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娜
(廣西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關于我國教育公平問題的幾點思考
余 娜
(廣西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而教育公平則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我國憲法規定,每個公民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近年來,隨著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逐漸擴大,教育不公平現象也時常發生,阻礙了教育的發展。只有理解教育公平的內涵,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指出教育公平的現狀和分析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推進教育公平的措施,才能實現最終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推進;思考
教育公平是教育的一種基本的價值觀念和準則,是社會公平在教育領域的體現。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但是由于一些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我國仍然存在少數教育不公平的現象。怎樣促進教育公平,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黨和國家及教育管理部門急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所謂教育公平,是對所有社會成員接受教育的權利、機會、質量的一種選擇和度量。它既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應,也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超越。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教育公平的理念不斷地深入和發展。我們要在發展中求公平,在公平的基礎上求發展。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結果公平。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育機會公平。每個受教育者面臨選擇和給予時,都具有相同的權利。在我國,教育機會公平主要包括入學機會公平、受教育過程中的機會公平、取得學業成功的機會公平等。教育過程的公平是通過政策和制度來維護教育公平。教育結果公平,是指教育產出上的公平,收益或回報的公平。它以承認個體差異為前提,是每個學生都能在經過某一教育過程后,大體上獲得了一致的學識水平、能力水平、道德發展水平。
(一)城鄉之間教育發展不均衡
根據國家相關課題組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城市人口中擁有小學、初中、高中、中專、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的人數,分別是農村人口的0.32倍、0.78倍、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并且隨著文化層次的提高,農村人口在其中的比例越來越低。
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城市地區教師工資是農村教師工資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并且城鄉教師的素質也存在較大差距。如果將教師學歷要求提高一個層次,農村小學和初中教師的學歷不合格率就會達到70%至80%。
(二)階層之間差異明顯
《我國高等教育的公平問題研究》課題組在其公布的研究結果中指出,階層差距這個因素正在影響教育公平。在近年來的社會轉型中城鄉差距、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中的階層差距逐漸擴大,成為顯著的問題。我國目前施行的是九年免費義務教育,但對于高等教育,經濟困難的階層很難承擔,從而也失去了向上深造的機會。人們接受教育的程度,與家庭經濟狀況緊密聯系。
(三)學校教育之間的不公平
學校教育之間不公平的突出問題,就是“重點學校”制度。在我國一些地區,政府將大部分教育經費投入到少數升學率高的重點學校,形成了重點學院與普通學校的巨大區別。建立重點學校,確實有利于學校自身的發展。但它有積極的一面,同樣有消極的一面。這些學校由于師資力量、教學質量、教學設施、環境、招生等方面存在較大優勢,大多數家長和學生都想進入重點學校。這就導致了要想進入重點學校,就要繳納高額的費用。于是,重點學校的教育就變成了少數富人子女的教育。
(一)教育資源配置失衡
教育資源配置失衡主要表現在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公平和教育規則不公平。首先,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政策偏向于東部地區,對東部地區教育投資逐漸加大。充裕的教育經費的、優秀的師資力量、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促進了這些地區教育發展。而中西部地區教育資源匱乏,教育的發展停滯不前。這就使得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教育差距的擴大。其次,對于已經形成的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應進行教育資源優化配置,不再繼續擴大差距。并且盡可能向落后地區傾斜,以盡量縮小差距。
在城市推行九年義務教育,教育經費基本上由政府承擔,教學設施早已實現現代化。而農村的九年義務教育,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費用仍然由農民自己承擔,教學設施落后。農民的生活本就不富裕,教育支出已經占了家庭總支出的一大部分,生活上更加艱難,導致了農村地區學生的輟學率居高不下。
(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既反應了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又說明了教育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地位。1993年我國政府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到2000年前,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應該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這一目標低于遠低于4.9%的世界平均水平,5.1%的發達國家水平,4.1%的欠發達國家水平。但迄今為止,這個目標尚未實現。
由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一些學校只有通過自籌經費來保證經費的數量。這就導致了亂收費現象的發生。“借讀費”、“贊助費”、“擇優費”等等,屢見不鮮。亂收費現象已經遍及高校、中小學甚至幼兒園。許多經濟困難家庭由于無法承擔高額的費用,只能讓子女輟學。
(三)教育腐敗現象嚴重
我國的教育資源屬于短缺資源,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導致了某些人或部門的腐敗行為。近年來,我國的教育腐敗呈現上升趨勢。這種腐敗主要表現在考試舞弊、學校亂收費、對升學考試制度的破壞、辦學過程中的不規范現象等。例如分數不夠時,用錢買分數取得入學資格;少數人通過某種特權進入重點學校;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的推薦等,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公正公開。
