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蕾
(徐州廣播電視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6)
計算機網絡專業頂崗實習問題思考
戴雪蕾
(徐州廣播電視大學,江蘇 徐州 221006)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頂崗實習環節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調研實踐,從頂崗實習崗位、學生的管理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及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革等多個角度對該專業的頂崗實習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計算機網絡;頂崗實習;問題思考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有效推進“工學結合、后置訂單”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形式和途徑,對頂崗實習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安排、精心組織、規范管理是提高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課題。2012年3月至6月,本人作為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指導教師,對自己所指導的實習生及相關實習企業進行了調研,多方面了解了學生頂崗實習情況、聽取了學生及用人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對該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本次頂崗實習,共有計算機網絡專業的41名學生參與,均采取了分散實習的方式。其中,有13名同學自主聯系實習單位,占實習生總數的32%;有28名同學由系部推薦、在與學校共建的校外實訓基地實習,占實習生總數的68%。在以上41名同學進行頂崗實習的企業中,有8家企業為IT行業,占實習企業總數的25%;這41名同學的實習崗位中,有5人從事軟件開發、6人從事硬件維護與銷售、5人從事網絡系統維護、2人從事辦公自動化,崗位對口率為43%。
2.1 頂崗實習對口崗位不足,落實專業對口的實習單位較難
在學生“頂崗實習”這一環節,受訪的80%的企業均將自己放在旁觀者、施予者位置,而非合作伙伴,消極參與,這使得頂崗實習專業崗位需求與供給存在錯位,對口的頂崗實習崗位存在不足。以本人所指導的計算機網絡專業頂崗實習為例,41名學生中,僅有18人在IT行業服務,從事IT相關工作的學生占實習總人數不到一半,同時,即使是在IT崗位,也僅僅是從事一些簡單的硬件銷售、網絡維護或辦公自動化處理,對口的與網絡管理和開發相關的崗位非常缺乏,這也大大降低了頂崗實習的意義。
2.2 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管理難度大
學生在頂崗實習時地點分散,難以實施有效地實習指導和學生管理,再加上學校配用的管理人員不足以及管理經費的問題,都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大部分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管理由企業“代勞”,校內指導教師只是通過電話、郵箱、QQ等與學生“非在線聯系”,不太容易獲取學生在企業的第一手情況,難以完成相關的指導任務。
2.3 頂崗實習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
從對學生的多次回訪中本人發現,從學校到企業頂崗實習,學生有許多不適應:一是缺乏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對企業的規章制度、管理準則、操作規程等不適應,頂崗實習中缺乏員工意識,始終把自己當學生看,紀律松散而任性;二是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不愿意從事艱苦且單調的一線工作、眼高手低;三是溝通能力差,在實習中與工人師傅和企業管理人員的關系不好協調,遇到問題不能妥善解決。除此之外,還存在安全意識不強、理財觀念淡薄、工作作風欠踏實等問題。
2.4 頂崗實習考核評價難,評價方式操作性欠佳
目前,學校采用實習報告的書面形式考核學生,通過實習生的文字式實習小結,難以對其實際實習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特別是對整個實習環節的學生實踐技能訓練狀況無法及時、實時跟蹤;在實習報告上由用人單位書寫評語、蓋公章,主觀判斷的成分過大、隨意性也大。同時,由于頂崗實習過程的開放性和實習方式的多樣性,使考核評價難度增大。
3.1 創新校企合作平臺,探索多樣化的頂崗實習模式、拓展實習基地
為解決頂崗實習崗位與專業培養目標和就業崗位的關聯性、學生頂崗實習的專業對口率等方面的問題,學校應有計劃地加強與校外實訓基地企業的聯系,將其作為重點合作對象,了解其技術及培訓需求,通過有計劃派出專業骨干教師主動參與其技術開發研究或“送教上門”、為其開展各類人員培訓等途徑,增加企業與學校的深入聯系,以便拓寬學生頂崗實習崗位渠道,實現企業、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三贏”。同時探索多樣化的頂崗實習模式,頂崗實習除采用校外實習模式外,也可以采用“校中廠”、“廠中校”等模式,上學與頂崗實習交替,實施“學校—企業—學校—企業”的“雙循環教學”。
3.2 多措施齊頭并進加大頂崗實習工作的管理力度、完善各項服務工作
頂崗實習具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分散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點,其組織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多方共同參與,并進行周密的策劃和準備,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才能保證實習工作的正常有序進行。
(1)成立專門的頂崗實習管理機構
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由學校、企業、學生及家長四方共同參與完成。為了落實各方管理職責,學校應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管理意見、辦法和要求,使管理工作責任有落實。
(2)建立學生組織,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在學生下企業頂崗實習期間應重新建立學生組織,如班組、團支部等,明確組織職責,使組織活動落實在頂崗實習第一線,起到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作用。
(3)創建信息平臺,加強過程管理
頂崗實習前,學校應創建與之配套的專題網站,通過其中的網絡論壇等形式讓學生發布實習體會與問題,與指導教師進行有效溝通、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及輔導工作;同時,在該網絡平臺上應及時發布頂崗實習的相關通知、動態,便于實習生與學校間聯系不斷、互通有無。
3.3 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和頂崗實習的崗前培訓
目前,學生的就業觀念與企業要求相去甚遠。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大都在頂崗實習前從未接觸過企業,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一直比較自由散漫、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責任感、缺少紀律約束、更缺少團隊合作意識,這就造成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很難適應企業環境、不利于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的培養,培養學生成為吃苦耐勞、服從紀律、團結協作、有責任心的有用之人;學校應安排學生多到企業參觀、實習或社會實踐,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熟悉企業環境。同時,做好頂崗前的培訓工作,教育學生提高對頂崗實習意義的認識,明確頂崗實習的目的,不把獲取報酬的高低作為主要目標。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如講座、比賽等方式,進行安全教育和職業道德、文明禮儀、企業文化、人際溝通、職業規劃與個人發展等教育,經崗前培訓考試合格者方能進入頂崗實習階段。
3.4 改革頂崗實習的評價考核制度、引入證書機制
學生下企業頂崗實習,以七天為一期書寫實習日志,記錄實習的內容與收獲。實習指導老師通過學生的實習周記錄,對學生做出相關的評價,此項考核可占實習總成績的學生30%左右,至實習結束后,再由校企雙方共同進行考核。學生的實習成績可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學生所在實習單位的直接主管人或車間的鑒定意見和評定的分數(占40%);二是指導教師在具體指導過程中根據學生各方面表現的鑒定意見和評定的分數(30%);三是學生的實習報告的分數(占30%)。從這三方的反饋中獲取信息,作為學生頂崗實習的總成績。同時,可為考核合格學生頒發由實習單位和學校共同認定、簽發的《學生頂崗實習證書》,納入學籍管理環節,對實習表現突出的學生,學校可發文或進行物質表揚獎勵并頻發相應證書。
[1] 郭智忠.對高職學生頂崗實習中存在問題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1,(6).
[2] 胡雪梅.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探索與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3).
G71
A
1008-7427(2012)10-0027-01
2012-07-21
作者系徐州廣播電視大學信息工程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