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安陽縣農業局,河南 安陽 455000)
洋蔥病害主要有蔥類霜霉病、紫斑病、銹病、炭疽病、黃矮病、黑斑病、疫病、灰霉病、軟腐病、菌核病、蔥白色斑點病、葉腐病、蔥線蟲病和白腐病等。蟲害主要有蔥地種蠅、蔥白潛葉蠅、蔥薊馬、螻蛄、蠐螬等。
1.1.1 癥狀主要危害蔥葉,尤其是洋蔥。病害先從外葉開始,由下向上發展,逐漸向內葉蔓延。發病輕的病斑呈蒼白綠長橢圓型或長條型,擴大后病斑大型,葉身枯折,嚴重時蔥葉干枯或除心葉外均發黃枯死。天干旱時,病葉枯萎;潮濕時,病葉腐爛。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至紫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幼苗染病常腐爛而死。
1.1.2 病原菌發病條件病原菌為真菌。病菌以卵孢子附著于病殘體或種子或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萌發,從植株的氣孔侵入。濕度大時,病斑上生產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借氣流、風雨、昆蟲等傳播,進行再浸染。空氣相對濕度95%以上,氣溫15℃左右為流行季節。一年主要有兩次發病高峰,以4~5月發病最重。低溫多雨和重霧天氣病害加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密植、重茬地、植株生長不良及大水漫灌田發病也較重。
1.1.3 防治方法(1)選擇地勢較高,易排水的地塊種植,并與非蔥類作物實行三年輪作。(2)收獲后清潔田間,把病葉集中起來處理以減少初浸染來源。(3)加強田間管理,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及空氣濕度,以減少病害和控制病害蔓延。(4)栽洋蔥時選苗,消滅苗期帶病植株。(5)用種子量0.3%的35%雷多米爾拌種,或用50℃溫水浸種25min,再浸入冷水中,撈出晾干后播種。(6)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噴藥,用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4%殺毒礬等,每隔7~10d噴藥一次,連噴2~3次。
1.2.1 癥狀主要危害葉和花梗。初期呈水浸狀白色小點,后變淡褐色橢圓形或紡錘形稍凹陷斑,繼續擴大呈褐色或暗紫色,病部長出灰黑色具同心輪紋排列的霉狀物,病部繼續擴大,致全葉變黃枯死或折斷。種株花梗發病率高,使種子皺縮不能充分成熟。環境條件適宜時,病斑擴大到全葉,或環繞花梗,使葉片、花梗枯死或折斷,嚴重影響產量、品質和種株成型。
1.2.2 病原菌及發病條件病原菌為真菌。以菌絲體在主體內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經氣孔、傷口或直接穿透表皮浸入,潛伏期1~4d。發病適溫為24~27℃,低于12℃則不發病。病原菌產孢子需濕度高,萌發和浸入需有水滴存在,因此溫暖多濕的夏季發病重。
1.2.3 防治方法(1)清潔田園,實行輪作。(2)加強管理,多施基肥,增施鉀肥,雨后及時排水,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生長期澆水不宜過勤,發病后控制澆水。(3)選用無病種子,必要時將種子用40%甲醛300倍液浸3h,浸后洗凈。(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隔7~10d噴藥一次,連噴3~4次。可與防治霜霉病結合。注意:在每10kg藥液中加5~10g中性洗衣粉,可增加藥液的粘著性。
1.3.1 癥狀主要危害葉、花梗部。發病初期表皮上產生橢圓形或錘形稍隆起的橙黃皰斑,后表皮破裂向外翻,散出橙黃粉末,即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秋后皰斑變為黑褐色,破裂時散出暗褐色粉末,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嚴重時,病斑連成片,如鐵器生銹,致葉片上長滿皰斑,病葉干枯。
1.3.2 病原菌與發病條件病原菌為真菌,北方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南方則以夏孢子在蔥蒜等寄主上輾轉為害或在活體上越冬,翌年夏孢子隨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孢子萌發后從寄主表皮或氣孔侵入,萌發適溫為9~18℃,高于24℃,萌發率明顯下降。潛育期10d左右,春、秋兩季多雨,氣溫較低年份發病重,肥料不足,植株生長不良,發病亦較重。
1.3.3 防治方法(1)收獲后清除遺留在田間的病殘體,消滅越冬菌。(2)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3)發病嚴重處,提早收獲。(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藥,可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800~1000倍液等,每10d左右防治一次,共防治2~3次。
