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寇 錦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重慶 400039)
近幾年來,電視屏幕上的各種故事類節目風行,林林總總蔚為壯觀。在這些節目中,有些是曇花一現,有些卻是深入人心,多年來吸引并培養了一大批忠實觀眾,影響深遠,比如,江西電視臺的《傳奇故事》、遼寧臺的《王剛講故事》、江蘇電視臺曾經紅極一時的《人間》與《世間》等節目。這些故事類節目受到了大量觀眾的追捧,同時讓節目的收視率大大提高,從而也吸引了各個電視臺紛紛效仿,大打故事節目牌。從當前我國電視故事類節目的發展情況來看,發展迅猛,基數很大但良莠不齊,很多故事節目本身仍然還存在一些瑕疵有待改進。
就故事而言,其發展源遠流長,從我國古代的傳奇故事、小說到國外的史詩、巨著無一不與故事緊密相連,從文學領域到藝術領域的故事都是人類所期待的。這些故事不僅僅向讀者傳遞著故事情節本身的信息,而且在故事的傳播過程中,也在傳播著一種文化和精神,并以此打動人心引起共鳴。信息時代的今天,多元化的媒體發展讓故事的傳播途徑和形式更為豐富。如今,我們的生活當中不僅僅可以通過報紙、書刊、雜志了解社會動態和周遭的故事,互聯網、電視、手機終端也成為了故事傳播的主要途徑。就電視故事而言,當前的各類電視節目層出不窮,比如少兒、應試、音樂、綜藝、外語、財經、生活等多種類型。
什么是電視故事類節目?它該如何界定呢?一般來講,電視故事類節目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界定。廣義的電視故事類節目是以講述故事內容為主的電視節目,它強調故事本身的開端、發展、高潮、結果以及各個情節的跌宕起伏,通過電視節目可視性和可聽性傳遞戲劇性的故事內容,這樣的節目可能未必完全是真實的,它往往以現實故事為依托,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再創造和加工潤色,使得節目本身更具有可看性。廣義的故事類節目外延較廣,它不僅包括了紀實性的故事節目,還包括了故事評論以及虛構性的節目,比如欄目劇。狹義的電視故事類節目則主要通過主持人故事化講述,精當合理地配合電視手段(VCR)再現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同樣注重故事各種元素的功用,如情節的跌宕起伏、懸念的環環相扣等表現手法。這類節目是以現實中的人物和故事為基礎的,筆者在本文中主要針對狹義的電視故事類節目,就如何提高其可看性的策略進行分析。
2.1.1 “新瓶裝老酒”,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完美結合
故事類節目的興起具有其發展的傳統性,當然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從我國古代開始就興起了說書人,他們在市井街坊間口耳相傳的講述著一個個動聽曲折的故事,深受大眾的喜愛,而電視故事類節目的發展與此一脈相承。當前的故事類節目的可看性首先就表現在它滿足了觀眾的通俗消費需求,以及觀眾的故事需求,是以一種新的文化方式再現傳統。它是現代傳媒與大眾審美習慣的迎合,首先表現在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再者是其寓教于樂的特點吸引了不少觀眾。將一種趣味性的情節再現方式與故事背后的精神內涵相融合,從而達到凈化觀眾心靈,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目的。用“新瓶裝老酒”,無疑是故事類節目的可看性之一。
2.1.2 注重故事內容豐富多彩
故事本身就能具有曲折迂回、豐富多彩的特點,就當前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故事類節目的故事內容往往是社會上的奇事怪事,正是這樣一些不常為大眾聽聞的故事往往能夠吸引觀眾的眼球。故事類節目本身的內容具有豐富性,可以說為了迎合不同觀眾群體出現了不同種類的故事,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多元性,比如情感故事、百姓故事、法治故事、財經故事、趣聞趣事等等,多元化的故事內容將節目的觀眾群體擴大到了各個階層。
