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娜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6)
文化交流促進城市國際化功能的發展
——成都文化與泰國文化差異性、互補性研究
鄧麗娜
(成都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6)
文化作為軟實力,在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中泰兩國文化交流歷史源遠流長,本文對成都文化與泰國文化的相似性、差異性、互補性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促進中泰兩國文化交流的措施,以促進成都國際化功能的發展。
文化;交流;國際化;差異;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國城市正在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實現城市國際化。城市要實現國際化必定涉及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泰國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國,兩國之間的交往源遠流長,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兩國自1975年建交以來保持著友好往來關系,文化交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文化作為軟實力,能促進經濟的發展。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文化、經濟交流。對成都文化與泰國文化差異性、互補性進行研究,對成都促進城市國際化功能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與泰國的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素可泰建立統一國家前,中國的官方使者、僧人、商人就曾到過現今泰國境內的古國。同樣,泰國地區的古代國家,如真里富國、羅斛國、墮羅缽底國也曾派出使者訪問過中國,并開展貿易活動。在這些互訪中,中泰之間也進行文化交流。當時的文化交流主要體現在交換的器物上。泰國商人和使者把泰國的香料、菩提樹葉、象牙等帶到中國,中國的瓷器、絲綢、絹則被帶到泰國。這些互贈的物品成為中泰文化交流的媒介,兩國不同的文化通過這些物品傳播。
素可泰王朝興起后,與中國元朝建立了密切的關系。通過朝貢貿易,兩國交換的商品日益增多。到中國的明王朝,中泰文化交流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泰國阿瑜陀耶王朝時期,中國沿海地區的很多居民前往泰國謀生,阿瑜陀耶國及其周邊地區成為華人的主要集聚地。中國的戲劇、音樂、建筑、繪畫藝術隨著華人移民的到來傳入泰國。
新時期,中泰文化交流體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中泰文化交流的領域不斷延展,呈現多層次、多方面、多形式交流的局面。中泰文化領域合作的層次不斷提升,制度化交流的機制已形成。通過文化交流能增進中泰兩國的相互了解,實現文化的傳播,可以相互吸收雙方的優秀發展成果,發展和豐富本國的文化。通過文化交流能促進人民的交往,增進人民的友誼,能促進國家關系的發展。泰國首都曼谷作為東方空中門戶,更是國際化程度極高的大都市,在整個東南亞的地位非常突出,亞太地區國際組織和地區教育中心,聯合國教科文亞太中心(UNESCO PROAP)、東南亞國家教育部長組織(SEAMEO)及其地區高等教育發展中心(RIHED)等都設立在此,同時又是國際活動中心之一,每年有多達二三百起的各種國際會議在此舉行。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已經駐到了成都。全球最大多元化企業、世界500強通用電氣(GE)公司首個創新中心-GE中國創新中心(成都)正式開幕運營。然而,據我們的最新數據顯示,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國外的大企業選擇成都。還有一些海外的創新型企業也將成都列為了進入中國的首選地,甚至是全球的總部。加強中泰文化交流,促進成都區域經濟的增長,將非常有力地推動成都國際性的城市功能大發展。
2.1 成都文化與泰國文化的相似性
泰國文化歷史悠久,其藝術、繪畫、文學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泰國政府非常重視維護本民族的文化,認為文化體現的是泰國的國格,是維系國家團結的重要根基,對國家的穩定繁榮有決定性的影響。不管是泰國文化還是成都文化,都具有民族性、穩定性、變異性等特點。文化總是由某個民族創造的,是社會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所以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民族文化也跟著不斷發展,不斷變革。
數百年來,大量華人移居泰國,與泰國人友好相處。華人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經高度融入了泰國社會,已不被認為是泰國的少數民族。泰國的華人在泰國的各個領域都比較活躍。據統計,泰國醫生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華人,中國文化傳統在這些華人中流傳下來。正是這些華人才使得當今泰國文化與中國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國文化影響著泰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成都文化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文化的杰出代表。
與中國大陸相同,泰國華人依舊把春節作為最重要的節日。中國語言文學對泰國的影響較為深入,泰語中有很多中國音的詞匯。據有關統計,泰語中的三分之一的詞匯是從漢語中借用的。中國文學的傳入推動了太多文學的發展,特別是古典文學。最明顯的是《三國演義》,拉瑪一世曾下令翻譯《三國演義》,其譯本形象生動,語言流暢。泰王拉瑪二世時期便出現中國文化熱,《三國演義》故事在泰國家喻戶曉,并在其寫作方式基礎上形成了泰國的“三國文體”。泰國在素可泰王朝興起以后,與中國的元朝建立了密切的關系,通過朝貢貿易,雙方交換商品日益增多。泰國工匠學習中國的制瓷技術,并燒制出了類似中國浙江龍泉窯的青花瓷仿宋瓷器。泰國的建筑,佛寺和皇宮很多都具有中國建筑的特色。
2.2 成都文化與泰國文化的差異性
見面禮不同。泰國是篤信佛教的國家,泰國人的雙手合十禮儀習俗,與佛教的合掌作揖禮有密切的聯系。泰國人與客見面通常不是握手,而是施合十禮,將手合十于胸前,頭稍微低下,互相問候。還禮時,也需要雙手合十,放到額頭與胸之間。地位較低或年輕人給地位較高或年級較大的人致合十禮,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尊重的程度就越深。只有僧人不受約束,不必給任何人還合十禮。而中國人見面通常是握手、微笑、拱手禮、點頭。
禁忌不同。泰國人認為頭是靈魂的所在,非常重視人的頭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泰國,切記勿摸別人的頭,泰國人認為頭部被觸摸是奇恥大辱。長輩在座時,晚輩需坐在地上或蹲跪,避免高過長輩的頭部,否則是對長輩的不敬。泰國人睡覺頭不能朝西。成都人對頭部有不同的態度。中國成都人常常會因為喜歡孩子而去摸他們的頭,長輩撫摸孩子的頭表示對孩子的愛護,朋友之間對頭部沒有太多的忌諱,睡覺頭的朝向也是隨意的。
對數字有不同的含義。在中國,視為順利的“6”在泰國非常不討好,泰語中“6”的發音是“下坡路,不好”的意思。泰國人喜歡數字“9”,“9”的發音在泰語中表示“上升,進步”的意思。在中國,“8”是最吉利的數字,也最受歡迎。
