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臧佳琪
(對外貿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北京 100101)
所謂網絡實名制,是指網民必須以自身真實身份從事網絡活動,禁止匿名網絡行為的互聯網管理制度。目前,我國的網民在論壇發帖可以通過以下三種身份認證標志:第一,通過IP地址認證。對于非注冊或未登錄的用戶來說,如果他在某一帖子下發表了言論,系統會自動將發帖人的名字標注為其所在IP地址。第二,通過網名認證。網民在發帖時需用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網站,發帖人姓名將標注為其在該網站注冊所用的網名,這是我國大部分論壇采用的認證方式。第三,通過真實姓名認證。此類網站要求用戶注冊時即填寫真實的姓名、身份證號及相應的其他信息。
2.1.1 控制不健康流言,保證網絡的純凈性
如果每個發帖或傳播信息的人的身份大家都可以一目了然,被侵犯權利的人可以及時制止此人,中止不良信息的傳播,追討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傳播人也被迫地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遵守網絡秩序,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實名制相當于剝掉了不法分子的面具,讓他們的不法行徑可以暴露在公共的視野里。
2.1.2 控制抄襲行為,保護論文著作作者的版權和著作權
隨著數字網絡時代的到來,作品的復制與傳播成本日益低廉,復制質量完美無缺,無所不在的私人復制嚴重損害了版權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版權體系的傳統平衡。“即使數字技術將改變一切,也無法改變作者、出版商、唱片制作者、讀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而維持上述利益的平衡則是版權法永遠的目標。實名制使得被抄襲人,也就是擁有著作權的權利主體,可以找到具體的侵權人并通過法律手段向其主張權利。根本去除侵權現象,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網絡實名制雖不能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但是可以給權利主體建立一個維權的通道。
2.1.3 在電子商務領域實行實名制,保障網絡誠信服務
網絡上的信息交換存在著一定風險,金錢交易就更存在著不確定性。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溝通如果僅僅通過網絡,就會存在著很多障礙。這就要求網絡服務商必須采取實名注冊的手段,使消費活動的雙方都有一定的可信度,此舉也有助于預防不法分子的詐騙行為。即使當前在網絡商務實行實名制的前提下,仍有90%的網上購物的網民被仿冒網站欺騙過,44.8%的網民的賬號及個人信息被盜改,假冒網上銀行、網上證券、電子商務等網站竟占總數的16.8%。這說明僅僅是要求用戶實名注冊是不夠的,同時也要要求網站進行實名注冊。
2.1.4 保證社交類網站的信息安全
社交類網站在美國的Facebook出現后開始大量興起,隨之而來的還衍生出大量征婚交友網站。用戶可以在社交類網站中分享相冊,日志,視頻等等個人信息。因涉及到個人信息,再加上最近互聯網上“人肉搜索”的興起,社交類網站似乎成為了一個雷區。再拿征婚交友網站來說,征婚的人如果盲目地去見在網站上認識的人,很有可能就會遭遇危險或者財產的損失。如果所有的用戶都采用實名注冊,在網站上了解一個人就會容易得多。即使遇到了危險,受害人事后也更容易找到當事人,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2.1.5 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成長
我國的網吧開始全面實行刷二代身份證上網的制度,通過這種方式將未成年人關在網吧門外。不難發現,沉迷于網絡游戲會給未成年人帶來很大的傷害。在網絡上花費大量時間,未成年人的學習時間大大減少,學校對于他們素質能力的培養也遭遇很大困難。對于此類現象,實名制仍是可用的解決辦法,網絡管理員應強制要求游戲網站進行實名注冊制,要求玩家必須提供詳細的身份信息,“軟性”地將未成年人拒之門外(“軟性”可以包括:限制未成年人游戲時間,限制未成年玩家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等)。
