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永余潤王文穎
〔1石河子纖維檢驗所,新疆石沙子832000〕
〔2喀什纖維檢驗所,新疆喀什844000〕
淺析棉花感官品級檢驗改革
■ 王立永1余潤2王文穎2
〔1石河子纖維檢驗所,新疆石沙子832000〕
〔2喀什纖維檢驗所,新疆喀什844000〕
棉花品級標準貫穿于棉花的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乃至使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我國棉花產業(yè)影響巨大。現(xiàn)行棉花品級標準已執(zhí)行50多年,棉花品級檢驗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難以適應現(xiàn)代棉花產業(yè)和紡織生產發(fā)展的需求。
我國現(xiàn)行標準GB 1103-2007《棉花 細絨棉》規(guī)定:根據棉花的成熟程度、色澤特征和軋工質量,對照實物標準,結合品級條件來確定棉花品級。上述表述中的成熟程度、色澤特征和軋工質量被稱為“品級三條件”。由于這3個條件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質量表述模糊、檢驗人員主觀隨意性大而導致品級指標存在一定的缺陷,使棉花儀器化公檢的公正性和客觀性遭到了廣泛的質疑,因此感官品級檢驗勢必要進行改革。
成熟程度是棉纖維中累積纖維素的程度,是棉纖維的內在質量,是決定棉花使用價值的關鍵指標。通常在檢驗過程中采取手感、手扯、目測3種方法并用的方式綜合判定棉花的成熟程度。通過目測感覺棉纖維的光澤、色質;通過手扯評判纖維的強力;通過手感判斷纖維的彈性,從中可以看出感官檢驗棉纖維成熟程度只是一種粗放的定性判斷,而非定量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同類型、同一時間軋出的皮棉,成包皮棉樣品的手感與從打包機上方皮棉滑道取出的樣品的手感差異很大。在檢驗時,回潮率高的棉花和回潮率低的棉花的強力、手感也不同,檢驗人員很容易將回潮率高的棉花誤認為成熟度差。
HVI檢驗完全可以用反射率(Rd)、黃色深度(+b)、斷裂比強度、斷裂伸長率、成熟系數等量化指標來表示,而不是憑檢驗人員的經驗來主觀判斷。
色澤特征是棉纖維的內在質量在外觀形態(tài)上的表現(xiàn)。檢驗棉花的色澤時必須在符合GB/T 13786標準或具備北窗光線的分級室內進行。若光線太強會影響檢驗員的視覺,鑒別品級時容易偏高;而光線過弱,則會使鑒定的品級偏低。檢驗人員在自然光或標準光源下鑒定棉花色澤時,應反復移動位置,在不同光照和角度下對照標準仔細查看。以檢驗經驗可知,在檢驗棉樣時,手持棉樣掌握力度的大小和不同方位的光線均會影響樣品反射光的強度。即使為同一等級的棉花,皮棉滑道所取樣品的色澤也不同于成包皮棉樣品的色澤。再加上檢驗人員目光差異,檢驗狀態(tài)也受到工作環(huán)境、心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非常容易導致檢驗結果出現(xiàn)偏差。
HVI設備在標準的狀態(tài)下,其檢驗出的結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Rd、+b值來表示纖維的色澤特征完全是客觀的、可靠的,沒有任何人為因素的干擾,亦可進行反復的檢測比對。
GB 1103-2007國家標準將軋工質量分為好、中、差三檔并制定了相應的實物標準,其中對棉花外觀、疵點種類及數量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規(guī)定。這主要是為了限制軋花企業(yè)為追求理想的外觀而對纖維進行過分地梳理、除雜,進而加劇纖維的損傷程度,嚴重影響纖維的利用率和可紡性。
針對HVI檢驗,軋工質量仍可以采用長度整齊度、短纖維率指數、雜質粒數、雜質面積百分比等HVI指標從一定程度上來量化。當然,對于索絲、軟籽表皮、僵片、破籽、不孕籽、帶纖維籽屑、棉結等各種疵點檢驗的量化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對于整個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綜上所述,可以將品級指標完全分解為斷裂比強度、斷裂伸長率、反射率、黃色深度、成熟系數、長度整齊度、短纖維率指數、雜質粒數、雜質面積百分比等HVI指標,以儀器檢測的量化數據代替模糊的語言描述和主觀的人為判定,這樣的檢測結果較以往的感官品級檢驗將更具客觀性和說服力。為此,感官品級檢驗必將被全面客觀的量化檢驗所取代,棉花公證檢驗將真正實現(xiàn)儀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