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亮,趙俊峰
(河南金源種業有限公司,沈丘縣農科所,河南 沈丘 466300)
地塊應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排灌方便、澆灌設施齊全、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每667m2常年產量600kg以上的黏土或壤土地。活土層在25cm以上,0~20cm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1.5%,全氮≥0.1%,速效磷≥25mg/kg,速效鉀≥100mg/kg。
選用高產、穩產、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半冬性品種,要求品種的株型結構好,分蘗成穗率高,抗倒性好,產量三要素協調。
選擇飽滿、均勻、無病蟲害、無破碎的大粒種子,保證苗齊、苗勻、苗壯、次生根多、分蘗早、長勢壯。播種前選擇晴天曬種1~2d,做好種子發芽試驗,種子發芽率應在90%以上。
前茬作物秸稈必須粉碎,秸稈長度不大于5cm,秸稈還田必須先進行深翻耕,然后旋耕整地,旋耕后務必耙實土壤,達到上虛下實,盤足底墑。
1.4.1 深耕深耕深度25cm左右,犁向要直,深淺一致,耕幅均勻,無重耕漏耕地塊。過深會打破犁底層,生土翻入耕層、破壞耕層構造;過淺,不利于蓄水保肥,降低土壤的供肥能力。連續旋耕兩年以上的地塊播種前必須進行一次深耕。
1.4.2 耙地質量及次數耕作后,細耙2~3遍。必須耙透、耙勻、耙碎、耙實。
1.4.3 平地作畦一般要求耕前粗平,耕后整平,做畦后細平。根據播種機播幅寬度,畦寬一般2.8~3m為宜,畦長50cm左右,畦埂寬不超過40cm。
每667m2總施肥量要求施有機肥4000~5000kg(或腐熟的雞糞1000~1500kg),化肥用量折純氮16 ~18kg、磷(P2O5)11kg、鉀(K2O)7.5~10kg,硫肥、鋅肥均為 3kg,硼砂 1kg。有機肥、磷鉀肥和微肥在耕前一次性施入,氮肥作底肥與追肥的比例6∶4為宜。
氮肥追肥期:早播壯苗麥田在小麥拔節中后期追施,偏弱麥田視苗情可在小麥返青至起身期追施。
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是防治地下害蟲和土傳病害的有效措施。對地下害蟲如螻蛄、蠐螬、金針蟲及吸漿蟲等的防治,應采取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雙管齊下的措施,才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土壤處理:每667m2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1.5~2kg,拌細土20kg,拌勻后,邊撒邊犁,翻入土中。藥劑拌種:可用50%甲拌磷或辛硫磷和適樂時殺菌劑,殺蟲劑按藥∶水∶種子為1∶50∶500的比例拌種。
適宜播種期為10月8~20日。播種量應保證播后每667m2群體總莖數達到18~20萬頭。選用小麥精密播種機播種,等行距種植,行距以20cm為宜,播種深度3~5cm。播種時要求播行要直,深淺一致,無重播、漏播、閃種現象。
3.1.1 查苗補缺,疏苗移栽出苗后及時進行查苗補缺、疏苗移栽,保證苗全、苗勻,缺苗在5cm以上的地段要進行補苗,補苗后踏實澆水,并適當補肥。對田間的墩苗要進行疏除,確保苗全、苗勻、苗壯。
3.1.2 中耕劃鋤,化學除草若播后澆水或出苗后遇大雨,應及時劃鋤,破除板結。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選擇晴暖無風的天氣噴施除草劑進行化學防治,可選用75%巨星干懸浮劑1g+6.9%驃馬乳油50mL,對水30kg均勻噴施。
3.1.3 看苗管理根據苗情苗勢科學管理。冬前壯苗標準:越冬期幼苗分化進入單棱期至二棱期,個體主莖葉齡六葉一心至七葉一心,單株分蘗3~5個、次生根6~8條,生長健壯,無病蟲,每667m2群體總莖數80萬頭左右。
對于秸稈還田、旋耕播種和缺墑的麥田必須適時澆好越冬水、保證麥苗安全越冬,澆越冬水的時間一般在日平均氣溫3℃左右時進行,澆水后根據表土狀況及時做好中耕,破除板結。對于冬前群體偏小的麥田可結合冬灌每667m2補施尿素4~5kg。
3.3.1 化控防倒在小麥返青期每667m2用壯豐安30~40mL或15%多效唑50g,對水30kg田間均勻噴施。
3.3.2 防治紋枯病對播前沒有藥劑拌種或防病不徹底的田塊,在小麥返青期每667m2用20%三唑酮100g或12.5%禾果利30g,對水50kg對小麥莖基部定向噴施,間隔7d再噴施一次。
3.3.3 看苗分類管理根據苗情,每667m2群體總莖數80~90萬頭的壯苗麥田,可在拔節中后期,即在基部第一節間固定,第二節間伸長1cm以上時,每667m2追施尿素10~15kg,同時配施磷酸二銨2~3kg,每667m2保證成穗43~45萬。群體總莖數在60~80萬頭的麥田,可在開春后每667m2及早追施尿素15~20kg,配施磷酸二銨3~5kg。
3.3.4 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主要有銹病、白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等。每667m2用20%三唑酮100mL+40%氧化樂果100mL+磷酸二氫鉀200g,對水50kg,在病蟲害發生初期田間均勻噴施,一周后再噴一次,防效明顯。
3.3.5 澆好孕穗水,提高結實率在孕穗期,根據長期天氣預報,選無風天氣澆好孕穗水,結合澆水每667m2追施尿素3~5kg。
重點是做好一噴三防工作。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噴藥防治銹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穗蚜等。防治銹病、白粉病和蚜蟲,每667m2用20%三唑酮100mL+10%吡蟲啉30g,對水50kg,田間均勻噴施,連噴兩次。在小麥挑旗后,結合防治病蟲進行葉面噴肥,促進灌漿,提高粒重。在小麥揚花期若出現2d以上的陰雨天氣,應在雨前和雨后每667m2及時用50%多菌靈100g+20%三唑酮乳油100mL,對水50kg,田間均勻噴施防治赤霉病,實踐證明防效顯著。
在小麥蠟熟末期收獲,收獲前選點測產。收獲時應拾凈地面的麥穗,做到顆粒歸倉。
[1]程國峰.優質強筋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種業導刊,2012(07):23-24.
[2]石靜姝.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2(0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