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強,臧小方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長興學院,浙江 長興 313100)
網絡教育環境下基層電大黨建網絡學習交流平臺構建模式研究
胡立強,臧小方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長興學院,浙江 長興 313100)
伴隨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在基層電大各學校中得到普及,傳統的黨建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需求。課題組主要從網絡新媒體的角度出發,結合基層電大的基本特征,探討了在 QQ、教育網站以及微博等傳播方式的網絡環境下,基層電大黨建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并且就網絡學習交流平臺的模式構建做了相應地闡述。其目的旨在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的作用,推動基層電大黨建工作的新發展。
網絡教育環境;基層電大;黨建工作;網絡新媒體;平臺構建
隨著互聯網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逐漸成為了當前教育的重要平臺。網絡教育的傳播方式顛覆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尤其是針對遠程教育高校而言,網絡和新媒體是信息、知識傳播的主要平臺。網絡黨建是傳統黨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也是開辟黨建空間的關鍵,是黨建工作的時代性和實際應用性、創新性的體現。隨著電大網絡教育環境的構建和進一步完善,網絡黨建已成為了基層電大學校黨建工作開展的重要途徑,筆者結合電大學校的基本特征,闡述了基層電大黨建工作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平臺構建的基本模式。
電大是基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現代化高等學校,它區別于普通高校,其主要運用計算機網絡、衛星電視等現代傳媒技術實現遠程教育。電大屬于我國高等教育的五個層次之一,包括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廣播電視大學和現代遠程教育等。電大與其他普通高校一樣都承擔著培養各類專業人才,提高學員綜合素質的任務。電大主要面向高考落榜或者喪失學習機會的社會人員以及需要提高學歷的在職人員。在電大的辦學形式上有脫產、半脫產以及業余等多種選擇。從電大的基本特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具有遠程教育特征
電大的實體學校遠不如普通高校,其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網絡和媒體平臺傳播知識,進行教育,以教育和媒體手段作為教學的載體,實現異地教學,學員的學習呈現出分散性和自主性。
(二)多種教學方式并存
電大的教學形式除了來學校進行面授輔導外,其最主要的形式還是學員以教材為主要依托,開展自主學習,同時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綜合學習,例如音像教材、課件、網絡媒體等,豐富了知識的傳輸平臺。
(三)教育資源的共享性
教育資源對學員自主學習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資源,在教學成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電大除了擁有自己的專職教師團隊,還聘請了大量的兼職教師,而且還匯集了許多優秀專家的資源。教師們的教學精華,在共享的資源中有利于學員學習質量的提高。
(四)學習模式的開放性
電大所開展的遠程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空間、時間限制,教學形式更加自由、開放,為學員提供了更多學習機會。學員在教學內容和標準的選擇上更具有自主性,能夠根據自身發展情況選擇學習資源。
基層電大是由縣、市級廣播電視大學分校和工作站組成的,是全國電大系統中的重要分支。針對基層電大開展黨建工作是與普通高校截然不同的,需要充分考慮電大的以上特征,實現基層電大的網絡黨建。
(一)網絡黨建是基層電大教育新環境的客觀要求
基層電大是基于網絡、現代化新興媒體的遠程教育,是“沒有圍墻”的高等教育學校。網絡媒體技術在基層電大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師生之間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成為學員獲取知識的關鍵途徑。黨建工作的開展是保證黨在教學工作中的指導性、先進性的關鍵和核心。在電大開展網絡黨建工作是電大教育環境的客觀要求,這與電大的基本特征息息相關,如電大資源的共享性、學員的自主性以及、學習模式的開放性等因素共同決定。
(二)網絡黨建是網絡化和信息化的基本體現
伴隨著全球化和信息技術浪潮席卷全球,電大學員開展網絡化黨建工作也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創造良好的交流平臺,改變傳統黨建的單一模式,用多元化的手段、用科學發展觀理論加強黨的隊伍建設。在基層電大開展網絡黨建工作是與當前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網絡化、信息化的基本體現。