(一)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才能促進教育事業的生存和發展。所以政府嚴格按照“三個增長”的要求增加教育投入,盡快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4%的目標,提供教育的資源性保障。
研究表明,基礎教育階段的投資回報率遠遠高于高等教育階段的投資回報率。由于教育資源配置失衡,一些地區教育資源短缺,而另一些地區存在著巨大浪費。因此,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政府應把公共教育資源更多的投入到基礎教育中。例如制定相關政策,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在農村教書;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定期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等。從2005年起,我國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即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學雜費、書本費,并給與寄宿學生生活補助。
與此同時,要施行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整合區域、城鄉的教育資源,加大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差距。東部發達地區學校,可以與西部地區的學校聯合起來,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實現教育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以改革促進公平
創新教育體制,加快建立有利于教育公平的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形成政府辦學為主,公辦與民辦學校公平競爭、協調發展的多元化格局,緩解教育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在當今社會,除了需要學術型人才,還需要大量的技術型人才。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推進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辦學機制的轉變,培養高素質技術性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同時要深化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改革重點學校制度和應試教育模式,平衡社會對教育的不同需求,更好的促進教育公平。建立對薄弱學校的扶持機制,推進薄弱學校的發展。推進現代學校的制度建設,明確學校與政府和社會的職責權利,促進學校健康快速的發展。
(三)建立健全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為了讓全社會公民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切實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入學問題,要建立和完善高中階段和高校助學體系,建立各種形式的獎學金、助學金和助學貸款,鼓勵勤工儉學。
國務院決定,要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國家獎學金制度規定,每年獎勵5萬名學生,每人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制度規定,資助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3%,每人每年5000元;國家助學金制度規定,資助學生占在校生總數的20%,每人每年1000~3000元,分為三檔。目前推行的“綠色通道”制度,保障每個學生不會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大力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積極推動和鼓勵相關金融機構開展工作,確保應貸盡貸。
(四)構建完善的教育監督機制
為了保證了教育體系運行良好,我國政府應該健全教育監督機制。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和教育特權現象;讓社會群眾參與進來,開展群眾監督機制,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要強化內部監督,明確各部門的職責權限,建立科學、高效的監督機制。除了積極開展監督工作,還應定期公布監督結果,對違法違紀者實施處罰,從而保證教育公平。
[1] 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張伯敏.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關注教育公平問題[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5).
[3] 周洪宇.教育公平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 廖建梅.和諧社會背景下教育公平問題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8,(3).
[5] 王悅群.教育公平: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6,(2).
[6] 朱玉東,葉玉嘉.我國教育公平研究之十年[J].中國高教研究,2007,(5).
Thought on education fairness in China
YU Na
Educat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of all undertakings for a nation’s rejuven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le education fairnes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ations of social justice.According to China's constitution, every citizen can enjoy equal rights of education.However, with gradually expanded wealth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unfairness frequently occurred which resulted in impe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First of all,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 fairness and point out the education fair status connected with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analyze its causes.At last,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only by following these steps can we finally reach education fairness.
Education fairness; Promote; Thought
C913.4
A
1008-7427(2012)10-0057-02
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