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全國種子雙交會日前在武漢召開,五萬多名來自國內外的業界人士參加。據了解,隨著種子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國種業市場快速升值,已經從2000年的250億元增加到目前的近1000億元,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
據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透露,目前中國已經有持證種子經營企業近7000家,各種類型的股份制企業以及民營企業成為國內種子市場主力軍。種業50強企業經營額占主要農作物種子市場份額的30%以上,其中水稻、玉米種子市場份額超過50%。
2011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對中國今后十年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目前大部分省市出臺了相關措施,國內種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統計數據還顯示,優良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對中國農業生產的貢獻率達到43%,種業發展為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糧食連續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華網)
據國家糧食局網站消息,全國人大法工委、全國人大農委近日派出人員到國家糧食局就《糧食法》起草工作進行調研。調研組表示,將全力支持并努力做好《糧食法》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3年立法計劃的相關工作。
調研組介紹,目前《糧食法》研究起草工作進展順利,已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下一步要按照立法程序,扎實做好《糧食法》立法工作。
(人民網)
日前,全國農技中心在武漢市召開了2012-2013年度全國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供需形勢分析會,31個省(區、市)種子管理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種子管理站,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種子管理局和部分種子企業的代表共6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聽取了參會種子管理站(局)的工作匯報,結合種子生產基地觀察點信息、種子市場觀察點信息及重點種子企業調研情況,分析了2012年種子生產情況及明年種子需求形勢。總體看,2012年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形勢好,供給充足,完全能滿足2013年生產用種的需要,“兩雜”種子供應過剩程度進一步加重。會議要求各地繼續密切關注種子后期收貯、加工情況和種子市場動態,高度重視“兩雜”種子供過于求的局面,引導種子企業合理安排2013年“兩雜”種子的制種面積。
(中國農技推廣網)
被業內千呼萬喚的《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已走完所有審批流程,只需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批即可正式發布,此消息已獲得農業部相關領導確認。
據了解,《規劃》重點在于扶持優勢企業,促進骨干種子企業做大做強。種業權威專家、原隆平高科總經理劉石認為《規劃》“將是有史以來關于中國種業發展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市場預期《規劃》推出之后,農業部相關部門還會陸續出臺推進我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其他配套措施,比如,成立種業發展基金,提高種子儲備補貼等政策有望陸續出臺。一位業內分析師指出,四季度種子板塊將迎來政策密集釋放期,龍頭企業將充分受益,上市公司可關注隆平高科、敦煌種業、登海種業、荃銀高科、神農大豐等。
(財經網)
截至2012年11月2日,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突破1萬件,提前三年完成了《農業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出的目標,年度申請量進入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成員國的前兩位。
據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馬淑萍介紹,自1999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和加入UPOV以來,新品種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近五年,新品種權申請量達到5610件,占了申請總量1萬件的56%;授權量達到2477件,占了授權總量3880件的64%。在授權品種中,涌現出了玉米中單909、京科968、農華101,水稻Y兩優1號、新兩優6號,石麥15號等一大批優良新品種,成為促進我國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的后備力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以來,不但涌現出了北京奧瑞金、北京金色農華、山東登海、四川國豪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競爭力強的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子企業,而且企業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積極性明顯提升,2012年國內企業農業品種權申請量達到410件,超過了科研單位。
(農業部網)
近日從周口市召開的河南省農業科技工作會議上傳來喜訊:根據河南省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要求,河南省計劃用三年時間,在全省新建900個農技推廣區域站,每個站服務面積不等(10萬~15萬畝)的糧田,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
據悉,河南省已爭取中央財政項目資金1.775億元,對全省130個縣、市、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進行補助。同時河南省明確農技推廣區域站承擔著公益性職能,把基層農技推廣納入“以錢養事”的公益范疇。
(河南農業信息網)
近日,河南省統計局發布的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系列分析報告顯示,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間,河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糧食總產量累計達到4871.31億公斤,平均每年新增糧食13.33億公斤,新增糧食產量占全國增量的1/10以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六大以來,河南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全面實施了糧食核心區建設,并開展了糧油高產創建、重大技術集成應用等增產增效系列活動。2011年,河南省糧食總產量達到554.25億公斤,比2002年增加130多億公斤。
與此同時,河南省糧食單產創下歷史新高。2011年,河南省糧食每667m2產量達到374.75公斤,比2002年增加62公斤,實現了由中低產到中高產的跨越。河南省以全國1/16的耕地,生產出了占全國總量1/4的夏糧和約1/10的糧食,除了解決河南省1億人口的糧食消費,每年還調出200多億公斤的原糧及加工制成品。
(河南農業信息)
面向全國、接軌世界、走向國際化、推動“世界種都”進程。近日,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被正式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這也成為“中關村”第一家種業類科技園。
據了解,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是國內第一家圍繞種業全產業鏈打造的科技園區。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一城兩區百園”的組成部分,目前規劃的項目區(3萬畝)和核心區(5000畝)正在加快建設,現共引進近40家國內外優質企業落戶園區,現代農業育種創新服務平臺和現代化種業景觀展示園區的作用正在逐步形成。
據悉,通州國際種業園區具有總部化、綜合化、產業化等特點,這是與國內其他農業園區的最大區別。
(中國農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