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工學院 韋少華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劇的今天,我國同世界各國間的商貿往來日趨頻繁,商務英語作為聯系各種商務活動和對外貿易的語言工具,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由于商務活動往往牽扯到貿易雙方的經濟利益,翻譯中出現的微小失誤都可能給一方甚至雙方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因此做到商務英語翻譯的準確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商務英語的翻譯同普通英語翻譯比較既存在共同點,又有其專業性強和跨文化交際的特點,它翻譯的內容不單純是語言本身,同時也是不同文化的傳遞,這就要求商務翻譯工作者一方面要準確理解源語含義,另一方面運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將源語信息重組,跨越兩種語言間存在的文化差異的障礙,最終使譯文忠實準確地體現出原文的真實含義。而在實際翻譯過程中,由于很多的翻譯人員缺乏對對方語言文化背景、思維習慣等方面的了解,因此在翻譯中經常出現語用失誤的現象,導致貿易雙方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紛爭。本文通過對影響商務英語翻譯的文化差異因素進行分析,并對如何在文化差異下更好地進行商務英語的翻譯談談個人的認識,希望能夠給從事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由于中西方的人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文化內涵和風俗習慣,因此有時在對待同一顏色、數字、動植物等等的時候,他們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代表著吉祥和喜慶,而西方則認為紅色有血腥、暴力的含義;中國人喜愛數字6,有66大順的意思,而在歐美數字6卻是魔鬼的象征;中國人認為吉祥的龍,在西方卻有罪惡和潑婦的含義;中國成語中的雨后春筍,而西方則是“spring up like mushroom”(雨后蘑菇)等等。這種因對事物認知上存在的不同,在實際的商務英語翻譯中產生的問題比比皆是,必須引起翻譯人員的高度注意。比如我國曾經的一個知名電池品牌“白象”,因為采取直譯的形式譯成了“White Elephant”,結果在海外市場的銷售極不理想,原因就是白象在西方人眼中有無用、累贅的含義,有這樣名稱的產品自然很難受歐美消費者的青睞。
由于不同國家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們在社會發展程度、生存環境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造就了彼此不同的風俗習慣,如果翻譯中不了解這些差異,就會產生不必要的尷尬和誤解。比如在稱謂上,中國人習慣在見面打招呼時將職業同姓氏組合在一起如“張經理”、“楊書記”,而西方則用先生或女士與姓氏連接如Mrs Rose或Mr Jack等等。又如中國人說客套話時經常用“吃了嗎?”“多大了”來表示關心對方,但在西方交談中詢問對方年齡,尤其是女性年齡則是一種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再如西方人常常當面稱贊女性的美麗,是一種禮貌的行為,而在中國這么表達會給很多人造成輕浮、唐突的印象。在中國人們把藍色看做晴朗清新,用湛藍的天空來表示好天氣,而在西方藍色則表示憂郁,例如“blue Monday”形容休假過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表達人們情緒的低落。總之,風俗習慣上的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準確性影響極大。
由于各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的氣候環境和地形、地貌也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我國地處太平洋西岸,春天吹來的暖濕風是太平洋方向的東風,因此在我國東風有充滿生機活力象征著美好的含義,而英國的春風是從其西面的大西洋吹來的,因此西風對他們來說有溫暖和煦的含義。這種地理上的差異導致兩個國家在對產品命名的時候產生了很大的不同,我國的“東風”汽車和英國的“西風”汽車(Zephyr)就是一個十分有代表性的例子。再有就是英國是一個海島國家,而我國以內陸為主,因此英語中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來形容花錢大手大腳,而漢語則用“揮金如土”來表達,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的過程中,這些因地理位置差異形成的對事物描繪的用語不同,都應引起翻譯人員的高度關注。
中西方的人們在思維方式上存在著巨大的不同,中國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因此人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習慣于從整體、直觀的角度出發,注重個人的利益服從于集體的利益,性格內斂,同時在表達觀點的時候比較含蓄、委婉。而歐美人的思維方式和我們卻截然相反,他們大都比較善于推理分析,更看重個人價值的體現,熱情開放,在表達個人意愿的時候采取的方式比較直接。中西方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在通過各自語言對時間、地理位置和人物介紹等方面進行表述時得到了體現,在詞匯December的排列順序上有著極大的不同。例如時間的表示:漢語的“2011年11月8日”英文則是“December,8,2011”;人物介紹:“長春師專音樂系主任”,其英文的表達為“The dean of Music Department of Changchun Teachers’College”,因此不同的思維方式會給商務英語翻譯做到信息對等帶來一定的影響。
