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金星
(湖南省商業技術學院)
把行業引入專業,讓專業延伸到企業
◆谷金星
(湖南省商業技術學院)
通過“把行業引入專業,讓專業延伸到企業”,實現職業學校的專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知識的對接;而真正要“把行業引入專業,讓專業延伸到企業”又要通過政府主導的校企業合作才能有效實現。
行業 引入 專業 延伸 企業 校企合作
職業院校的專業書本知識不同于教學知識,不同于各專業的行業知識和企業知識。書本知識是自在知識經過處理而轉化的理論知識,它是編者賦予的。編者總是根據自己所處的時期和環境來歸納總結,且一本教材的更新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自己的理解授課,仍囿于書本知識,且受教師經歷和經驗影響,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行業的發展與企業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書本知識、教學知識與行業知識、企業知識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故職業學校專業教育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這樣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也就不完全適合企業的需要。解決這一滯后性的途徑就是“把行業引入專業,讓專業延伸到企業”。校企之間開展深度合作,讓書本知識通過教學得到更新,讓教學知識通過校企合作更貼近行業的發展,更符合企業生產需要,實現職業學校專業教育與企業生產的無縫對接。
學校是校企業合作的主體,“把行業引入專業”是由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決定的。職業學校只有按照行業和企業標準育人,才能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1.教學標準引入行業、企業標準。專業課程教學計劃按行業、企業標準審定,每屆學生各專業的教學計劃,由各教研室討論擬定后,再聘請各行業的技師或專家參與討論,共同修改后付諸實施,并根據行業、企業發展變化進行不斷完善。
2.請進來。學??梢蚤L期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技師、名師作為客坐教師,定期或不定期請他們到學校進行講課或實操教學。學生與企業師傅、行業專家面對面,學生即學技術、長見識,又提高了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
3.學生管理、德育工作中引入企業文化。學校與企業相隔遙遠,如何拉近學生與企業的距離,如何讓學生減少對企業的神秘感和陌生感,這是學生管理中德育教育值得探討的問題。學校應該建立學生與企業相關人員的溝通平臺,如學校通過一些板報對企業進行推介;請往屆畢業生到學校開展講座,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請企業人員進行就業指導等。
4.學生實訓室與企業工作間對接。學生實訓室要有相應的教學設備和真材實料進行實訓:如烹飪實訓室要有酒店一樣的廚房設備,數控、模具專業實訓室要有工廠一樣的數控車床或模具制造設備等,并提供原材料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做出產品,學生才可以學到真本領。有的專業至少要有仿真模擬系統:如電子商務專業、財會專業等。
學校教育與企業文化雖然可以通過合作達到相似或相近,但學校不能等同于企業,學生要真正成為現代企業的合格員工,還需要企業大“熔爐”的鍛煉。
1.在校期間學生經常性地走出去。老師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安排一些課時讓學生到公司、企業感受企業工作氛圍,或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和調查活動。如旅游專業教師把學生帶到周邊的旅游景點進行實地導游實訓,就是很好的教學形式。教學知識得到很好的延伸,書本知識變得更生動形象。
2.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習。(1)“工學交替”。如學生第二期或第三期到企業實習,然后返回學校學習一期或兩期。(2)“先學后工”。學生在校把理論和實操(實驗室)課學完后再到企業實習,如“2+1模式”:學生在校學習兩年,最后一年在企業實習。學生到企業后仍是學生身份,學校按照學校制度進行管理,校企共同制訂企業實習教學計劃,建立實習學生信息通報制度,學生問題處理制度,實習生表現和成績定期考核考評制度等,并成立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實習管理機構。帶隊老師與企業員工密切配合,注重學生專業技能、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3.委派老師到企業培訓學習。教師深入企業是更新知識和技能的最佳途徑,企業是學校新知識和技能的源泉。教師在解讀和傳授書本知識時,根據自身在企業的感受和深入了解,更新教材內容,更新教學方法,讓書本知識得以補充完善,縮短了教學知識與行業知識、企業知識的距離。
4.學校與企業進行共同研發、推廣新產品或新工藝。學校專業理論研究方面優于企業,企業在實踐經驗方面優于學校,學校教研和企業生產相結合是強強合作的體現,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表現形式。利用學校教學和科研的獨特優勢與企業合作不斷開發新產品或新生產工藝或解決企業生產中的難題,并對企業員工進行技能提升培訓,實現產、教、研一體化,實現企業效益更大化;同時,也增強了企業對學校的依賴度,形成校企長期合作的紐帶和橋梁。
政府主導校企合作,是真正實現“把行業引入專業,讓專業延伸到企業”的法寶;二者的關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條件,后者是前者的核心內容。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甭殬I教育大力發展的支點是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的支點又在于政府的管理和支持,學校與企業聯姻,政府是“媒婆”。否則,學校要“把行業引入專業”比較困難,如企業人員到學校參與教學計劃研討或進行講課,僅憑個人感情難得長久堅持,只有成了受企業派遣的工作任務,才可以持之以恒?!白寣I延伸到企業”更是難上加難,目前學生最后一年到企業,實際上變成了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而要讓學生按學校教學計劃輪崗實訓,全面鍛煉,是很難做到的。企業缺乏校企合作的動力,校企雙方往來、溝通則難以深入開展。
1.政府應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引導和鼓勵校企合作。如制定校企合作的規范性文件加強對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導,制定校企合作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等。
2.成立領導機構加強對校企合作的領導,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有政府的支持,學校能選擇到當地優秀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優秀企業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和人生發展是不一樣的;學校與企業建立“產、學、研”密切型的合作關系才有更現實的條件。
3.把校企合作納入政府工作職責,構建校企合作的評價機制,保證其效果。如對深度合作校企雙方進行嘉獎,對校企合作形成的“產、學、研”成果進行獎勵等。校企合作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學校培養人才的質量和水平,也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發展。
總之,“把行業引入專業,讓專業延伸到企業”,可以樹立職業學校“把滿足用戶需求作為辦學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新的辦學理念。有政府的主導,學校與企業不再是“老死不相往來”;有企業合作,學校書本知識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了,它會跟隨企業生產發展不斷更新;有企業合作,學校的教學知識不再是死板的照本宣科,而是變得鮮活有趣。隨著教師深入企業、企業參與學校教育、學生進入企業學習和工作的良性教育機制的形成,職業教育變得生動活潑并緊密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而更具生命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