發育,達到壯苗越冬。
小麥進入返青期要及早進行精細劃鋤,以通氣保墑,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和麥苗穩健生長。進入拔節期再進行施肥澆水,以控制無效蘗發生,促進大蘗早發快長,有利根系下扎,延緩衰老,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質。加強病蟲害防治,防治紋枯病、白粉病、銹病,每公頃可用12.5%烯唑醇450~600g,對水600~750kg噴霧,防治蚜蟲應選用高效低毒殺蟲劑,如吡蟲啉、輝豐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等。
澆灌漿水。灌漿水能延緩小麥后期早衰,提高粒重。一般應在開花后10d澆水。同時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葉面噴肥。灌漿期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微肥、磷酸二氫鉀、尿素等肥料,能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粒重和蛋白質含量,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
收獲時期的掌握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研究證明蠟熟末期收割,其千粒重和容重均為最高,此時莖稈和葉片發黃、有彈性,籽粒含水量在22%左右,顏色接近本品種固有色澤。提倡用聯合收割機收獲,并實行秸稈還田。
[1] 田文仲,溫紅霞,高海濤,等.不同播期、播種密度及其互作對小麥產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1(02):45-49.
[2] 楊軍慶.豫農416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1(01):22-23.
[3] 李春喜.糧食安全與小麥栽培發展趨勢探討[J].河南農業科學,2012(03):16-20.
[4] 谷素梅.周麥22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1(01):25.
[5] 石靜姝.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2(01):18-19.
[6] 李巧云,李磊,劉萬代,等.河南省小麥產量及其構成因素變化規律分析[J].河南農業科學,2011(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