故事內容豐富多彩就使得電視節目的適應人群范圍擴大,并不僅僅只是針對一類觀眾群體,比如化妝類節目主要針對年輕女性,養生類節目主要針對中老年群體,財經類節目主要針對青年才俊……社會群體是豐富多樣的,要提高故事類節目的可看性,那么首先就必須使得故事節目本身豐富多彩,改變單一傳統的節目模式,賦予節目多樣化的內涵,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將節目的影響范圍擴大。內容的豐富多樣也會增加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扭轉其單調乏味的局面。
2.1.3 真實性、故事性、生活性相結合
電視故事類節目要增加其可看性,真實性、故事性、生活性是其必不可少的三個因素。具體說來,真實性是節目本身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實的故事,來源于現實生活的原型才能真正引起觀眾的共鳴,通過真實的故事引發觀眾對故事內涵和背后意義以及價值觀、人生觀的思考。故事性是故事類節目區別于其他類別故事的主要特點,如果少了故事性,節目本身的看點也就被其他因素替代,故事節目的特點也難以突顯出來。再者是生活性,故事是來源于現實生活的實踐,熟悉的場景和熟悉的情節總是能引起觀眾對故事角色的同情和共感,從而吸引觀眾關注故事本身,從而提高節目的可看性。
2.1.4 從觀眾中來,到觀眾中去
從觀眾中來,是故事類節目開播的先決條件,它為節目的錄制創造了可能性,如果沒有好的故事來源,何來精彩的故事再現。從觀眾中來,因此,在選擇題材時要切實深入到社會現實中去,挖掘現實生活中的故事性,挖掘身邊的奇事怪事,正是這些我們生活當中確實存在,被我們忽視的題材往往最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到觀眾中去,是保持故事類節目可看性的重要舉措。
2.2.1 用懸念結構故事,用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觀眾
電視類節目《60分鐘》這一國外著名故事類節目的制片人曾說:“如果我們能像好萊塢包裝小說那樣包裝事實,我擔保我們能把收視率翻一倍”,好萊塢的大片總是引得觀眾驚喜連連,跌宕起伏的情節將關注帶入故事當中,如果故事類節目可以做到這一點,那么必然會如這位制片人所言,收視率會大大的提升。觀眾總是追求故事情節的懸念和跌宕起伏,比如當前我國影響力比較廣的故事類節目《傳奇》,就是用這樣一種充滿懸念的方式講述故事,把整個故事的高潮呈現在觀眾面前,引人入勝。這樣的故事再現方式主要通過激進的手法提高觀眾對故事本身的關注度,通過一種類似于偵探小說揭開謎底循序漸進的方式吸引觀眾。
另一種方式是采用觀眾興奮點的方式,主要是指在故事敘述再現的過程中減緩故事進程,即在故事即將到達高超的同時,將故事的視角轉向另一個事件的敘述,或者是在故事情節的發展到達矛盾沖突的激烈點時,嵌入故事的其他情節,從而達到一種戲中戲的效果,使得觀眾對這一故事的興趣加深,從而實現了觀眾的持續性關注。
2.2.2 合理使用電視表現手段
另外要實現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單純依靠制造懸念是不夠的,應該在表達過程中配合電視表現手段的特點比如生動的配樂、情景再現等方式增加故事的趣味性。通過一種綜合性、藝術性的表現手段,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節目中來。故事類節目的跌宕起伏不僅需要故事本身情節的豐富,還需要制作方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以及多媒體表達方式再現故事原型,對故事本身進行潤色加工,例如配上合適的片花、片尾、背景音樂、短片等效果,增加故事類節目的可看性。
2.2.3 跨媒體視野,跨媒體互動,讓電視故事類節目更適合新媒體傳播
全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多,人們可供選擇的信息接受渠道也越來越多,電視故事的傳播和接受渠道的增多當然也就不出其外了。正因為如此,對電視故事節目可看性的考量,就必須置于全媒體的環境,制作時需要有跨媒體視野,以使制作出的電視故事節目不單單適合傳統電視單向傳播的特點,而且也適合網絡等新媒體互動傳播的特點,增強其在新媒體平臺傳播時的可看性。這也是提高電視故事類節目可看性策略的一個新的、需要解決的課題。
[1]黃會林.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史教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27-132.
[2]徐小立.電視故事類節目中的文化表現.中華新聞報,2007(10):31.
[3]孫健.電視故事化時代的現實困惑.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