2.2.1 用戶的隱私權易被侵害
網絡實名制要求公民在進行網絡活動過程中提交自身真實信息,這就引發了公眾對于自身隱私受到侵犯的強烈擔憂。個人信息被“人肉搜索”,信息被大量外泄,使當事人受到很大傷害,這造成了全社會對于網絡生活安全感的極度降低。
2.2.2 網民監督政府行為受到限制
公民言論自由權是我國憲法所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之一,言論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發表言論以及與聽取他人陳述意見的權利。在關于網絡實名制的爭論之中,網絡實名制將造成對公民言論自由的不合理侵犯一直是反對者所持的基本觀點之一。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政府網站添加了舉報通道,讓公民們通過這一途徑監督各地政府官員,互聯網已成為當前公民表達訴求的重要渠道。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副所長楊建華表示,實名舉報是要承擔很多風險的,要保護網絡安全,首先要保護網絡說話者的權益。允許網絡“虛名”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用戶的個人身份信息,使用戶免受不良信息的騷擾,還能讓那些想通過網絡揭露身邊丑惡現象、但又怕遭到報復的用戶獲得一定安全感。
目前需要實名制登陸的網站都是讓用戶將個人信息錄入網站數據庫,但真正需要調用信息的時候卻并不多。如果網站對于用戶信息要求不高,即該網站很少涉及用戶違法行為,需要用戶實名制注冊僅僅是為了限制每個人的賬號數量,這個網站完全可以在用戶填寫完資料,進行認證后將資料即刻刪除,或者讓用戶自己選擇可以共享的個人信息。
但刪除資料的方法并不是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我們也很難判斷某一個網站的網民就一定會遵紀守法。另外,網民的個人資料有必要保留,這些資料可以方便公安局對不法案件的檢索,對網民在網上言論的監督。
我們可以從網絡行為中找到啟發,網上銀行的出現給大家帶來了不少便利。目前各銀行的網上銀行對用戶財產的安全有兩種主流的加密保護措施:第一是電子口令卡保護,第二是U盾保護。U盾是用于網上銀行電子簽名和數字認證的工具,它內置微型智能卡處理器,采用1024位非對稱密鑰算法對網上數據進行加密、解密和數字簽名,確保網上交易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認性。我們可以開發出一種類似U盾的產品,由各地區派出所統一派發,該身份認證用“U盾”存儲了每個人的身份資料,并用同樣的加密算法進行加密。用戶在登錄論壇發言時需要插入此“U盾”,識別身份后自動登錄。這種方法讓人們不用一次次地將信息輸入到目標網站的數據庫中,也解放了網站的數據庫。數據庫空了下來,不法分子就很難竊取到任何人的信息了。
網絡活動涉及范圍極其廣博,不同層面的網絡生活在公民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所以對于網絡實名制的管理也應根據不同的網絡活動制定相對應的方案。
網絡上出現過的涉及網民安全性的問題有很多:謾罵詆毀引發名譽侵權、假銀行網站騙取賬號密碼、黑客木馬盜取虛擬財產、入侵電腦肆意破壞等。歸結起來,這些問題主要出現在電子商務領域,那么對于這類網站應立法強制網站管理者實名注冊并取得經營執照,同時也強制用戶實名注冊,應當實行最為嚴格的網絡實名制,應允許交易雙方能實時對對方身份和誠信狀況進行查詢。
網絡監督區域應放寬對實名認證的要求,或者建立統一的網絡監督網站。采取網絡監督政府是一項極為正確而且親民的舉措,應受到鼓勵和保護。在這種情況下網絡管理員和有關機構應彈性地處理網絡實名制問題,使公眾能放心大膽地監督政府的工作。
何時強制實行實名制,何時有彈性地處理實名制問題,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正確地處理好這個問題,根據網絡上不同領域的特點進行認真的分析,將網絡實名制細化,是相關部門推行實名制前需要認真考慮的首要問題。
[1]高紅玲.網絡輿情與社會穩定[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1.
[2]袁泳.數字版權[J].知識產權文叢,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