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姚 莉
縱觀近幾年的電視新聞發展,民生新聞已經在電視新聞中嶄露頭角并且有了很大的發展,像《都市報道》和《南京零距離》等電視民生新聞欄目都以平民化的角度報道大眾關心的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大眾和電視的距離。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人們越來越強調“民本位”的思想,民生新聞在此時就顯得十分突出。它與大眾想吻合的視角,它的草根性,都為電視民生新聞贏得更多人的喜愛。應運而生的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也就需要這種“大眾性”的素質才能更好的服務于電視民生新聞。
在新聞現場,有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出乎人們預料的,作為民生新聞的攝像記者,要能夠及時的捕捉到這些稍縱即逝的事件,并且在拍攝的過程中,要抓住細節,比如說一個人的表情,能夠傳達情緒的小動作,讓新聞看起來更加貼近群眾,更有真實感。在新聞現場進行拍攝的時候,新聞攝像記者要能夠多角度拍攝,不要讓報道只呈現一個人的聲音,而是要將多方面的聲音都傳達給觀眾。
攝像的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身為攝像記者要不停的學習新設備,新技術,這樣才能拍出更好的畫面,并且在拍攝技巧上,要有創新意識,嘗試更多的角度和方法,讓新聞報道的畫面更能夠更好表現民生新聞。
新聞現場轉瞬即逝,這就要求出鏡記者能夠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出口成章的同時,也需要顧及到所傳達出信息的質量。對于民生新聞記者來說,不需要華麗的辭藻,而是要能夠清晰準確簡潔的傳達信息,讓觀眾更加容易抓住重點,記住內容。民生新聞的出鏡記者因為其形象要展現給觀眾,所以民生新聞出境記者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出鏡記者的穿著要得體,要與民生新聞的氣質相吻合,不能夠在報道普通民生新聞的時候穿著過于華麗,說話表達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讓觀眾看著能夠舒心。
電視民生新聞的出鏡記者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并且,是通過屏幕進行,因為不能面對面的進行交流,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出鏡記者增加難度,所以要求民生新聞的出鏡記者不僅僅是一個很好的信息傳達著,更要是一個聆聽著,能夠讀懂觀眾的心,具有良好的親和力。在適當的時候,民生新聞的出境記者還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電視民生新聞的文字記者,顧名思義,就是將民生新聞寫成文字的新聞報道展現給觀眾,要讓大眾在讀完新聞報道之后明白民生新聞發生的過程以及其他相關信息。除了新聞工作者基本的素質之外,民生新聞的文字記者還需要具備以下素質。
作為一個民生新聞記者,就注定了要和社會大眾有更密切和深層次的交流。在面對不同大眾的時候,民生記者都要能夠很好的和其溝通,要能夠真正走進大眾中間去,讓對方向自己袒露心聲。所以民生記者要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要善于和各種類型的群眾打交道,到哪里都要“吃的開”,這樣才能正確的把握社會脈搏,聽到群眾想要表達的,從而讓民生新聞更加生動。
對于一個新聞記者來說,過硬的寫作功底是必須具備的素質,但是對于民生新聞記者來說,這樣的文字功底又多了一項“口語化”。對于民生新聞,受眾多為社會最普通的大眾,將民生新聞寫的晦澀難懂必然是不能夠很好的傳達信息,而簡單易懂,并且生動有趣的文字不僅能夠讓觀眾快速的弄清楚發生的事情,也讓觀眾看起新聞來更加輕松,迅速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保證了新生新聞的人情味。
對于這一條來說,是每一個記者都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對于民生新聞的記者來說,捉住的社會熱點就更加有針對性,要是大眾關心的,和群眾息息相關的社會熱點,而不是國際沖突這種遠離群眾的社會熱點。民生新聞的記者,要更加善于體會生活,觀察生活,在此基礎上,要能夠客觀的報道,有獨立的思維分析和解讀社會熱點。在社會熱點的背景下進行民生新聞的報道,更加符合大眾的口味,這樣的電視民生新聞才能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對于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來說,團隊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電視新聞不僅僅有文字,還有畫面、聲音等多個要素集合在一起,所以,民生新聞的文字記者在寫文字稿的時候也要積極和攝影記者及出境記者溝通,共同完成采訪,讓一篇電視采訪報道更出彩。
總而言之,在如今電視民生新聞飛速發展的現在,作為一個民生新聞的記者,需要具備的不僅僅是一個記者的基本素質,更需要的是能夠親近群眾、深入群眾、走入到群眾中去,更好的傾聽和了解大眾所關心的事情。
[1] 韓雪.論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J].新聞傳播,2011(11).
[2] 郭法魯.關于提高新聞編輯素質的思考[J].商業經濟,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