1.4.1 癥狀主要危害葉和花莖,葉染病后出現褪綠長圓斑,初呈白色,迅速向上、下擴展,變為黑褐色,邊緣具黃色暈圈。病情擴展后,斑與斑連片后仍然保持橢圓形。病斑上略現輪紋,層次分明。后期病斑上密生黑短絨層,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病嚴重的葉片變黃枯死或基部折斷。
1.4.2 病原菌與發病條件病原菌為真菌,寒冷地區,病菌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以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靠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借氣流傳播蔓延。在溫暖地區,病菌靠分生孢子輾轉危害。該菌系弱寄生菌,長勢弱的植株及凍害或管理不善易發病。
1.4.3 防治方法(1)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雨后及時排水,提高寄主抗病能力。(2)于發病初期開始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等,隔7~10d一次,連續防治3~4次。
1.5.1 癥狀在鱗莖膨大期、貯存期均可發生。生長期感染時,在第一、二外葉下部發生灰白色半透明病斑,葉鞘基部軟化腐敗,致外葉折倒,病斑向下擴展,鱗莖部染病初呈水浸狀,后內部開始腐爛,汁液外溢,惡臭。貯藏期多在頸部發病,鱗莖水浸狀崩潰,流出白色汁液。
1.5.2 病原菌與發病條件病原菌為細菌。在病殘體及土壤中長期腐生或在鱗莖中越冬,通過雨水、灌溉和帶菌肥料傳播,經傷口侵入,蔥薊馬、種蠅亦可傳播。栽培管理粗放、植株生長不良、徒長、連作、低洼地、收獲時遇雨、鱗莖帶濕泥,潮濕時貯藏與運輸均會導致發病。
1.5.3 防治方法(1)實行輪作,選中性土壤育苗,培育壯苗,適期早載,輕澆水,勤中耕,防止氮肥過多。收獲前7~10 d停水,晴天收獲、充分晾曬、通風貯藏等措施可減輕危害。(2)及時防治蔥薊馬、種蠅等,減少傷口和傳播。(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100mL/kg~1500mL/kg的硫酸鏈霉索溶液,或4000倍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視病情7~10d一次,防治1~2次。
2.1.1 癥狀幼蟲蛀入蔥蒜等鱗莖取食,一個鱗莖常有幼蟲十幾頭。受害的鱗莖被蛀食成孔洞,引起腐爛,葉片枯黃,萎蔫,甚至成片死亡。
2.1.2 防治方法(1)抓住成蟲產卵高峰及孵化盛期,及時防治。通常用誘測成蟲的方法。配方是1份糖、1份醋、1.5份水加少量敵百蟲拌勻。誘蠅器用大碗或小盆,先放入少許鋸末,然后倒入適量誘劑加蓋,每天在成蟲大量活動時開蓋。當盆內誘蠅數量突增時即為發生盛期,應立即防治。(2)成蟲有趨腐性,故田間忌用生糞,農家肥要充分腐熟,施勻并深施。(3)栽蔥時要嚴格剔除受害苗,或用500倍樂果乳劑短時浸泡蔥苗根莖,可殺死內部幼蟲。(4)藥劑防治,一是成蟲產卵時,可用滅殺斃6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0倍液,7d噴一次,連噴2~3次。二是已發生蔥蠅的菜田,用50%辛硫磷乳劑8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倍液等噴施。
2.2.1 危害情況幼蟲終生在葉內曲折穿行,潛食葉肉。葉片上可見曲折的蛇形隧道,葉肉被害,只留上下兩層白色透明的表皮。嚴重時,每片葉可遭到十幾條幼蟲潛食,葉片枯萎,影響光合作用和產量。
2.2.2 防治方法(1)清潔田園。收獲后清除殘枝落葉,深翻冬灌,消滅蟲源。(2)藥劑防治。在產卵前消滅成蟲。成蟲發生盛期噴滅殺斃6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等,在收獲前兩周停用,共噴2~3次。
2.3.1 危害情況成蟲、幼蟲都能危害,以刺吸式口器危害植物心葉、嫩芽的表皮,舐吸汁液。嚴重時,使蔥葉失去膨壓而下垂、彎曲,葉尖枯黃發白。
2.3.2 防治方法(1)清潔田園。及早將越冬蔥地上的枯葉、殘株清除,消滅越冬的成蟲和若蟲。(2)適時灌溉。尤其是早春干旱時,要及時灌水。(3)藥劑防治。及時噴灑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施。
[1]潘秀蘭,束愛菊,王衛紅,等.半高樁洋蔥——紫紅星的無公害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1(02):30-31.
[2]侯海霞.出口型小洋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1(12):20-21.
[3]王志勇,王振立.洋蔥新品種紫玉特征特性及其配套高效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8(02):35-36.
[4]曾凱.洋蔥夏辣椒套種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