(三)網絡黨建是提高黨建工作層次的重要途徑
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雖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但就其自身的發展來看是機遇大于挑戰,其優勢首先表現在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它為黨的組織功能提供了更加廣泛的基礎;其次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以及價值觀念的多樣性,對黨建工作中的思想建設有積極作用,向黨的思想輿論控制提出了挑戰。由此可見,通過網絡進行基層電大的黨建工作是提高黨建工作層次的重要途徑。
互聯網處于不斷的更新和變化中,其傳播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基層電大的網絡黨建面臨著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就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應用最為廣泛的是QQ群、實名制的SNS以及微博等,在這些網絡新媒體下,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便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它在基層電大的網絡黨建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首先從機遇的角度來看,它便于我們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細致的黨建工作,尤其是新媒體網絡環境下,能夠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發布和及時的交流溝通,提高了黨建的工作效率。這就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教育全過程提供了可能,也為黨建工作者全面掌握學員的思想動態提供了支持。
另一方面,從新形勢下基層電大網絡黨建也面臨著重大的挑戰,一方面這是因為黨建工作本身的難度,其次是網絡黨建在我國的發展起步較晚,許多措施還不夠完善,在網絡黨建上的經驗不足,網絡是一個多元化的平臺,其自身具有諸多不可控因素。網絡黨建帶給我們極大的便利,使得思想活躍的學員能夠獲得比以往更加廣泛和龐大的信息和知識,其個人思想更容易受到網絡形形色色網絡文化和信息的影響,具有較強的不可控性和可變性。另外在黨建工作中學員易受到某些不良信息的影響,一條不經意的微博或者是一段無意中的對話,都有可能直接顛覆黨建工作者辛苦構筑的思想陣線。
具體針對當前常見的幾種網絡媒體,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及交流平臺的構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創建官方QQ群
QQ群是建立在騰訊QQ之下的多人聊天窗口,群主創建相關群之后可以邀請志同道合的人進入群聊天。QQ群在學員中應用廣泛,其本身申請使用便捷,功能俱全,具有群內BBS、相冊、文件共享等功能。QQ群的使用便捷,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和好處,但我們不得不看到的是QQ群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現不法分子進入 QQ群散布不良信息引起騷動,類似欺詐、詐騙的事件層出不窮。更重要的是QQ群相對于BBS更加封閉,從校方的角度來講很難了解到學員加入了哪些QQ群,也不了解群內的動態和學員接觸到的信息,無法預料這些信息會帶給學員怎樣的影響,使得黨建工作顯得相對滯后,不具有前瞻性。
針對QQ群的封閉問題,筆者認為電大黨建工作人員可以建立官方QQ群,在群內實現學員和黨組織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讓學員在第一時間獲得較權威的學習信息和黨的正確思想和價值觀。電大現有的主頁網站、新聞網、校園BBS、黨建網等都是師生獲得校園信息的權威性網絡平臺,但是當前的官方網絡媒體太過官方,和學員的互動交流極少,很難吸引學員進入網絡平臺關注黨建動態。因此,基層電大各院校需要根據不同階段學員的學習特點,建立針對性比較強的官方正式 QQ群,在群內通過與學員互動掌握學員思想動態,并加以正確引導。
2.開展SNS實名制
SNS是根據六度分割理論建設而來的,即認為最多通過六個人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在SNS網站中最大的特點便是實名制,在傳統的網絡社區中,人們大多以虛擬的角色出現,因此BBS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普遍不高。通過SNS網站的實名制可以通過興趣、學歷等信息建立起同輩群體,具有很強的群體認同感,信息的可靠性也會明顯增強。在SNS網站中信息的產生和傳播并非單純依靠官方權威組織展開,而是在網站上形成各個個體的傳播力量,共同組成了一個巨大的信息網絡。
由此可見,SNS網站的基本信息傳播和交流都是在一定的集體和圈子內部展開的,在現實中電大有自己的網絡圈,作為黨建的工作重要分支,應該及時掌握在學員內部影響力較廣的網絡圈,及時發布正面引導和教育性的信息,實現網絡監控的同時,加強對學員的正面引導。因此,就基層電大黨建工作而言,我們可以建立校方專門性的工作圈,實現網絡互聯和信息共享,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3.發揮微博正能量
