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波,周麗娉
(唐山學院 外語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地方高校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于 波,周麗娉
(唐山學院 外語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在向知識經濟邁進的過程中,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都需要高層次的創新型外語人才。文章對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內涵,以及地方高校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思路、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
地方高校;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型外語人才是指不但具有扎實的外語基礎,而且掌握一門或多門專業知識,同時具備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能夠使外語能力和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的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和社會不再單需要只懂外語而無其他專業技能的外語人才,而是需要在貿易、金融、通訊等領域與國外其他企業進行合作交流的人才。他們能夠與外國公司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企業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利潤。
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思路以培養人才的創新思維為核心,以獲得知識為基礎,以開發智能為手段,以提高素質為目標。學生通過課堂的教學活動和課外的實踐活動,獲取并積累知識,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教師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智力潛能,不斷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實際運用能力和社交能力等,通過能力的升華,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從而達到培養他們創新能力的目的。
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思路,是根據知識、智力、能力、素質這四個要素構建起來的。知識是智力開發、能力形成和素質培養的基礎,它必須借助能力才能顯現出來。能力通過發展形成了創造力,創造力是智能活動的頂點。素質是在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知識的拓展和智能的發揮。知識、智力、能力、素質結合在一起造就了創新型性人才。
培養創新型外語人才應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學科之間的交融和滲透,培養學生既精通外語,又掌握其他專業的知識。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應采用先進的教學觀念,改革課程體系,重組教學內容,實行開放式教學,應用現代化的教育設備,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對教師的外語水平和組織教學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培養模式是由培養規格、培養目標所決定的,它是一種社會經濟、政治條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傳統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的應用能力較弱,學科知識比較單一,知識面較窄,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強。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培養要求我們克服傳統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探索出多元化外語教育培養機制與途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對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深刻改革,形成一種具有創新特征的教育氛圍,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1]
地方高校應根據各學校的辦學特色,不斷探索適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方向,制訂培養計劃,確定培養目標,在專業方向、學科建設以及課程調整的過程中,提出創新性的見解。要使學生具有跨學科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就要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五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網絡多媒體開展教學,將課內外學時比列設定為1∶1,給學生留出更多的課外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精力。
課程設置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主要環節,是實施教學計劃的核心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學校可根據自身特點設置相應的課程,形成不同的培養方向,如旅游英語方向、商務英語方向和翻譯方向。
在教學改革中課程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的目標,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基礎與應用的結合、選修和必修的組合。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應建立以英語為工具,其他一兩門跨學科專業的學習為方向的課程體系,可以由課程負責人牽頭分成教研室,把教師分成小組帶領學生申報大學生科研項目,目的是讓教師帶動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也是各高校競爭的核心。要培養創新型外語人才,首先要求教師要有創新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其次要求教師應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高尚的道德素養,豐富的專業知識,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創新性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教學掌控能力。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自學、出國留學、到著名高校進修的方式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能力和思辯能力。同時,學校也要引進一些科研創新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以改善師資隊伍結構。
地方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特色,培養具有學校學科特色的人才。比如,文科院校可以為英語專業學生開設法律、政治、文學、教育學、經貿等課程;理科院校可以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提供計算機、物理、環化、通訊、數學、生物等課程,使學生了解這些學科的知識,為將來從事翻譯、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礎。地方高校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具體的培養方案。對于畢業后考研或出國的學生,學校可在高年級階段提供學術講座,幫助他們在選擇研究方向時準確地把英語和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結合起來,鼓勵他們用英語閱讀其他專業的文獻;對于畢業后馬上參加工作的學生,學校可以為其提供就業講座,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的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時取長補短,縮短適應新工作的過程。
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應是循序漸進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進行培養,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手段,改革教學方法。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培養模式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中心、外語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社會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合,改革教育觀念,建立以探究為特征的新的教學模式。地方高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外語人才的培養進行系統、有效的研究,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途徑和培養方法,建立符合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體系。
[1] 葉春波.論創新型外語人才的培養[J].現代商貿工業,2009(24):137-138.
The Study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YU Bo,ZHOU Li-p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angshan College,Tangshan 06300,China)
In the process of striding towards knowledge economy,our country needs the high level and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tics,economy,cul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as well as the training model of the 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local universities;innovative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training mode
G64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2-349X(2012)04-0103-01
2012-05-10
2011年唐山市科技局項目(10140208A-18)
作者簡介:于波(1980-),女,河北唐山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責任編校: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