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劉進喜
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合作指導部部長,曾任新疆自治區供銷合作社黨委副書記、理事會主任,在多年的“三農”工作中,對供銷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都有著深刻了解和獨到見解。
章丘市委組織部和章丘市供銷合作社聯合推廣“黨建帶社建、支部一加三”模式,大力開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創新,也是加強黨的建設、加快農村改革的重大舉措,值得在全國、在各地供銷合作社工作中學習、借鑒和推廣。借今天這個機會,我想就“黨建帶社建、支部一加三”模式的中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與大家做些交流。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工作,實施了取消農業稅,開展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建立新農合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了農業生產,但是也出現了鄉村兩級財政運轉困難、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增多、農民生產生活不便等新情況、新問題。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就必須研究解決這些情況和問題。“黨建帶社建、支部一加三”正是破解這些難題的有效模式。首先,它注重關心群眾,幫助群眾切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支部一加三”模式的設計和實施,始終緊緊圍繞農民的關切和需求,服務群眾的生產生活。發展“供銷超市”解決了群眾購物難、價格高、質量差的問題;發展生產服務隊,開展大田作物托管服務,解決了當前農村“有地無人種、有人無地種”以及種地不科學、不經濟等問題,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提高了生產力,避免了土地承包糾紛;發展專業合作社,幫助農民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其次,它注重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發揮群眾的主力軍作用。辦好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必須充分組織群眾全面參與和積極推動。“支部一加三”通過將群眾發展成“供銷超市”的會員,以優惠價格吸引群眾,以群眾消費支撐超市可持續運轉;發動廣大群眾參與組織專業合作社、生產服務隊、農合會,以群眾參與為依托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以市場需求為牽引開展生產經營,讓群眾共享產、供、銷各環節利潤,真正讓群眾成為搞活農村商業流通、促進農業生產、繁榮農村發展的主力軍。第三,它真正實現了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縣鄉黨委政府依托縣鄉兩級農合會,吸納各類農民合作組織加入,并整合供銷合作社、涉農部門和社會服務資源下鄉進村,帶動廣大農民群眾參與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通過合作經濟組織的民主管理機制,政府部門、基層黨組織、村委會、廣大農民群眾共同參與到為農服務資源的分配過程,公權力得到良好運用和監督,形成黨群互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戰斗堡壘,是領導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核心力量。但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也面臨著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困難、組織功能弱化、組織軟弱渙散等問題。“黨建帶社建、支部一加三”正是解決這些問題、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效模式。首先,通過服務實現雙贏,有效解決了村級組織運轉經費。無論是“供銷超市”、生產服務隊,還是圍繞專業社提供的生產經營服務,農合會都會按服務范圍和方式給予村兩委一定比例的獎補經費,緩解了村級組織的經費困難。其次,在服務中改進作風,有效改善了黨群、政群關系。通過黨社共建、黨群共建,村兩委幫助供銷合作社的網絡進入農村市場并協助經營管理,將商品、信息、技術、收購、加工服務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帶到群眾身邊,使廣大群眾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切身體會到黨的好政策,真實感受到基層黨員干部說實話、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的務實作風,使黨的形象得到改善,黨群關系更加密切。第三,在服務中強化組織功能,發揮核心作用。通過發展“供銷超市”、生產服務隊和專業合作社,把黨建工作與新農村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基層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帶動和確保了黨的中心工作的開展運行,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落實黨的農村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
當前,我國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過程中面臨著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生產規模小、農業社會化服務不健全、農村集體經濟和基層組織帶動力不強等制約因素,亟需推進現代農業組織制度創新。“黨建帶社建、支部一加三”模式,以農合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依托,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抓手,大力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社會和諧,是推進現代農業組織制度創新的有效探索。首先,它有效提升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通過建立“農合會+專業社+農戶”的組織體系,分散的農戶融入到與市場對接的合作經濟組織之中,真正將農民組織起來。其次,它有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集約化。