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 珊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哈爾濱 150008)
出版業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一個行業,對新技術、新科技的應用始終走在社會前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時代的來臨給傳統的出版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網絡出版已初具規模。面對網絡信息化帶來的挑戰,出版業要順應時代潮流,加強對編輯人員計算機技術的培訓,逐步培養網絡出版的能力。互聯網以海量的實時信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讀者放下傳統圖書,投入到網絡閱讀的懷抱之中,這給傳統的圖書出版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本文在此背景下從業內人士的角度出發,介紹網絡出版這一新興的出版業態,對網絡環境下編輯工作創新能力進行了探討。
掌握資源就是掌握財富。網絡時代,信息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成為成功與否的關鍵。作為出版傳媒工作者的出版社編輯一定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自己的網絡信息收集能力。“信息量多”是網絡供給信息的特點之一,網絡之所以信息量多,是因為它涉及的方面廣且全,出版社編輯在網絡上獲得大量的有效信息。“快速傳播”是網絡第二大特點,可以迅捷地傳遞信息。在當前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傳播可謂是即時傳播,編輯人員如果能夠熟練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就能夠第一時間獲得相關出版信息,敢為人先,搶先占領圖書市場。除此之外,網絡出版具有即時、便捷、經濟實用等特點,受到更多使用者的普遍歡迎。
在傳統出版業中,出版的各個環節被割裂,出版社的工作只是整個流程中的一個普通環節,編輯要把大量的時間放在案頭工作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以往的全程策劃被濃縮為信息整合的能力。掌握了網絡信息技術,出版編輯們可以從紛繁復雜的案頭工作中抽出身來,將全程策劃作為編輯工作的重點之一,出版社在出版環節中的作用也會更為重要。出版編輯選題策劃領域的信息篩選、選題設計、市場定位以及作者選定等出版目標的論證,圖書印刷廠家的選擇及招投標,發行銷售領域的圖書定價、初版印數、上市時間、銷售渠道、發行方式等營銷目標的確定,都可以借助網絡信息資源得到充分論證。
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出版業可以用最小的成本整理以往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統計工作,將寶貴的編輯資源投入到有針對性的分析工作中來,可以找到大量的有用信息。這就為選題策劃、裝幀設計與發行宣傳等一系列決策性環節提供了極富啟發意義的思路和參考依據。運用網絡技術,編輯也可以充分了解廣大讀者最近都在看什么書,新書銷售進展等等。
信息技術在出版行業的廣泛應用,使傳統出版業的工作模式受到沖擊,出版社編輯工作各環節之間的界線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網絡化的“協同作業”。在網絡環境下,以往相對獨立的出版、印刷環節將得到最優的組合,分散的工序將會有機聯系起來,優化了出版流程,縮短了稿件在各個出版環節滯留的時間,使出版效率大大提高。出版社編輯也可以從以往繁雜的案頭工作中解脫出來,做更具創新價值的工作。
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清樣打印、裝訂樣書都將成為歷史,代之以網絡共享、局域網傳輸。校對、修改工作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不僅方便快捷,還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在編排過程中,作者、審稿人員隨時可以與編輯取得聯系,有任何疑問可以及時進行溝通,避免了因為改稿等問題而耽誤出書日期。例如出現原始圖像不清晰、審稿意見不詳或終稿出現訛誤等問題,可通過網絡聯系詳細告知制作人員及時更改,改稿后直接通過網絡交給編輯審閱。可以說網絡技術在出版業的普及使用使得出版業成為高新技術使用的密集行業,出版效率較之以往自然會大幅提高。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出版業幾經整合,站在了市場最前沿。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出版印刷行業高新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短版印刷已經成為出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這種出版模式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依賴和對市場需求信息的需要使“網絡協同作戰”愈發顯得重要。從市場角度來看,它優化了出版印刷工作流程,節約了出版成本,大大縮短了圖書的出版印刷周期,最大程度地減少庫存和降低圖書成本,使出版社的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
出版業在新形勢下對編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創新型編輯人才變得日益迫切。在網絡環境下,出版社編輯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熟練運用網絡信息技術處理出版環節的一些工作,這是現代出版社編輯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出版行業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深入骨髓的方式,任何人都不可拒絕和排斥。當前出版業在新技術帶來的沖擊下,勢必轉變舊有的模式,培養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型編輯人才是現代出版業的必然發展道路。
在我國,很多出版社都有非常正規的管理制度。一些大型出版集團和管理嚴格的出版社積極借鑒吸收國外的出版模式,建立了符合現代出版條件的編輯培訓機制,對于新入社的員工有一系列的培養方案,讓新編輯一入社就接受到信息化條件下系統而正規的培訓,能夠盡快適應編輯崗位。但新入職培訓只是讓新人了解編輯工作的基本內容,真正的成長是在出版編輯實踐工作中來完成的。所以,為應對信息化帶來的挑戰,必須建立開放式的學習型團隊,新人、老人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型團隊也應該敞開心扉,經常學習其他出版社先進編輯團隊的先進經驗。筆者曾參加幾個同類的市場占有率較大的出版社的專業調查,從中學習和掌握了一些新的技巧和管理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社會進步的標志便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出版業編輯工作業務內容也成為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的行業。編輯業務的內涵需要在實踐工作中認真體會,老編輯經過多年工作實踐積累的經驗是出版社最珍貴的財富之一。出版社編輯都按照嚴格的學術范疇進行專業分工,分工越是細致明確,編輯的專業化水平便越高。
因材施教,重視個性化培養。在對新入職編輯進行崗前培訓時,要先了解每個人的專業水準、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為新人設計職業規劃和培養方向。分社社長和編輯部主任是年輕編輯成長的導師,在他們的職業道路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發現新編輯的潛質,總結其職業成長中具備的優勢和不足,結合創新型編輯的培養目標,面對面地指導更具有針對性,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工作中尋找機會,讓年輕編輯獨立完成一些項目,只有經過實踐的磨練,年輕編輯才能盡快成長起來。
未來出版專業人才的發展,要求編輯必須掌握較高的計算機網絡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熟練地在工作中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具有更強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組織能力。隨著網絡出版的發展,出版社編輯人員應轉變傳統意識,積極接受新的出版模式。帶動出版編輯工作向專業化方向轉變,助推出版產業轉型發展。
[1]張雯.淺議出版社編輯素養[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8(4).
[2]姜新祺.建立出版社編輯人才培養機制[J].大學出版,2003(2).
[3]劉愛琴.網絡環境下學報編輯應具備的職業意識[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