要解決商務英語翻譯中存在的文化差異因素,就要針對商務英語的特點,采取一定的有效策略,才能保證最終翻譯的準確性和原語信息及譯語信息的對等傳遞,促進商務活動的順利開展。
商務英語的翻譯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從而能夠更多地掌握兩種語言在詞匯、句法上存在的文化差異,了解不同的語境和文化下會產生不同的詞語意義,尤其是對一詞多義或有特殊含義的詞匯更要正確理解并能準確運用,這是化解文化差異造成的沖突的十分有效的解決辦法。同時譯者應增強文化意識,具有文化敏感性,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加強對兩種語言國家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理解,能夠在翻譯的實際過程中發現文化差異的存在,并在兩種語言相互轉化的過程中能夠通過適當的調整加以化解,避免文化沖突的產生給商務活動的雙方帶來誤解和糾紛。
商務英語的翻譯人員要充分考慮到兩種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避諱等特點,并找到相應的對策,才能更好地促進商務活動的開展。首先應做到對詞義的準確確定,因為一個詞語不僅僅是簡單語義的傳遞,同時也是文化信息的傳遞,所以不同文化和語境下會產生不同的詞義。譯者在翻譯時不能只停留在對詞義表層上的理解,要理解詞匯在深層次上所要真正想表達的思想內涵,并在此基礎上,通過縝密的邏輯推理將詞匯進行恰當的轉換,做到譯語詞匯能夠體現出原語詞匯的內涵或言外之意。譯者應力求找到不同文化間存在的契合點,真正做到原文與譯文在信息和文化的等值傳遞,避免一種語言文化掩蓋另一種語言文化的狀況出現。
商務英語的翻譯是一個追求信息傳遞對等的過程,所以要翻譯人員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必須掌握各種翻譯技巧,能夠在不同狀況下結合不同國家文化的特點,忠實準確地進行兩種語言信息的轉換。直譯、音譯和意譯的靈活選擇運用是有效克服文化差異的翻譯方法。
2.3.1 直譯法
在兩種語言不存在文化差異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取直譯或直譯加注釋的方法,它是翻譯中最常用的方法,譯語直接體現原語的含義,直譯的優點是保留了原語的語言風格,并實現了等值的語言文化信息的傳遞。例如(Diamond wrist watch)鉆石手表;(the most-favored-nation clause)最惠國條款等。而直譯加注釋法則是當兩種語言出現文化差異時,在不改變原語的語言風格的同時,通過對原語想真實表達的意思進行說明,實現了文化信息的對等傳遞。例如:阿喀琉斯之踵——致命弱點(Achilles's heel)。
2.3.2 意譯法
此種方法是指翻譯時在原語與譯語有可能產生文化差異的情況下,譯者不使用通常該詞匯的字面含義,而是選擇與原文信息對等的詞匯代替。其優點在于既保留了原語詞匯的形式和特點,又能忠實的再現原文的信息功能。商務英語的翻譯中經常會使用到意譯法,或直接意譯或轉換意譯,直接譯意是將原語在詞典中相應的意思譯為目的語,例如:長城(Great Wall)。轉換意譯則不使用原語詞匯在詞典中的通常解釋,而是選擇使用既符合原語特點,又顧及到譯語國家人們心理的其它含義的詞匯來代替。例如:walkman(隨身聽)。
2.3.3 音譯法
音譯法是指用音位為單位在譯文中保留源語言的發音,從而突出原語的語言功能的一種翻譯方法。音譯法常用來翻譯商標,為了使商標在譯語環境下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和避免人們因歧義產生的反感心理,商務英語翻譯者在采用此種方法翻譯時,一定要反復推敲,選擇簡短并朗朗上口的詞匯。例如:“Benz”汽車品牌大陸的翻譯為“奔馳”,就十分符合該款車的速度和動感的特點,顯然比香港地區翻譯為“平治”要好的多。飲料Cocacola更是音譯的一個經典案例,它的中文譯名“可口可樂”不僅讀起來好聽便于記憶,并且可口和可樂這兩個詞匯也十分符合該飲料的功能。
2.3.4 音譯和意譯相結合
音譯和意譯相結合是說翻譯時在保留原語發音的同時,又能準確體現原語表述的真實意愿,能夠保證原語和譯語在發音和意義上都對等的翻譯方法。其一般表現形式為原文中的詞匯一部分取音譯,一部分采用保留原文的指稱意義。例如: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著名品牌“金利來”(Goldlion);比薩餅 (Pizza Hut)等等都是一個詞取意,另一個詞取音,從而使原語與譯語達到了音諧意諧的效果,有效地化解了兩種語言間的文化差異,實現了信息傳遞的功能對等。
[1]李麗.商務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及應對策略[J].商場現代化,2006(10).
[2]張明.跨文化交際失誤與外語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0.
[3]欒曉虹.文化詞語及其翻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4).
[4]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
[5]趙翔.商務英語翻譯中的動態對等與文化差異[J].考試周刊,2009(10).
[6]劉國.跨文化交際在國際貿易中的實踐[J].商場現代化,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