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亞軍
電視新聞的報道形式由文字口播、圖片報道、錄像報道逐步走到了現場報道、現場直播的報道形式。其主要的報道形式就是記者處于新聞現場,將錄制的圖像與聲音相結合,把新聞事實完整的向觀眾陳述或是對整個新聞事件進行評論的方式。現場直播能夠有效的將電視報道傳播速度快和現場感強的特點充分的發揮出來,使觀眾直接可以觀看到新聞事件的發展與變化。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是指記者在新聞現場直接向觀眾口頭報道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的報道形式,是電視新聞的重要體裁之一。在一般意義上,新聞報道所指的是運用攝像機和麥克風等所需采訪設備,進行現場畫面的報道,而此時記者則作為主持人向觀眾敘述新聞事件,特殊情況的新聞現場報道主要是指記者處在新聞發生的現場,依照自己對整個事件的觀察,將新聞的事實直接向觀眾報道。目前,此類報道可進行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的現場報道分類,除了必要的后期剪輯和制作之外,其整個工作內容基本上可在錄制新聞的現場完成,或者是在新聞事件現場完成所需部分的采訪,而后由播音員負責其中一部分內容的口播,亦或是記者對新聞事件采訪結束后,敘述新聞事件背景以及補充相關的評述。根據表達方式可看出,在進行新聞報道時,一部分會完全采用同期聲的形式,而另一部分則采用現場報道結合錄像報道的綜合形式,也就是新聞事件正處于剛發生或是在進行的發展階段,記者進入現場報道的畫面,做目擊采訪工作,而口述報道的形式具有非常良好的同期聲,其能將現場的真實談話完整且連貫的顯現出來。這樣不僅能使記者的主動性得到發揮,還能調動記者的積極性,使其在現場采訪工作中,能夠切合主題對新聞人物進行提問,回答觀眾較為關注的問題,將最具有價值的信息很好的呈現給觀眾。
隨著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產生和迅速發展,電視新聞播報的舊格局已逐漸瓦解,同時創造了新的格局,其傳播方式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并且使電視傳播的現場感得以發揮,加強了與觀眾面對面交流的傳播方式,在各傳播媒介的激烈競爭中,創建了富有自我特色的新形式,逐步邁向成熟化。
電視新聞采取現場報道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該事件的即時效果,使觀眾在第一時間就能夠知道新聞事件具體情況,感受到自己是與新聞事件在同步發展的。電視新聞的現場報道采用了新的工作模式,不再通過后期的攝像剪輯和制作,直接進行新聞現場的錄制,然后同步向觀眾傳播具體的新聞事件和其發展的程度。由于有效的縮短了時間差距,因此就顯得新聞特別具有價值,其不斷地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在現場報道過程中,因為報道和新聞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是同步的,所以促使記者的報道和觀眾的接收具有一定的同時性,為觀眾帶來了最新的資訊,因而減小了時間上的距離,使觀眾出現了與新聞事件在同步發展的感覺。如2008年首都北京申辦奧運會的成功,就是由電視臺現場報道完成的,使億萬觀眾與該事件進程同步知曉了有關新聞信息;井陘縣舉行的拉花藝術節,也是嘗試著讓記者以主持人的身份參與現場,以現場報道的方式,讓觀眾及時、全面了解盛況,收到了良好的反映。
關于現場事件的報道,其報道環境應規定在發生新聞事件的現場,而記者則是整個事件過程的目擊者,根據發生的新聞事件內容,向觀眾敘述新聞事件的整個經過,使這個過程的變化都呈現給觀眾,同時可將畫面重復播放,使觀眾能夠產生強烈的現場感,所以說,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改變了文字傳播的間接性,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將現場所進行的事情在最短時間奉獻給觀眾。現場報道不僅將豐富多彩的畫面呈現給觀眾,同時還提高了現場的同期聲,促使現場感不斷地獲得強化,增強觀眾的視覺感官。在現場做報道工作時,需要運用到大量的同期聲,使觀眾聽覺形成立體籠罩,產生空間感、立體現場感,它比一般錄像報道更具有身臨其境的強烈感染效應。
觀眾在對電視新聞進行收看時,不但是被動的角色,同時也是主動的角色,從客觀的角度上看,觀眾在傳播過程中是屬于主動方,其是否接受、接受程度大小,均決定于觀眾自己;觀眾是被動的,其接受的內容取決于電視節目的內容。產生這兩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觀眾自身決定權的問題,若節目能讓觀眾產生觀看的心理,其潛在的參與意識就會逐漸增強,因此對于新聞的畫面和事件的記憶時間也相應變得較久;若節目無法使觀眾產生收看的心理時,其參與的意識也相對變得比較薄弱,同樣對新聞事件的記憶也不會長久,甚至會立即忘記。
在進行現場報道的過程中,因記者會作為主持人在電視畫面中出現,所以記者不但是整個事件的目擊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其可以根據觀眾的角度對新聞的主要人員進行提問,所得到的答案正是大多數觀眾心中所想,因此,可以適時增加觀眾的參與感,以及調動其積極性,促進觀眾愿意收看新聞內容的心理,從而有效的增加觀眾接受新聞的程度。
電視新聞要想現場報道好,除了要配備優良的拍攝、錄制設備外,它還對從事現場報道的記者或主持人提出較高的專業要求。記者須具備的能力:(1)記者應具有較廣的知識面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記者需要各方面能力都能夠多元化和多樣化,才能有效的對有關新聞人物進行采訪和提問,以達到滿足觀眾需求的目的。對新聞進行現場的報道,對記者自身知識面的累積是一項非常大的考驗,記者擁有豐富的知識,其聯想能力就越強,在采訪中新聞敏感就越高。知識雄厚了,記者應變能力就強,在現場采訪中,表現就更積極主動。同時,在現場報道中,記者還要邊報道和邊評論,所以記者還要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到現場吐字清晰明了,表達意思要順暢完整。(2)記者的觀察能力應具備獨特性。電視新聞是屬于一種獨特且新穎的現場報道形式,因而無法對每種新聞都進行該種形式的使用,應按照新聞的內容與需求實行有目標和有方法的使用,一般的情況下,會采用電視的現場報道應該是觀眾較為關注的事件性新聞,因此對于這類事件,觀眾有強烈的先睹為快的欲望,所以它便是滿足這種欲望的便捷渠道。在報道中,也可以進行現場采訪,或者敘述一下新聞背景等情況介紹,但要簡潔明了,不宜過多,喧賓奪主。這就要求記者要對新聞線索,敏銳地捕捉,進而選取最佳的報道手法,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新聞現場。(3)記者要注重形象培養,因為記者不僅是具體采訪者,更是直接與觀眾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所以在實行新聞現場的采訪時,記者應注重自身形象,加強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4)記者要具有駕馭新聞采訪現場,具備良好的隨機應變能力。在新聞發生和進行的過程中,應正確且快速的進行報道內容的選擇,并且要對拍攝相關畫面進行必要的安排。這就要求記者,要駕馭好現場,從容自如地處理各種現場變化,及時調整報道思路,從而把握全局。
總之,現場采訪報道這種新聞報道形式,越來越多的被觀眾所接收,所喜歡,廣大新聞從業人員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個人素質,促進電視新聞報道向更高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