微博是時下最為流行的一種網絡新媒體,它是微博客的簡稱,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客戶端直接登入并且隨時分享隨時查看。我國最早的微博客是2009年新浪推出的新浪微博,微博的發展速度相當驚人,在短時間內就擁有了過億的用戶量。微博可以是新聞發布平臺,互動平臺也可以是資源分享平臺,將傳媒和觀眾的關系聯系得更加緊密。微博在學員群體中的影響更是巨大,他們利用微博發心情,了解國家大事,發表個人觀點,分享個人生活狀態……因此,微博是了解學員思想活動狀態的一個重要平臺。
據此,基層電大的黨建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這一新興網絡媒體,建立官方微博,并且建立黨建工作的微博群,調動鼓勵學員黨員和積極分子加入黨建工作微博群,成為黨建工作的一員,通過微博宣傳,發揮其正能量,并且可以通過微博了解學員動態,針對一些突發性事件能夠和學員及時溝通交流、互動,推動黨建網絡學習交流平臺的建立。
綜合上述幾種新興網絡媒體,它們都是互聯網的產物,都具有用戶參與性,交流互動性的特點。在傳統的網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強調權威信息發布平臺灌輸式的教育模式,特別是基層電大院校,黨建工作沒有受到重視,只是單方面將黨建的信息傳遞給學員,卻沒有注意對學員進行正面引導。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傳統的基層電大的網絡黨建模式已經與時代的發展不相適應,因此現代化的網絡平臺綜合創新性應用,是當前基層電大黨建網絡學習交流平臺的重要理念。在網絡教育環境下要做好網絡輿論引導的核心,重視學員參與和交互式交流的重要性,站在學員的角度實現對等交流,盡可能整合網絡信息和資源,實現黨建工作和網絡的同步發展。
(一)深入學員網絡活動的領域
深入學員網絡活動的領域就是指進入學員日常使用的網絡行為,觀察和監督學員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并且在微觀網絡活動領域實現對學員的正面引導。我們不難發現,手機不離手已經成為大多數學員的特點,沉迷于QQ、SNS、BBS、微博等網絡平臺,黨建工作必須深入到學員網絡活動的領域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學員的真實情況,了解他們的行為特點和思想狀況,從而達到網絡觀察的目的。
(二)建立權威的信息平臺
建立權威信息平臺區別于傳統的信息平臺和依賴于學校網站,它是進入新媒體的發源地,它可能不受學校掌控,主導權主要是在大型的商業網站。比如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等建立官方黨建信息發布平臺,進入學員的網絡活動圈,讓學校的聲音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建立不同性質和類別的權威信息平臺,在平臺上發布信息并且和學員進行及時溝通交流。
(三)發揮現有平臺的積極作用
基層電大的網絡系統發展基礎較好,相對于其他學校而言發展網絡黨建工作起點較高。能充分地將現有平臺作用挖掘出來,利用多年積累的資源,實現有效的網絡學習黨建交流平臺的構建。加強對現有校園 BBS、校園網站等的建設和引導,推出創新性的能夠吸引學員注意的內容。此外,總結長時間以來的網絡系統構建經驗,借鑒國外成功案例,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網絡交流系統,充分發揮現有平臺的積極作用。
[1] 陳繼飛,王華彪,郭曉波.增強高校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29).
[2] 伍濤.新形勢下創新高校黨校工作的幾點思考[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09,(4).
[3] 炊紅霞.黨員主體地位的實現路徑[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1,(3).
[4] 林偉濤.高校黨校網上入黨教育的新途徑[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
[5] 閆亞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容量黨建信息服務平臺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
[6] 李春華,李媛媛.高校黨校建設和創新的思路與舉措[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G72
A
1008-7427(2012)10-0014-02
2012-07-26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2011年度黨建立項課題“網絡教育環境下基層電大學員黨小組建設之研究”,項目編號:DJ-07。
作者胡立強系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長興學院講師;臧小方系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長興學院黨總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