通過專業合作社這個平臺,農民在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方面開展合作,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特別是大田作物托管服務的推廣,更是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實現了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平均每畝增加種植面積13%—15%,減少農資、電力等投入100元左右,產出率提高10%以上。第三,它進一步完善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圍繞農業生產全程需求,整合涉農服務資源,通過農合會平臺向下輸送,同時開展服務創新,形成了生產、流通、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體系。第四,它進一步提高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帶動能力。通過提高村集體收入、保障村兩委運轉、強化基層組織功能,形成了“黨委政府+供銷合作社網絡+村支部”的新型組織模式,進一步提高了農村基層組織貫徹落實黨的農村政策的號召力和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帶動能力。
近年來,黨和政府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在一些地區開展了統籌城鄉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國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在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中仍然面臨機制如何協調、資源如何整合、群眾如何參與等問題。“黨建帶社建、支部一加三”模式,不僅在體制機制上有創新,而且在實效上有突破。首先,它建立了合作共建機制,實現了公共資源的整合。通過黨委、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與,打破了公共資源橫向的條塊分割,在縣、鄉、村三級實現了縱向的資源整合。其次,它打造了公共資源下鄉的可靠渠道。通過“縣級農合會+鄉鎮農合會+專業合作社”的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將整合后的公共資源向農村輸送,吸引農民的廣泛參與,確保了公共資源能夠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第三,它在縮小城鄉差距方面成效顯著。通過發展 “供銷超市”,帶動了村級基礎設施和商業服務的發展,一些有條件的村還以超市為基礎建設了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保障了產品質量安全,減少了農民購物成本,方便了農民生產生活。通過發展生產服務隊,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了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社,開展生產、流通、信用合作,直接提高了農民的土地生產經營收益,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近年來,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步伐加快,發展成效顯著,但一些地方偏重于經濟屬性,忽略了社會屬性,偏離了供銷合作社的發展方向。章丘市推行“黨建帶社建、支部一加三”,是將供銷合作社經濟屬性與社會屬性有機結合、充分體現社會屬性的積極實踐。首先,它體現了為農服務宗旨。無論是供銷超市、生產服務隊,還是專業合作社、農合會,其工作的對象就是農民、農業、農村,工作的具體內容就是為農服務,處處與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宗旨掛鉤。其次,它搞活了集體經濟。“支部一加三”,其直接目的便是增加村級集體收入,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更好服務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供銷合作社由于歷史原因也屬于集體所有制范疇,通過“支部一加三”的形式,讓供銷合作社再次融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利于集體經濟的做強做大。第三,它充分發揮了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社會的作用。“黨建帶社建”,讓供銷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有了組織保障,能夠更好成為貫徹落實黨的農村政策的平臺,并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帶領群眾,在推進農業進步、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中發揮更大作用。
當前,供銷合作社的發展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突出問題,尤其是中西部落后于東部、基層工作比較薄弱。很多人認為,供銷合作社在改革過程中遭受重創,現在又沒有政府職能、沒有專營壟斷,很難做大做強。章丘的經驗說明:沒有職能、沒有專營恰恰是供銷合作社最大的優勢,條件落后、基礎薄弱的供銷合作社也能有春天。首先,要解放思想,實干興社。沒有職能,意味著只要法律允許、群眾需要、政策支持的事情,供銷合作社都可以做。沒有專營,意味著供銷合作社必須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新型組織體系。只有付出具體的行動,才能改變現狀,只有提高執行力,才有可能加快扭轉不利的局面。其次,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章丘供銷合作社立足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將供銷合作社的業務發展與推進新農村建設、搞活農村流通、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才有了黨委政府關注和重視的可能。第三,要發揮作用,奮發有為。供銷合作社在為農服務中贏得了群眾信任,鞏固了農村市場,提升了經濟實力,擴大了社會影響,這才有了鄉鎮政府主動與供銷合作社合作開展基層組織創新、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試點,才有了組織部門主動與供銷合作社聯合發文,推廣“支部一加三”模式,才有了黨委政府將供銷合作社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統籌安排。因此,“黨建帶社建、支部一加三”表面上是一種工作模式,實際上是供銷合作社實現“有作為才有地位”、進而做大做強的必要途徑和必然結果。
所以,我要說,黨建帶社建就是好!支部一加三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