餐桌文化禮儀差異。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泰國的影響很大,兩國餐桌文化的不同之處在于,泰國在傳承中國餐桌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西方的餐桌禮儀文化。比如,應等全部客人的面前都上了菜,主人拿起叉子和刀子示意后才可以用餐。進餐時,一直保持沉默是不禮貌的。用餐完畢后,要等女主人站起才可離席。泰國人與中國人一樣熱情好客。泰國的飲酒文化禮儀沒有中國那么深厚。泰國人講究干杯,但不會像中國禮儀那樣要喝完杯里的酒,只需輕輕點綴示意即可,表示對敬酒者的回應,沒有一定要敬酒、碰杯的禮儀,根據自己的酒量適量飲酒,勸酒是在泰國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這與中國的飲酒文化是不同的。斟酒上菜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八分,不可過滿。用餐俗例在飯食方式方面,中國人與西方人有點不同,西方人喜歡各自品嘗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國人則有一定的用飯規例,他們喜歡叫數碟佳肴,放在飯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碟,共享佳肴。
3.1 中泰文化交流出現的問題
為了促進中泰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必須清楚泰國人對中國的看法。一項調查顯示,只有38.8%的受訪的泰國人認為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在這個問題上,有40.9%的持中間立場。有82.2%的受訪的泰國人認為中國有可能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有35.3%的受訪的泰國人認為中國對亞洲構成威脅,只有25.5%的泰國人認為中國不會對亞洲構成威脅。
對中國內政的看法方面,受訪的泰國人中,88.6%的泰國人認為中國的商品便宜但質量較差,有78.2%的泰國人認為中國貧富懸殊嚴重,有68.6%的泰國人認為中國環境衛生很糟糕,有56.9%的泰國人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嚴重,有50%的泰國人認為中國政治不民主。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泰國對中國的疑慮仍然比較嚴重,這是因為泰國人對中國的了解還遠遠不夠,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泰國人對中國的社會問題表示擔憂,如中國商品質量低下,貧富差距大,環境衛生糟糕,不守公共場所的規矩,這些問題的確是事實,中國政府正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泰國人認為中國對泰國不夠重視,對中國的對泰政策不夠滿意。
3.2 促進中泰文化交流的措施
加強對外開放工作領導。建立健全的成都市對外開放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泰國的招商引資以推動城市國家化的進程,及時提出重大政策與舉措,及時統籌協調成都市各區對泰國招商項目產業以及區域布局。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在泰國范圍內投資并購、整合資源,重點支持武鋼、華中科技、人夫科技等國有大中型企業以技術、生產設備和零部件等實物為主,到境外建立生產基地、營銷中心、研發機構和經貿合作區,拓展國際化發展空間。
加強漢語教學。加強以漢語學習為中心的中泰文化交流,為中泰文化交流增加了強大動力。為了配合泰國的學習漢語熱潮,解決漢語師資缺乏的困難,中國派出大量的漢語教師和漢語志愿者幫助泰國學校開展漢語教學,將漢語為更多人所熟知。除此以外,中國在泰國一些大學中建立的孔子學院成為中泰文化交流的生力軍 。泰國的孔子學院的數量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一。
推動成都與泰國的文化交流、融合。文化作為軟實力,在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針對泰國人對中國人的一些不好的看法方面,中國要積極宣傳中國優秀的文化,讓泰國人更深入的了解中國。對于國內存在的問題,中國要提高教育水平,切實提高國民素質。增信釋疑,加強合作,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
加強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中泰兩國的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泰國人信仰佛教,佛教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觀對中國建設發展觀對中國建設和諧社會很有借鑒意義。推動成都與泰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提升成都文化軟實力,找到兩國文化的交融點,創造文化交流的和諧環境,促進成都和泰國經濟的大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成都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大都市,正逐步實現國際化功能。中泰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能提升成都的文化軟實力,能促進成都和泰國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成都國際化功能的大發展。
[1] 朱振明.中泰關系發展中的一個亮點:中泰文化交流[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0,(4).
[2] 張錫鎮.當前泰國人的中國觀[J].東南亞研究,2007,(6).
[3] 鄧謙虹.從泰國文化教育中感受教育文化[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4] 俄多.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異同比較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11,(3).
Cultural Exchang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y's Internationalized Function——Differenti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Studies of Chengdu and Thailand cultures
DENG L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Chengdu culture and Thailand culture, and then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promote Sino-Thai cultural exchanges,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engdu city’s internationalized function.
culture;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ifference; development
G04
A
1008-7427(2012)10-0061-02
2012-07-04
作者系成都學院(成都大學)外國語學院成都市泰國研究中心講師。