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寶童
在新聞媒體工作中,總有些時候,新聞記者難以通過公開采訪獲取的第一手材料,或真實材料。同時為了保證在某些采訪過程中的人身安全,為了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給自家媒體謀求立足之地,有時會對被采訪對象實施隱性采訪行為,獲取旁人難以拿到的資料。但要注意的是,隱性采訪不是可以隨意進行的,這種行為必須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并時刻根據現實情況進行調整。
在進行隱性采訪時,記者將自己的真實身份和采訪意圖隱藏起來,扮演事件旁觀者或參與者的角色來接觸被訪者,這樣就能減低被訪者的心理防御,易深入到事件的本質層面,拿到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隱性采訪方式以獨特的視角最大限度展現了事件的真實感,為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隱性采訪,又稱暗訪,是新聞記者在不公開自己的身份,不告知被訪對象的情況下進行隱蔽信息的收集方式。隱性采訪是一種普通采訪方式的補充,是在迫于無奈的情況下才采取的一種采訪方式。最好是在緊急情況下使用,不能作為常用采訪方式存在。隱性采訪的特點在于以下幾點。
隱性采訪是新聞記者帶有主觀意識,故意而為,這與采訪普通的新聞事件不同,隱性采訪是記者有所準備而來,針對具體采訪對象,偽裝真實身份和目的,準備了不為人知的暗訪機器和裝備,采訪前已經對新聞事件的狀況有一定了解,帶有目的性的接觸被訪對象,是屬于記者主動出擊來獲取的第一手新聞資料。
在進行隱性采訪的過程中,媒體工作者除了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將攝像設備和錄音設備都做了特殊處理,使他人不易察覺。被采訪者完全處于不知情的狀況下,自然而然呈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隱性采訪最大限度的反映了事件的真實情況,增強了現場感。
隱性采訪主要適用于:(1)抓拍某些社會不良現象或不道德行為,取得現場第一手資料;(2)獲取犯罪證據;(3)在公共場合為了保證采集形象素材的生動真實,避免鏡頭前的緊張和不自然,電視記者在不針對個人的前提下,可鄭重選擇隱性采訪;(4)在正面報道中使用,增強說服力和現場效果。
隱性采訪作為一種特殊的采訪手段,在中外法律和新聞自律中都乏明確的“允許”規定。對于完全不知情的被訪者來說,個人真實信息和狀態被曝光,實在是有違人權道德。因此隱性采訪的使用上也應該遵循適度原則。
能使用公開采訪的時候,盡量避免選擇隱性采訪。對新聞事件采訪時,記者只需緊扣新聞報道的主題,挖掘事件帶來的影響,引導社會輿論。對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問題可以一帶而過或者避而不談。隱性采訪的出發點是以曝光問題、解決問題為基本,并不是新聞采訪的常用手段,更不能以采訪為名經常使用。只能在很好的配合公開采訪的同時,發揮自身的長處,才能地展示其輿論監督的職能。
隨著市場化運作的日益介入、媒體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媒體對公眾的“引導”作用越來越傾向于“迎合”而非“引導”,為追求高收視而背離新聞媒體的基本屬性,一味滿足受眾的要求,將社會陰暗面或暴力、色情等鏡頭無節制地使用,將丑惡事件的過程詳細化,使媒體虛擬的社會環境變得烏煙瘴氣,對健康的社會價值觀樹立非常不利。隱性采訪在選題上一定要控制好內容,在有涉及到犯罪、暴力、色情等題材時需百般慎重,隱性采訪報道要堅持以正面的導向,來維護公眾利益,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新聞媒體不能單純的追求賣點和造成轟動效應,否則,很容易走偏方向,淪為低俗的傳播工具。
隱性采訪使新聞記者快速獲得真實豐富的第一手新聞素材,但隱性采訪只是新聞采訪方式的一種,是公開采訪的輔助、補充手段。在目前的國家法律中,對于隱性采訪也是沒有成文規定的,對隱性采訪也沒有多大的道德壓力。隱性采訪通常是在不得已情況下對被訪者的暗訪,這樣就必須分辨事態嚴重程度、分析客觀情況與后果,嚴禁濫用隱性采訪。
隱性采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完成公開采訪不能完成的任務,在維護公眾利益的方面有著極大的功勞,但由于這一采訪方式“隱藏”的特質,在采訪過程中極易侵犯他人合法的人身權利,因此,記者在進行隱性采訪時,一定要把握好采訪限度,三思而后行,所進行的一切采訪活動都必須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不能以采訪為借口,將自己的采訪活動凌駕于法律之上。同時,在采訪活動中應將采訪工作與人文關懷結合起來,對那些不損害公眾利益、不觸犯法律的新聞事實進行報道時,應考慮到新聞播出后是否會給當事人帶來心理負擔或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采訪中帶有人文關懷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的普通公民。當然,對于一些社會陰暗面則應給予客觀、公正、有力地揭露和報道,真正發揮新聞媒體為人民服務的作用。
隱性采訪的出現,使新聞報道能更加真實地反映社會各階層的真實生活狀態,讓新聞報道給受眾展現一個真實的社會。但對隱性采訪的使用限度問題,新聞界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一切采訪活動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絕不能逾越法律的底限去采集新聞資料,更不能以采訪為借口去干擾被訪者的正常生活。作為新聞記者除了堅守職業道德,更應該從倫理道德和法律規范角度,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隱性采訪。
[1] 劉麗敏.隱性采訪的利與弊[J].新聞窗,2012(4).
[2] 蔡放.淺談隱性新聞采訪中的侵權行為及規避[J].新聞傳播,2012(6).
[3] 李燕飛.再議隱性采訪[J].新聞愛好者,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